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标准化引领北斗科学发展
——专访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魏永刚

2014-07-10贠敏,许冬彦

卫星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委会北斗标准化

让标准化引领北斗科学发展
——专访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魏永刚

魏永刚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标准,尤其是卫星导航为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对整个北斗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创新效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北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4月28日,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北斗标准化工作步入新的历史征程。藉于此,《卫星应用》记者带着北斗标准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魏永刚副院长。

在标准化层面实现共建共享,探索“民参军”和“军转民”融合发展的路子,推进民用技术和产品转化,推进基础资源融合、优化配置,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及其在卫星应用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魏永刚: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的前身是原七机部708研究所(后又称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是航天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技术基础科研机构,是重点保军、保密认证二级单位。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防科技工业和航天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集团全局出发,2010年12月16日,批复以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为基础组建成立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赋予集团公司标准化技术总体和产品保证专业支撑单位的定位,履行航天标准技术归口、专业支持、国际合作和产品保证专业技术支持、评价职能。

多年来,研究院充分发挥航天标准化技术归口作用,在宇航技术及应用的标准化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承担了航天标准化战略规划;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航天科技集团各级标准体系建设;承担了北斗导航、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专项的标准化工作以及航天标准化培训、宣贯和经验推广。

作为航天标准化机构,我们不仅承担了空间段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同时在应用标准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近几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也很重视发展卫星应用,标准化研究院也联合其他相关单位承担和参与了国家、军队多个部委卫星通信、导航、高分、载人航天等众多应用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高分数据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战略规划、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国际标准预研和跟踪以及航天基础及卫星应用产品检测认证等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推动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记者:2014年4月28日,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斗标委会”)成立,作为北斗标委会副秘书长,同时也是北斗系统标准化专家组组长,请您谈谈北斗标委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魏永刚: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军民共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和发展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富国强军的重要战略举措。

标准化工作是我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北斗专项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实现国家、军队和国际卫星导航专业技术领域标准化技术工作归口管理,促进我国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系统发展,2011年,在国家标准委、总装备部的指导下,按照军民融合思路,启动开展了北斗标委会组建工作,至2013年12月16日,国家标准委、总装备部联合批复成立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北斗标委会是我国第一个军民共建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它的成立从国家层面实现北斗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管理,对积极推动北斗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定开展、标准宣贯实施和军民标准融合发展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北斗标委会的成员组成及主要工作范围?在推动卫星导航军民标准通用化和资源共享方面有哪些考虑?

>>>魏永刚:标委会在人员组成上充分体现“军民融合、突出应用”原则,委员来源广泛,由军队部门、行业部门、企业单位、地方院校、检测机构等推荐的专家组成。标委会同时还设有观察员和联络员,观察员由相关标委会和协会推荐专家组成,联络员由国家和全军军用标准化主管部门及业务主管机关的人员组成。北斗标委会由48名委员、7名观察员和3名联络员组成。主任委员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担任。委员中,北斗专项工程各大系统总师、副总师4人,标准化相关专业机构专家8人,长期从事卫星导航国际标准化工作专家7人,以及来自北斗研发和军民应用推广一线的专家21人。秘书处由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和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联合承担。

北斗标委会作为军民共建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推动卫星导航军民标准通用化和资源共享方面是一个有益探索。在市场竞争和需求牵引下,民用卫星导航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都有了较快发展,许多东西都值得军用学习和借鉴。在标准化层面实现共建共享,探索“民参军”和“军转民”融合发展的路子,推进民用技术和产品转化,推进基础资源融合、优化配置,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程建设、应用推广以及国际化等方面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请您谈谈北斗对标准化的需求和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

>>>魏永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推广和国际化方面的工作开展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标准是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提升效益的重要手段,是终端产品质量的基础保证,标准化工作可以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化规模化有序发展,促进北斗国际交流合作。

北斗应用涉及各个领域,标准体系在做顶层设计时,就要考虑各行业的标准、各领域的标准,都要去统筹考虑。前期,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工程各大系统、产学研用等相关单位,通过多轮研讨,优化体系设计,厘清了与现有相关军用标准体系的关系,按照“基础、工程、运行、应用”四个主要方面,形成了国家卫星导航标准体系。北斗标委会在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基本上,将组织委员专家做好中国卫星导航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工作,达到体系对北斗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

>>>记者:北斗相关标准在国家北斗时空服务体系架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请您介绍一下北斗系统标准化方面已经完成和正在研究的标准?

