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兴田:半生心血建陵园 只愿烈士魂归来

2014-07-07阿忠

华人时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陵园烈士

阿忠

他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功勋卓著。他和战友立下誓言,相约活下来的,要为死者立碑。战争过后,9个宣誓的兄弟,只剩他一人还活着。为了60年前的一句诺言,他拖着伤病之躯,东奔西走,寻找遗骨,兴建陵园,安葬英魂。他四处筹资100万元,兴建20亩陵园,安放2400多位抗战英魂。他默默守护陵墓30载,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他,就是“守墓老兵”欧兴田。

他要给战友找到安身之地,让他们魂归故里

欧兴田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1939年参加革命。那时,山河沦陷,全国上下群情激昂,一致抗日,欧兴田的家乡成了抗日主战场。目睹日寇烧杀抢掠,欧兴田义愤填膺,14岁那年,还在学校读书的他和另外8名同学一起,成立了突击敢死队。抱着誓死抗日、为国捐躯的决心,他们约定,如果在战斗中伤残了,大家相互照顾;如果在战场上牺牲了,由活着的人收尸,安葬并守墓。由于战斗残酷,有人担心牺牲后不好寻找尸体。欧兴田想了想说:“要不这样,我们每个人在手臂上刺上自己的名字,便于辨识和寻找。”他的话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欧兴田第一个动手,在胳膊上用钢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用针一下一下沿着墨迹剌入肉里,墨迹便在皮肤上保留下来了。大家用这种办法,很快完成了刺字的事宜。

清凉村是一个普通山村,当时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但它却是抗战时期的一条主要通道,是张爱萍将军率领的新四军四师穿越敌占区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寇在此布下了重兵把守。欧兴田等9人组成的敢死队,加入了张爱萍将军的队伍。敢死队在灵璧县张大路的战斗中与日军遭遇,战斗相当残酷,欧兴田和敢死队队员奋勇杀敌,顽强抗击日军。不料,一梭子弹飞来,他的一条腿被打断,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敢死队的另一个战友潘志邦连滚带爬地把他救出危险区,到了山的背后,把他包扎好,又投入了战斗。后来,潘志邦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遗体被就地掩埋。另一个战友孟庆平也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看着同伴离去,欧兴田悲痛不已。

1941年,日寇发起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向我抗日根据地发起攻击,欧兴田所在部队以60多个兵力,与700多日军展开激战。在沱河岸边的山间幽谷,两军相遇,一时间炮声隆隆,枪声大作。欧兴田他们连续冲锋,击毙100多名日军。天色渐晚,因为寡不敌众,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连长命令欧兴田率队突围,连长和副连长断后,掩护全体战士撤退。他们一边还击一边后退,但仍然顶不住敌人的猛烈进攻和狂轰滥炸,战士们的鲜血把沱河的水染成了殷红色。负责掩护的副连长丁在森,冲上去与敌人拼刺刀,被敌人用机枪扫射壮烈牺牲。丁在森正是敢死队的9人之一。

1945年,抗战胜利,当年组成敢死队的9人中,有7人战死疆场。在这片土地上,共有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们,欧兴田所在部队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由于淮海战役打响,陵园在战火中被毁。后来,欧兴田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部队文书到连长,从参谋到参谋长,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后,他在中央军委第一炮校任行政科长等职,获得上校军衔,以师级干部待遇退休。

欧兴田常说,他每次低头看到胳膊上的刺字,内心就会隐隐作痛,就会想起当年的誓言。敢死队有7人战死沙场,尸骨无存,另有一个人失去了联系,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要给牺牲的战友找到安身之地,让他们魂归故里,长眠安息。多年来,欧兴田东奔西走,想重建烈士陵园,直到1980年代他正式退休,才开始重新筹建。

他着手修建陵园,把战友重新聚集一处

1986年,欧兴田开始寻找敢死队战友的遗骨。他首先寻找丁在森的遗骨。在沱河岸边,他凭着记忆找到丁在森牺牲的地方,可是没能找到丁在森的尸骨,他只好在河岸挖了一块土装在棺木里。有个叫郑进太的战友,儿子精心保留了一本记录父亲生平的小册子,这成了郑进太的唯一遗物。在寻找中,因为很难找到战友的尸骨,他经过认真思考,决定能找到什么就找什么,没有尸骨的,找遗物,没有遗物的,记下生平和事迹。他跋山涉水,不辞辛苦,骑着自行车到处跑,碰上雨天他就步行,寻访英烈后人,找齐英烈遗骨。

在寻找烈士遗骨期间,经常有人寻问他:“我父亲是怎样死的?死后埋在了哪里?有没有政府发给烈士证?你们一起参军,共同作战,我们后人只能来问你。”不断有人找他写证明信,证明自己的先人是为国捐躯的烈士。为了让那些没有在册的烈士恢复身份,他就到各有关部门帮助办理烈士证明。有的后人得知父辈战死在沱河边,就在河边挖泥巴,装在棺材里入土。看到这些,欧兴田重建陵园的想法更坚定了。

