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石市场需要“中间层”

2014-07-09杨靖

中华奇石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间层高价石友

杨靖

长江石的强劲风头,是过去一年石市的主要看点之一。媒体的持续关注,藏家的大胆出手,在大市普遍不景气的反衬下,显得尤其耀眼。产地的石头价格也确实水涨船高,一年间有了不小的升幅。然而,在其他产地市场的艳羡声和外界的关注目光下,长江石产地市场的活跃度似乎尚难令人满意。除了年中年尾市场流传的两次高价刺激,日常的市场流通更多在靠网络销售维持,产地石农甚至反映,2013年年底出水季,外地进货石商有所减少。

这当然与大市相对沉寂,市场需求不足有关。另一个原因则是,外界的关注被产地高企的价格吓退。一位2013年到天津、上海、贵州几次“抄底”、总共出手几十万的浙江藏家,却对长江石望而生畏:“长江石太热了,不敢去”;华北市场的几位实力派石商,本来2013年年初就制定计划,准备到长江石产地一试身手,最终却取消了行程;某来到产地进货的驻柳台商,则在石农家问价之后情绪激动地抱怨:“开价这么高,我们还怎么做?!”某北方藏家年底来产地重金出手,很是购进了几块精品。但面对家家动辄数十万的报价,仍不时向笔者摇头感叹!

另一方面,石农家堆积成山的石头堆子,往往多年闲置。一有机会,甚至会以三五百元一吨的价位低价卖掉;网络销售的价格也并不高,外地眼力独到的买家,不时能以一两百、三五百的价格捡漏。即以笔者自身经验而言,往往架子上“食之无味”的店子,角落里,堆子上,却可能出现让人惊喜的宝贝。在2013年年中,本刊也曾发出过《热度持续,长江石还玩得起吗》的报道,希望外地石友能够看到产地高价掩盖下的大把机会。遗憾的是,这种声音在连篇累牍的高价成交声浪中稍显孤独。

一边是高企的期望值让产地石农对手中的“精品”待价而沽,数十万、上百万的报价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却有相当数量的好石头并没被“看明白”,就以极低的价格抛售,造成严重的价值低估。笔者以为,市场脱节的根本原因是,长江石市场与外界大市尚未真正对接,作为市场中坚力量的石商阶层尚显薄弱,市场的中间层没有形成。

长江石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成功得到了外界市场和藏家的关注,但距离全国市场的普遍接受和全面开花还有一定的距离。离红水河石的称雄市场、戈壁石的喜闻乐见尚有不小的差距。而长江石文化含量足、艺术气息浓郁、隽永耐看的特点,放在商业环境中,也相对拉长了市场接受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产地石友多在打开全国市场、占领全国市场上下功夫似乎才是应有之义。精品当然无愧高价,但这应该是市场普及过程中的水到渠成,离开金字塔基,过于把市场希望寄托于“大买家”,寄托于高价、天价,恐有空中楼阁之虞。即以红遍大江南北的戈壁石为例,如果没有众多石友的参与创作,没有各级石商的推广推动,无法想象戈壁石能持续多年的火爆。长江石市场,也只有真正吸引各地石商的积极参与,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多层级的推广,才能真正将这一优美的石种全面推开。而吸引石商参与,良好的性价比是关键。让长江石的市场活跃起来,日常的流通同样是关键。

考察今天的长江石市场,生意好、客户资源强大的石商,都更重视维持日常流通。可惜的是,目前产地市场这一类石商还少之又少,他们夹杂在石农当中,对外界市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仍然有限。甚至在泸州这样的长江石最大产地,真正成规模的二级市场还未真正形成,这在相当程度上放慢了长江石向前走的脚步。今天的长江石市场,需要精品的带动,需要高价的鼓舞,更需要“中间层”成为市场的推广、普及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中间层高价石友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一种十七股子午胎钢丝帘线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高价草莓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镍基高温合金TLP扩散焊中间层材料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