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2014届毕业学年 化学模拟试题

2014-07-09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4年5期
关键词:稀硫酸酚酞气瓶

相对原子质量:H-I C-12 N-14 O-16 S-32 Cl-35.5 Ba-137 K-39 Mg-24 Cu-64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哈尔滨地铁的建成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哈尔滨交通运输的能力。下列有关地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铁站要安装通风设备

B.地铁车内部的座椅采用的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地铁的开通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D.地铁建设过程中使用的钢轨是锰钢,其韧性好、硬度大

2.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体燃烧 B.河水蒸发 C.瓷碗破碎 D.石蜡熔化

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在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的原子的一组是( )

4.下列物质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防毒面具中填充活性炭

B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C.在酸性土壤中加入适量熟石灰

D.氮气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光制成霓虹灯

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B.检验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D.收集氢气

6.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盐水可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B.合成纤维与棉花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不易褶皱

C.用碳酸钙做补钙制剂

D.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7.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3Fe+202 ■ Fe304化合反应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H2O2 ■ 2H2O+O2↑ 分解反应

C.铁钉放到稀盐酸中:

Fe+2HCl ■ FeCl3+H2↑ 置换反应

D. 实验室模仿泡沫灭火器:

Na2C03+2HCl ■ 2NaCl+H20+C02↑复分解反应

8.“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食用水果和蔬菜,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B.适量食用一些含铁元素的食物,能防止缺铁性贫血

C. 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正常人每天应摄入一定的蛋白质

9.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丙氨酸是有机化合物

B.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1

1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11.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元素在地壳中有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以单质形式存在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但现在还没有广泛使用

D.我国有丰富的氯化钠资源,利用氯化钠可以配生理盐水和制盐酸

12.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 )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7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g的A溶质

C.t1℃时,A、B、C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A溶液中含溶剂量最少

D.A和B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析出的溶质质量A大于B

1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15.小镁同学为测定某氯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取实验室现有含钾元素50%的碳酸钾和硫酸钾的混合物15.6克与200克氯化钡溶液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氯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5.2% B.15.6%C.20%D.10.4%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8.(4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2)(3)(4)

(1)汽车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农村使用蔬菜大棚,农民会在大棚中浇灌碳酸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不充分燃烧产生一种有毒气体的过程_______________;

(4)蔗糖贮藏在某些作物中,如甘蔗、甜菜等,蔗糖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

29.(5分)农村在建造大棚时使用的塑料是(1)______塑料,属于(2) ________材料。建造大棚的支架有的是不锈钢,有的是铝合金,但是铝不耐酸和碱腐蚀,例如氢氧化钠能与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_____。其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4)_______。

30.(4分)下列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图示,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C

(1)在A图上将微观过程图补充完整;

(2)A到B过程表示的是: ________;

(3)补充完整后,A图的物质分类是①______ ,其微观依据是②_________ 。

31.(2分)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对于化学变化也是一样的,角度不同,分类方法多样。下面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几个化学变化,从基本反应类型或能量转化的角度对下列反应进行分类:

① CaO + H2O ■ Ca(OH)2

② C + O2 ■ CO2

③ CaCO3 ■ CaO + CO2↑

④ C + CO2 ■ 2CO

⑤ CH4 + 2O2 ■ CO2+ 2H2O

(1)分类标准:______;(2)包括的反应:____________。(各反应填序号)

32.(5分)大威同学要通过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

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澄清石灰水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请结合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试管的用途____。 33.(2分)科学家在调查研究后警告,到本世纪末,北冰洋夏季将可能看不到浮冰,成为一片“无冰洋”。科学家倡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灯。

(1) 科学家发出倡议的目的_______;

(2) 为解决此问题你的另一种做法是_______________。

34.(4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利用锥形瓶中剩余的中性废液,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试验:首先在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将分液漏斗内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内,振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集气瓶中产生现象的原因(2)___________。

35.(4分)现有A(木炭)、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钙溶液)、D(稀盐酸)、E(氧化铜)五种物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endprint

(1)用三个圆表示A、D、E三种物质,将A、D、E三个圆画到图中B、C周围适当的位置,并在圆中写出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2)写出D、E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

(3)写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6.(5分)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提出问题】 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样品1的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无变化,于是得出溶液1一定不是Na2CO3溶液,一定是CaCl2溶液的结论。

【反思评价】请评价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乙同学分别取溶液2和溶液3混合在一起,出现白色沉淀,溶液1和溶液3混合到一起出现(2)_______现象。则证明溶液3为碳酸钠溶液,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3) 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三位同学经过分析后确定了三种溶液的成分,请将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在对应试剂瓶的标签中(4) ____。

37.(5分)镁合金是工业中较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中。现为测定一铜镁合金的组成,取铜镁合金粉末16g放入烧杯中,将280g14%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定质量的98%的浓硫酸加水稀释为上述实验中使用的140g 14%的稀硫酸,则稀释时所用浓硫酸和水的质量比为?

