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私合作进军农业

2014-07-09巴曙松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私农业产业基金

巴曙松

考察中国的农业产业投资,也需要放到全球农业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客观评估中国农业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学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业产业资源,提升中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从目前的进展看,一方面中国的不同产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农业的国际化程度又相对偏低,农业企业进行国际化资源配置的能力更是相对偏低,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一些有海外农业投资经验的企业家认为,实际上从全球看,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资源相对宽松,如果能够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进行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中国人多地少,也需要我们放眼全球进行农业资源配置,但是农业又往往是各国高度关注的产业,不仅土地耕种,也包括育种等,都会引起政府层面的关切。

基于农产品的特有属性及农业领域的投资特点,农业领域仅仅依靠政府、农民、企业任何一方的投入都是不够的,而必须实现公共资源和私人资源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农业投资领域探讨公私合作模式具有尤为现实且重要的意义。所谓公私合作(PPP,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盈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农业投资角度出发,公私合作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公”指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私”指投资追求经济利益,“公私合作”不仅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也指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有机兼顾。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业投资资金导入机制:公共财政以点带面,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在公私合作模式下,公共财政要利用模式创新,尝试以“引子”资金、“种子”资金的方式,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以点带面,促进、带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业领域的投入,让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源进入农业领域,实现政策目标。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下文简称为“基金”)本身即是农业投资领域公私合作的一次新探索。基金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联合几家国有金融企业发起设立的市场化投资实体,首期注册资本40亿元,现在是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私募基金(第二是中信产业基金)。基金以服务“三农”为前提,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支点,带动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发展,推动一个区域、一个领域农业经济的繁荣,充分发挥基金的辐射效应,引领作用和带动功能,力争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民群众致富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作为国家财政直接出资的投资基金,承载着产业引导的职能,其投资资金的流向无疑可成为农业投资领域的风向标,基金投资于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及环节,将带领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从而真正有效促进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通过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运作实践,可以看到,在公私合作模式下,公共财政能够通过少量的“引子”资金撬动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并可通过基金这一公私合作载体的投资活动对民间资本的投向起到直接而积极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从而可借此实现民间资本相对集中地进入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细分产业,并利用聚集的资金力量促进及带动相关农业产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私农业产业基金
非公担当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规范公私合作很紧迫
公私合作 不回避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