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怪杰”辜鸿铭

2014-07-09鲁先圣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辜鸿铭毛姆英国人

鲁先圣

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化界大师云集、文星璀璨,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奇观。辜鸿铭是其中的一位。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中国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第一人。他曾凭渊博的学识和绝妙的口才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还与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书信往来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鸦片战争后,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已被放在砧板上,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10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在布朗那里,辜鸿铭以最笨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

辜鸿铭奇崛的行为方式令西方人不可思议。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还说美国人没有文化,曾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请辜鸿铭到他的住所一聚。可是,等了好长时间,毛姆也不见他来。没办法,毛姆找到了辜鸿铭住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对他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那可不一定。”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

从1901年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172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辜鸿铭的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1915年,他的《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在书中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对西方文明进行尖锐的、深刻的批判。

辜鸿铭认为中华民族是杰出的民族。他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不及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其实,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他想以狂放保护自己强烈的自尊。当时,一些西方人见中国街市上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匾额,常对辜鸿铭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中国人的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但他却用偏执的态度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尽管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但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庆贺了三天。

辜鸿铭也有一段让人难以笑起来的故事:在北京大学任教时,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哄堂大笑。而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此言一出,所有在场的北大学生顿时无语。

李大钊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辜鸿铭:“愚以为中国2500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20世纪之世界。”

吴宓先生对辜鸿铭的评价似乎更高:“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

猜你喜欢

辜鸿铭毛姆英国人
传统文化卫道士辜鸿铭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丑角的原型
辜鸿铭戏弄袁世凯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意识形态对辜鸿铭翻译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