APP下载

《小时代》的现代性呐喊

2014-07-14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铜川727031

名作欣赏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时代艺术化郭敬明

⊙王 虎[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铜川 727031]

⊙王四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 合作 747000]

作 者:王 虎,硕士,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影视艺术;王四四,硕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俗文化。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宣告》

一、去社会化的青春呐喊

郭敬明电影《小时代》中表现出的现代都市形态,就像是“80后”建构在现实上的“都市幻梦”。以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为新时期出生的一代,有自己对外在世界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小时代》更多体现的是对前工业社会文化形态的超越与反叛。作为新时期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超越和告别“文革”话语之后,对凡俗人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超越于时代之上的是“80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再不甘于成为庞大政治体系中的一个小小螺丝钉,而是试图在已有的文化基础上,再次寻找到对人的更深价值的发现和理解。建国后,长期的社会化的政治需求和传统文化一致化的惯性,导致的千篇一律和整齐划一所造成的乏味和无趣,使年轻一代必须用新的手段和新的眼光来解读和阐释他们眼中的新的世界。在中国告别农耕文明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文明转型的时代,脱离土地而依然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80后”一代,不再满意于吃饱穿暖这样看似简单却让无数代中国人奋斗了无数年才实现的梦想。尤其是中国作为传统的大国,对比的参照系一直是欧美。当西方文明经历了后现代文明的洗礼之后,以新的文明形态出现时,更是给处在成长期的“80后”们强烈的震撼。艺术化的人生和更有尊严的生存成为青年人的最新追求,如何让人生艺术化已成当代人的共同向往。《小时代》中的人物设计完全模拟日本动漫,青春、偶像、帅哥、美女成为片中的主要元素。男性身材高大、长相俊朗,女性青春靓丽、充满活力是共同的特征。主角们在生理条件上与导演本人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这正是年轻一代的青春美梦与价值预设。郭敬明作为出生和生活在四川自贡小城的文艺青年,小城市特有的强烈的乡土气息,尤其是长期农耕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式,使郭敬明产生强烈的拒斥感和反抗精神。传统宗法文化表现出的对人的个性和权利的压制与霸权,也使郭敬明愿意用自己的文字和文学主张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天堂”。也许正是对传统农耕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蔑视和斗争,才能编织出如此“后现代的都市梦”。

每一个人都需要个性的展现,向社会体现个人的存在。《血色浪漫》展现着共和国同龄人在民族奋起与探索中的人生选择。姜文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展现了“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的青春期骚动。郭敬明用《小时代》展现出“80后”在摆脱社会话语和农耕话语后,对现代化和都市化的精神建构。当下的中国,在“救亡”主题业已完成的情况下,如何使国家更好地发展与民众更好地生活,成为摆脱殖民与压迫的中国的必然选择。个别病态的一味沉溺于庞大社会化叙事的人,其实已经忘记了每一个不同时代赋予人的不同责任与要求。从拯救危亡的大时代向多元并进的新时代的转变,对他人的个性发展和生活倾向的无端干涉,只是不能认识到不同时代人与人群的不同责任和任务。过度的压制青春的个性化选择,常常会导致社会的非稳定态,甚至是崩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对时代的认识和理解,片面的压制“青春期的愤怒”,导致的只能是愤怒的暂时隐藏。其实从第五代导演开始,青春、叛逆成为中国导演的共同特征,只是每一代导演表现的方式各有不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化要求,对青年人的“青春期展现需求”是无视和遮蔽的。第六代导演电影中表现的青春叛逆更为强烈,“在这里,孤独、背叛、欲望、暴力作为危险青春史的一部分被反复书写,叛逆、流浪、冷酷、时尚又作为成长的精神标记被反复言说,密密麻麻的成长故事如记忆中的文化相册,既记载了一代人的精神履历,也发出了沉痛滞重的个人呼喊”。王小帅的电影中表现出的“青春期的延宕”尤为强烈。在《青红》中真实表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男女相恋偷食禁果的代价是被处死。导演们以变形的影像对农耕时代遗留下的宗法道德和文化壁垒进行着激烈批判。

二、去农耕化的都市呐喊

《小时代》公映以来,人们批评最多的就是电影中展现出的现代奢华生活,认为其中体现出极强的拜金主义。实质上物质与精神是很难分离的,人们可以解读为炫富,但在更深层次上正是青年一代对乏味、无趣的传统生活的反抗。当片面地将“艰苦奋斗”理解为道光皇帝龙袍上的无数补丁时,无疑是极端可笑的。在影片中,为了让南湘顺利参加服装设计大赛,林萧、顾里、唐宛如为之费尽全力,可以看出她们对事业的坚持与奋斗。因此影片中也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了人与人的隔膜与勾心斗角。电影中顾里对顾源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如果今天我只是个领个补助金的学生,你顾源会爱我吗?”道出了艺术化的生活是建立在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

