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美丽中国”贡献“贵州力量”

2014-07-07晓静

祖国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贵州文明

晓静

6月9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思想落地生根,突出加强生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四个重点,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奋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贵州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如何进行扶贫工作,是人们关注贵州的重点。日前,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最近在贵州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影响广泛。贵州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您如何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陈敏尔: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今年起,已成功举办4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正式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贵州将进一步提升论坛层次,扩大论坛影响,不断拓展制度性研究领域,更加注重成果分享,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贵州力量”。

对贵州而言,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我们要把优势用足,把品牌打响,让生态文明既成为发展的方式,也化作发展的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一方面,以良好的生态助推贵州加速发展。良好生态能够助推贵州加速发展,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现在的投资者、旅游者来分享贵州的发展机会,不光是来赚钱,来观光,还要分享这里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分享这里的生态与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种下的常青树,就是未来的摇钱树。

另一方面,用环保要求倒逼贵州转型发展。要在实现金山银水的同时保住青山绿水,发展就必须是有质量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作中,贵州正逐渐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既提速又转型、既发展又保护,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当前,按人均GDP水平排位,贵州在全国挂末,但如果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贵州排第26位;按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与有关单位关于各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排位,贵州排第13位;《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位列全国第二位。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完全可能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记者: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中央对贵州的要求。贵州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发展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陈敏尔:贵州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不走传统路子。一个是特色化,根据贵州的比较优势做产业。比如,“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大数据产业等都是做自己的强项、特色。

贵州生态好、空气质量好,这是人气,也是财气。良好生态环境,让贵州在选择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创新型的产业和项目方面更有优势。可以让我们在“赶”和“转”的过程当中,边赶边转,然后做出产业升级版,实现后发同步甚至先行。

贵州地形地貌特殊,山多地少,决定了生产力布局要有章法。就像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留下相应空白的手法,贵州发展要更加注意“留白”,留给生态,留给生活,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营造出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比如我们重点打造“5个100工程”,就是在贵州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承接产业转移不能走“发展——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倒退式循环。

贵州推进特色城镇化有非常好的条件,山水、田园、乡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可以和谐相处,共生共融,互为风景,互为支撑。作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贵在原生态环境,贵在多民族文化,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和山区特色城镇化的路子。贵安新区未来就是:“一片油菜花,一片稻田,一片社区,一片改造过的村庄,一片新兴产业园区”,是一个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谐统一的新区。

记者:贵州将如何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从而将生态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陈敏尔: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既是贵州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扩大开放、提升形象的需要,更是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的需要,是贵州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当下之需和长远之策。

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即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重点抓手是100个旅游景区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精品旅游景区,引领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的路径是“六个升级”,即着力在理念上升级,用现代理念引领贵州旅游业发展;着力在产品上升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着力在业态上升级,推动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着力在格局上升级,形成众星拱月、月照群星的格局;着力在营销上升级,构建全媒体时代立体营销系统;着力在服务上升级,增强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我们的目标是“四个转变”,即推动旅游市场供给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区域旅游竞争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全面建成旅游强省。

需要强调的是,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树立生态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我们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旅游发展全过程,以保护、利用、美化、建设青山绿水为目标,尽量多利用、少开发,打造绿色休闲度假的目的地、示范地,让“多彩贵州”为“美丽中国”增光添色。endprint

记者:过去五年贵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五年,贵州又有哪些打算?

陈敏尔:总的来说,过去五年,贵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40万人,8个县、194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二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5%,2012年达到4600元。三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培育了果、药、茶、薯、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扶贫产业发展。四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解决了14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网改率达到98%,改造农村危房144万户,完成生态移民搬迁10.13万人。五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惠及405万名学生。六是政策机制不断创新。“摘帽不摘政策”激励措施、省领导集团帮扶、产业化扶贫、整乡数乡区域连片开发、以财政扶贫资金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扶贫开发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当然,这些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国家部委和对口帮扶地区的大力支持。我们贵州人民是懂得感恩的,会珍惜来自中央和省外的支持,将所有的支持和帮助付诸于更努力、更扎实的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加快实施三大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全力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一是强基础。集中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向贫困县、乡、村延伸。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二是扶产业。重点打造十大扶贫产业,打造扶贫攻坚示范县,打造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推进扶贫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提素质。着力发展以教育文化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四是优保障。加快建设“扶贫开发+农村低保+临时救助”三位一体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创机制。深化集团帮扶、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方式,创新党建扶贫模式,打造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六是重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党建扶贫,打造扶贫开发的坚强战斗堡垒。

记者:今年贵州的扶贫开发将从哪些方面推进?

陈敏尔:今年扶贫开发工作主要目标要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3.6万户15万人;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将突出三个重点。

第一,重在扶产业发展。贵州欠发达,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欠发达。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就是增强“造血”功能,抓住了扶贫开发的“牛鼻子”。我们将重点打造10个扶贫产业,打造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打造10个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基地,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到园区就业,切实将十大扶贫产业落实到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市场、农户,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第二,重在扶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薄弱是长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扶贫重点要扶基础设施。我们将坚持“向面上覆盖,向基层延伸”,在贫困乡镇和贫困村集中实施一批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尤其是把加强路水电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不放,持久用力,有效解决贫困地区老百姓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的问题,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第三,重在扶民生改善。贫困群众最大的困难是民生保障不足。我们将把贫困人口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对象,努力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一是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政府的优先目标,在推进“四化同步”中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通过加快产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更多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二是扶贫要扶智。我们将大力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更多地关爱贫困地区的孩子,让他们都能够接受9年义务教育,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三是关注医疗卫生,推进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防止因病返贫的有效措施。我们将抓好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配备力度,让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四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五是搞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不断织牢保民生的“安全网”,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六是实施农村减贫增收行动计划,通过产业扶贫、劳务收入、旅游扶贫、政策补贴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增加群众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贵州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