(2) 写出上述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 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4) 列出第一次加入稀硫酸后烧杯中生成的硫酸镁质量(X)的比例式为?

(5)若向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加入55.6g水,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5 BAADB6~10 ADCCB11~15 BCBAD

28.(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改良碱性土壤,中和碱性的土壤,产生CO2,促进作物光合作用;(3)2C+O2 ■ 2CO ;(4)C12H22O11

29.(1)聚乙烯;(2)合成有机高分子;(3)2NaOH+2AI+2H2O ■ 2NaAIO2+ 3H2↑; (4) 0价变为+3价。

30.(1)如图

(2)在化学反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氯分子破裂成氯原子;(3)①混合物,②该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1.(1)化合反应;(2)①②④ 。

32.(1)如图(2)CO2+Ca(OH)2■CaCO3+H2O;(3)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在加热或常温时使用。

33.(1)呼吁大家多使用节能灯,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减缓温室效应,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2)用步行代替乘车。

34.(1)锥形瓶内液面下降,右管中液面上升,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产生白色浑浊,左导管产生气泡。(2)2NaOH+CO2■Na 2CO3+H2O 反应消耗气体,不生成气体,使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锥形瓶内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中性溶液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中性溶液为CaCI2溶液,Na2CO3+CaCI2■CaCO3↓+2NaCI,CaCO3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产生沉淀。

35. (1) 如图

(2)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O+2HCI■Cu-CI2+H2O;Ca(OH)2+2HCI■CaCI2+2H2O

36.(1)错误,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所以一定不是碳酸钠溶液,但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所以不一定是中性的CaCI2溶液,也可能是呈酸性的稀盐酸;(2)产生大量气泡;(3)CaCI2 +Na2CO3■CaCO3↓+2NaCI;(4) 如图

37.(1)1:6 (2)Mg+H2SO4■Mg SO4+H2↑(3)50%(4)120/24=x/2.4g (5)12%

endprint

(1)用三个圆表示A、D、E三种物质,将A、D、E三个圆画到图中B、C周围适当的位置,并在圆中写出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2)写出D、E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

(3)写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6.(5分)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提出问题】 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样品1的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无变化,于是得出溶液1一定不是Na2CO3溶液,一定是CaCl2溶液的结论。

【反思评价】请评价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乙同学分别取溶液2和溶液3混合在一起,出现白色沉淀,溶液1和溶液3混合到一起出现(2)_______现象。则证明溶液3为碳酸钠溶液,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3) 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三位同学经过分析后确定了三种溶液的成分,请将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在对应试剂瓶的标签中(4) ____。

37.(5分)镁合金是工业中较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中。现为测定一铜镁合金的组成,取铜镁合金粉末16g放入烧杯中,将280g14%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定质量的98%的浓硫酸加水稀释为上述实验中使用的140g 14%的稀硫酸,则稀释时所用浓硫酸和水的质量比为?

(2) 写出上述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 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4) 列出第一次加入稀硫酸后烧杯中生成的硫酸镁质量(X)的比例式为?

(5)若向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加入55.6g水,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5 BAADB6~10 ADCCB11~15 BCBAD

28.(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改良碱性土壤,中和碱性的土壤,产生CO2,促进作物光合作用;(3)2C+O2 ■ 2CO ;(4)C12H22O11

29.(1)聚乙烯;(2)合成有机高分子;(3)2NaOH+2AI+2H2O ■ 2NaAIO2+ 3H2↑; (4) 0价变为+3价。

30.(1)如图

(2)在化学反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氯分子破裂成氯原子;(3)①混合物,②该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1.(1)化合反应;(2)①②④ 。

32.(1)如图(2)CO2+Ca(OH)2■CaCO3+H2O;(3)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在加热或常温时使用。