>>>魏永刚: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由系统建设进入建用并举阶段,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由单一GPS迈入北斗/GPS兼容共用时代,时空基准受制于人的局面将逐步消除。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有计划、分步骤地发布了北斗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和系统性能规范文件,为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在北斗标准制定工作方面,紧贴北斗军民应用推广和工程建设需求,2013年底启动完成了四大类三十多项急需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术语、接收机数据格式、接口协议、基础芯片、天线、通用终端及模拟器等北斗工程建设、应用中的急需关键标准。在标准论证和编制过程中,广泛调动了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与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相互支撑研制北斗标准的良好模式。

>>>记者:推进标准法规建设,才能提升卫星导航应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请您介绍一下北斗标准化工作及成果对于产业的规范和带动作用?

>>>魏永刚:目前我国北斗在诸多领域应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产品制造和服务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从2012年开始,随着政府对北斗应用政策出台,北斗导航应用迎来“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重大历史机遇。

前面我也多次提到:标准是北斗产业化的引领和支撑。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的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北斗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和用户对北斗品牌的信任度,目前北斗产品生产厂商和产品种类众多,如何保证和提高北斗应用产品质量,引导行业发展是北斗产业化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标准化,使得产业内部相互兼容,节省交易成本,这是标准的产业价值。

但我们同时要注意到:我们从事的是北斗“标准化”,其不单单指标准制定本身,还包括与之有关的标准化活动。合格评定与标准化是紧密联系的两项活动。没有合格评定,标准的价值将受到限制。对于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而言,通过开展检测认证对北斗卫星导航产品的设计、生产、出厂检验及售后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专业审核,落实法规,贯彻标准,将在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促进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对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归根到底,这些活动的技术基础就是“标准”。

如何保证和提高北斗应用产品质量,引导行业发展是北斗产业化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标准化,使得产业内部相互兼容,节省交易成本,这是标准的产业价值。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北斗标准化在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进展?

>>>魏永刚:从2008年开始,我们研究院就组织专家梳理了国外卫星导航标准化总体情况,并重点研究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有关卫星导航标准化情况。在前期对国外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后,选定了将北斗加入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以及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并融入其GNSS的标准框架作为工作重点,并选取了加入ICAO和突破点。但是我国在这两个组织的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无前期的工作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研究院作为北斗专项的标准化技术支撑总体单位,主动承担了该项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这三大组织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文件体系、标准制修订程序、工作程序、GNSS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支撑主管部门完成了项目立项建议书的拟制、标准草案的准备、参会预案的准备,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他GNSS加入这三大组织的历程,遇到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的工作,为我国北斗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了一套模式方式,为后期北斗在这三大组织的标准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局,现在北斗船载接收机性能标准已经获得通过。

>>>记者:今年中国卫星导航学会的主题是“北斗应用——创新 融合 共享”,请问跨界、融合、创新将对北斗标准化工作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魏永刚:标准化工作在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北斗卫星导航“创新”发展的必要方法,促进“融合”的有力抓手,也是“共享”,推动应用产业化规模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监测、森林防火、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以及军工等十多个重要领域,并且服务范围面向全球,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标准也就越发显得重要。

北斗标准化之路也是任重道远。这就给北斗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考虑标准的通用化,又要考虑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满足各行业的需求,又要做到兼容共同发展。所以说,北斗标准化工作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产学研各方的共同努力,推进北斗标准化工作,服务产业。

· 本刊记者_贠敏

·特约记者_许冬彦

猜你喜欢

委会北斗标准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严冬过尽绽春蕾——致公党连云港市委会齐心协力战疫情
北斗时钟盘
标准化简述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新形势下检委会改革的路径思考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