“你们高人们哟!向上面前进吧!只有现在人类未来之高山感受大的痛苦。上帝已死:现在我们热望着——超人生存!”尼采在西方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时代发出“反神尊人”的呐喊,引导了西方社会的成功转型。中国在从传统宗法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型的时代,也应喊出“皇帝死了”的口号,来预示庞大的无所不在的传统政治话语体系必将彻底失效,新的现代文明必将到来。张扬个性与崇尚自由在长期的纷争中成为新一代的标志。在电影中火柴盒似的老式建筑,被电影中充满奇幻色彩的现代化上海的摩天大楼和绚丽夜景所替代。古板不变的老式着装被优雅、新颖充满现代感的时尚打扮所替代。乏味无趣的小城市的传统生活,不可避免地让从小生活在盆地中、试图看到“山的那边是什么”的郭敬明充满了现代化的渴望。《小时代》更多的就是郭敬明的“白日梦”和“青春梦”,高大英俊的作家周崇光完全是郭敬明的自我投射和心理自期。

当代中国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大众产生强烈的“仇富”情绪,导致各界对《小时代》的价值倾向持批评态度,其实是对郭敬明的误读。郭敬明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和青年时尚领袖,只是用影像表达了新一代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正是“乡土的泥泞”促使新一代急奔向钢筋水泥的“现代幻梦”。可以说,中国社会经历着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型,人们必定从依附性人格转型为独立型人格。年轻一代将现代都市文明看成是对抗和脱离传统农耕文明的标志。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将人类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之后,艺术化的生活已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历史惰性,新一代必须用新的形式才能与旧的一切宣告结束。以表面化的彻底决裂,来预示着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对一个长久落后于世界并刚刚进入现代化的中国而言,人们并没有时间去批判和反思现代化的种种弊端。青春的“80后”更多看到的是优雅的现代化生活。西方文明在经历了长期的对人的异化之后,也以新的方式肯定了艺术化的享受人生的过程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在《小时代》中,青春的、现代的、优雅的生活成为生活的全部。因此,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男子高大帅气,女子美丽优雅,当然也有充满喜感的唐宛如来调节气氛。

《小时代》是新一代对整个传统世界的解构和重新建构,是对长期以来农耕文明和农耕道德的反叛和扬弃。对青年一代而言,只有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人的艺术化的生活才是值得追求的。追求时尚、艺术化的生活,是新一代人的自我建构和与传统决裂的标志。用LV、爱马仕等奢侈品作为生活中的必要点缀,来表现现代化的都市文明。郭敬明创造的理想化世界,是这一代人对凡俗生活的反叛和背离。他们喜欢以无厘头或无所谓的态度来表现人的生活,实质上他们对生活是认真和执着的,电影中依然固守着爱情、对人的未来充满了热度和向往。并不是以放纵和愤怒来表现青年一代的成长。其实现代化的梦想是人们共有的,不然大都市也不会如此拥挤,表面化的对乡土的歌颂,只是一种真正的矫情与心灵躲避。不然“知青”一代也不会用《年轮》《孽债》来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控诉。因此,在中国狂飙突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庄稼一朵花,全靠粪当家”的农耕文化理念,全然被现代都市文明所扬弃。超越和发展必将是中国很长时间内的必然选择。而中国要快速完成整个现代文明的洗礼,必将造成时代的表象浮动。从表征上看,这个时代是混乱无序的,实质是文化与思想的更新与碰撞的必然。

青年时尚领袖郭敬明并不缺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2012年“钓鱼岛事件”时,郭敬明于9月9日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宣言”,体现出对民族和时代的忠诚。“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中国人保护火炬的图片,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可以说,“80后”的一代,生长在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他们享受到了经济腾飞带来的物质财富,可以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里,感受和展现自我的存在。他们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中,因青春的叛逆对传统产生强烈的反抗,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的渴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无望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小时代》对以郭敬明为首的“80后”而言,是他们对以“现代化都市”为代表的新时代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宣告。

[1] 谢建华.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J] .当代电影,2010(4) :41.

[2] [德]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M] .尹溟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320.

猜你喜欢

小时代艺术化郭敬明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不规则抽象
面向真实历史的艺术化求知——电影《村戏》的影像风格与价值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美版“小时代”力压科幻大片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