33.(1)呼吁大家多使用节能灯,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减缓温室效应,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2)用步行代替乘车。

34.(1)锥形瓶内液面下降,右管中液面上升,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产生白色浑浊,左导管产生气泡。(2)2NaOH+CO2■Na 2CO3+H2O 反应消耗气体,不生成气体,使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锥形瓶内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中性溶液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中性溶液为CaCI2溶液,Na2CO3+CaCI2■CaCO3↓+2NaCI,CaCO3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产生沉淀。

35. (1) 如图

(2)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O+2HCI■Cu-CI2+H2O;Ca(OH)2+2HCI■CaCI2+2H2O

36.(1)错误,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所以一定不是碳酸钠溶液,但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所以不一定是中性的CaCI2溶液,也可能是呈酸性的稀盐酸;(2)产生大量气泡;(3)CaCI2 +Na2CO3■CaCO3↓+2NaCI;(4) 如图

37.(1)1:6 (2)Mg+H2SO4■Mg SO4+H2↑(3)50%(4)120/24=x/2.4g (5)12%

endprint

(1)用三个圆表示A、D、E三种物质,将A、D、E三个圆画到图中B、C周围适当的位置,并在圆中写出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2)写出D、E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

(3)写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6.(5分)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提出问题】 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样品1的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无变化,于是得出溶液1一定不是Na2CO3溶液,一定是CaCl2溶液的结论。

【反思评价】请评价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乙同学分别取溶液2和溶液3混合在一起,出现白色沉淀,溶液1和溶液3混合到一起出现(2)_______现象。则证明溶液3为碳酸钠溶液,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3) 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三位同学经过分析后确定了三种溶液的成分,请将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在对应试剂瓶的标签中(4) ____。

37.(5分)镁合金是工业中较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中。现为测定一铜镁合金的组成,取铜镁合金粉末16g放入烧杯中,将280g14%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定质量的98%的浓硫酸加水稀释为上述实验中使用的140g 14%的稀硫酸,则稀释时所用浓硫酸和水的质量比为?

(2) 写出上述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 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4) 列出第一次加入稀硫酸后烧杯中生成的硫酸镁质量(X)的比例式为?

(5)若向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加入55.6g水,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1~5 BAADB6~10 ADCCB11~15 BCBAD

28.(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改良碱性土壤,中和碱性的土壤,产生CO2,促进作物光合作用;(3)2C+O2 ■ 2CO ;(4)C12H22O11

29.(1)聚乙烯;(2)合成有机高分子;(3)2NaOH+2AI+2H2O ■ 2NaAIO2+ 3H2↑; (4) 0价变为+3价。

30.(1)如图

(2)在化学反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氯分子破裂成氯原子;(3)①混合物,②该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1.(1)化合反应;(2)①②④ 。

32.(1)如图(2)CO2+Ca(OH)2■CaCO3+H2O;(3)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在加热或常温时使用。

33.(1)呼吁大家多使用节能灯,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减缓温室效应,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2)用步行代替乘车。

34.(1)锥形瓶内液面下降,右管中液面上升,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液面上升,产生白色浑浊,左导管产生气泡。(2)2NaOH+CO2■Na 2CO3+H2O 反应消耗气体,不生成气体,使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锥形瓶内压强。在压强差作用下,中性溶液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中性溶液为CaCI2溶液,Na2CO3+CaCI2■CaCO3↓+2NaCI,CaCO3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产生沉淀。

35. (1) 如图

(2)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O+2HCI■Cu-CI2+H2O;Ca(OH)2+2HCI■CaCI2+2H2O

36.(1)错误,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所以一定不是碳酸钠溶液,但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所以不一定是中性的CaCI2溶液,也可能是呈酸性的稀盐酸;(2)产生大量气泡;(3)CaCI2 +Na2CO3■CaCO3↓+2NaCI;(4) 如图

37.(1)1:6 (2)Mg+H2SO4■Mg SO4+H2↑(3)50%(4)120/24=x/2.4g (5)12%

endprint

猜你喜欢

稀硫酸酚酞气瓶
浅析大型机场气体灭火系统气瓶定期检验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铁粉和氧化铜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泥炭的稀硫酸预处理及其工艺优化
酚酞在酸液中的变色规律研究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补注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
集气瓶的一般应用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浅谈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