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信心 顺势而为 努力实现科协事业新突破

2014-07-09陈惠娟

学会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工作者科普

陈惠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在深化改革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方案、意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导向十分明确。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尤为迫切。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民群众科普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及科技类社会组织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科协组织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顺势而为,努力实现江苏科协事业新突破。

一、 深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在学会创新发展上求突破

(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转型

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作用,做好首批提升计划项目和淮安对接活动成果的跟踪服务,推动省级学会切实遵循市场规律,新建一批省级学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持续培育30家左右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学会。积极依托园区科协和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深入实施专利推送,确保下半年实现500家以上企业注册,推动创新资源向基层集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企业科技创新的跨越。

(二)精心组织系列高端学术活动

以“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年科学家的使命”为主题举办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以及省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组织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政产学研结合的高端学术沙龙和论坛活动。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以及民生关注的热点专题领域,开展科技工作者建议和软课题研究,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联合办好2014中国国际分离技术展览会、第十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第四届国际神经再生高峰论坛暨第九届亚太神经再生论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研究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三)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推动综合示范性学会在科技奖项评审、科技评价和技术鉴定、人才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全面突破。省级学会全面对照国家科技部等7个部门已试点开展的职能转移工作,努力实现国家级学会已承接的政府职能率先突破;对已承接的科研项目论证等服务职能实现常态化;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承接政府购买的科技类公共服务职能。所有学会力争年内实现承接政府职能零的突破;积极参与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学会中介服务体系,力争在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四)健全学会创新发展机制

以学会组织换届为契机,改革完善学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在充分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等进入理事单位,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组织机制。健全完善学会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与提升计划要求相适应的专家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监事会。推进秘书长职业化建设。综合示范学会要带头推进职业化改革,专职人员比例要达到会员数的1‰~5‰。引导学会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广泛吸纳国内外高端专家、中高级人才和学生会员,确保新增会员3%~10%,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会员会费收缴率,培育和增强学会会员意识,鼓励企业家会员捐赠,建立学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与发挥自身优势相适应的中介服务,增强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 深入推进科普惠民工程,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上求突破

(一)大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江苏科学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着力打造集全省创新要素交易、学会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服务、互动科普体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普展品研发配送、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宣传教育功能,坚持政府主导、省市县联合的原则,持续开发省级流动科技馆,确保苏北每市1套,并积极引导苏南、苏中市县联合开发。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社区、农村、学校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二)深入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科普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学会人才优势,创新学会科普工作。扎实开展“三百行动”,推进百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进百校、百个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进百县、百个科技志愿者团队进百村(社区),让省级科普资源全面辐射到全省各地。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通过学会组织广泛发展科普志愿者,依托科普日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下半年新发展13万科普志愿者。充分发挥“公共城市频道”、《江苏科技报》、《科学大众》、“江苏科普影视”等平台作用,持续扩大科普服务五大人群的覆盖面和普及率。

(三)切实加大科普产业发展力度

建立科普产品供需对接机制,切实加大对全省科普产品资源整合、集成、配送的力度,开展全省科普资源调查。大力发展“科学梦想谷”等信息科普,不断提高公众覆盖面和科普影响力。引导社会力量从事科普作品创作,评选10部优秀科普作品。持续放大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学会、高校院所、科普企业等单位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设计。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业,整合集成科普旅游资源,在提升科普旅游基地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全年新建科普旅游线路30条以上。

三、深入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招引海外人才上求突破

(一)建立海外科技合作机制

依托中国(江苏)国际人才技术资源转移网平台,不断深化与EBN的合作,力争实现科技人才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积极引导科技社团“走出去”,强化与有关国际科技社团组织的联系合作,强化与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交流。提升完善10家海外科技人才服务站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与海外科技团体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关系。

(二)建立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大力提升“海智基地”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水平,确保每个省级“海智基地”有组织机构、载体平台、人才引进、项目落地。全力做好“海智密集区”的高端科技人才、科普资源、学术交流、科技会展及科技项目的引进工作。积极资助省青年科学家、青少年创新人才参加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培育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三)精心组织“海智洽谈会”

积极放大江苏“海智洽谈会”的品牌效应,今年9月、10月分别在海门市、盐城市集中举办“海智洽谈活动”。精心组织好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休闲创意农业研讨会暨苏台农业技术合作、经贸洽谈交流会。扎实做好洽谈会前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主动邀请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参会,并做好前期对接、洽谈工作。要用好北美、欧洲、香港、台湾等海外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学会海外交流合作渠道和引进高端人才资源,积极参与“海智洽谈会”,确保全年引进“双创”型人才(团队)100人以上,集聚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

四、创新科技工作者服务方式,在推动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成功上求突破

(一)创新服务平台

以省级学会组织为纽带,以提升学会能力计划为抓手,积极引导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落实省级科技工作者之家建家标准,努力为科技人才维护权益、反映诉求、提供服务,在党委、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有力、有效的沟通平台。持续完善科技服务、科技交流、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普资源等信息服务“超市”建设,着力打造网上科协信息服务平台。

(二)创新活动载体

以会员日活动为平台,充分展示学会会员创新成果,广泛集聚一批年轻科技工作者入会,提升科协及各级学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开展“企会协作”、“金桥工程”等传统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专家在线”、“科学家沙龙”、“科学养生堂”等活动品牌。广泛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确保全年组稿10期高质量、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科技工作者建议》。

(三)创新宣传表彰方式

认真组织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十大科技之星”)、第十一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宣传工作。在省级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人物、科技成果、先进事迹,加大对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宣传报道力度。组织策划10期科技工作者宣传专辑,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精心组织好省委与中科协联合举办的学风建设报告会,努力营造弘扬科学精神和遵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工作者科普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