1989年,欧兴田正式着手修建陵园。他把这个愿望和当地政府一说,政府表示大力支持,又给他批了一块地建陵园。可是,有山有水的这块地却没通电,他就买了一盏马灯照明,盖个草棚子住下来。建陵园得自已筹集资金,他东征西讨,四方奔走,上京城,下上海,到青岛,去兰州,到处化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是他的老领导,听说这事儿,二话没说就捐钱,还送了当年打仗时用的一床被面,并为烈士陵园题了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不但捐款,还把一根珍藏了50多年的马鞭送给他。国家航空工业部部长刘玉柱捐款的同时,又送给他一篇纪念彭雪枫师长逝世20周年的祭文。欧兴田一口气拜访了40多位老领导,都得到了大力支持。他又找到了兰州部队、开封部队等老部队的领导,获得鼎力支持,还组织官兵捐款捐物。在家乡,固镇县委县政府和乡政府不但给予支持,还帮助筹措资金。1996年,固镇县正式启动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欧兴田把筹措来的钱算了一下,仍有不小缺口,他就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建园时他就是监管者,从建筑用砖、水泥、木材、钢筋等,都亲自把关。有人说:“建陵园是公家的事,你睁只眼闭只眼就行了,用不着管得那么严。”欧兴田说:“不行,必须按设计要求兴建!”有人拉来劣质红砖卖给他,他一看就急了,责令对方拉回去。附近有的村民贪小便宜,喜欢偷点钢筋、水泥、红砖、木材什么的,欧兴田就日夜在那里看守着。有人骂他死脑筋,不开窍。他的儿女们也说他把钱都填在了建陵园上,也没给后辈留下点财物,有点不近人情。建陵园初期,欧兴田和老伴儿在荒郊野外搭个草棚住着,老伴陪伴了两年,也感到这日子实在不好过。对这些,欧兴田都不以为然,始终不改初衷。

欧兴田生活极其简朴,穿的衣服和裤子都是10多年前买的。吃得更简单,有时是快餐面,用水一泡,就是一顿饭,有时吃馒头,大葱蘸大酱。他最感兴趣的,是每天挑水浇灌新栽的2000多棵松柏。

经过不懈努力,陵园建设初具规模,沿着曲折的水泥路走到尽头,你会看到位于清凉村的“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牌匾悬挂在大门上。巍峨矗立的门楼,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以及苍松翠柏环绕下的抗战烈士墓,都在长长的围墙环抱之中。

他用生命守望,与烈士生死与共

为了找全烈士遗骨,他又用了两年时间,走遍了当地所有乡镇。有的烈士没有后代,有的烈士在政府没有登记,困难重重,他就想尽办法继续寻找,补充资料。战友的坟墓大多在荒地,他就说服烈士后人迁移此地。每次把战友“请回来”时,他都要当成一件隆重的事情办理,雇人抬着棺材,一路燃放鞭炮,热热闹闹地把战友请回新“家”。最先迁移回来的,是和他一起宣誓成立敢死队的战友,后来,又迁移了一部分共同战斗牺牲的战友,一共23座坟墓。每座坟前立有石碑,碑上刻着碑文。碑文是他精心收集撰写的,然后,亲自刻在墓碑上。

每个墓碑上刻录的碑文,欧兴田都能随口说出来:“丁在森,副连长,战斗勇敢,不怕牺牲,作风顽强,爱护士兵。为掩护全连战士撤退而壮烈牺牲。”“孟庆平,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喜爱唱歌,活泼可爱,很讨姑娘喜欢。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为国捐躯时年仅24岁,战斗中被炸掉一只胳膊。”“潘志邦,作战勇敢,斗志顽强,在灵璧县张大路战役中英勇牺牲。”“李文宗,清末秀才,弃笔从戎,参军抗日,为掩护战友撤退时牺牲。”……

烈士陵园建成后,每逢传统的祭奠日,国家机关、工矿企业员工、农村农民、学校学生以及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祭奠烈士英魂,看到这些,欧兴田会激动得流泪。他知道,倘若战友九泉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欧兴田把后半生都交给了陵园重建和陵园守护工作,把筹集到的和自己积攒的共计100万元都花光了。钱不够时,他又把自己每月6000元的工资全部拿出来,用于陵园的维修和维护。儿女们怕他吃不消,劝他回城里安享晚年,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后来,孩子们把他在陵园的被子衣服搬回城里,他又拉回来。他说:“我死也不会离开,我要一辈子在这里守护!”在他的眼里,只有石头才是长久的,墓碑才是永恒的。他不停地刻墓碑,每座墓的几百字碑文,都是他一笔一画刻出来的。12米长的碑廊上刻着2400多个烈士的名字。他做这些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百年以后,在天国遇到战友,对他们有个交代。

过去,欧兴田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从来没想到过死。现在,他却有些怕死了,他怕自己走了,烈士陵园就没人管了。当然,他也想好了自己的安葬之处,在陵园最南边,安葬着他的前妻。前妻参加抗日战争,后来,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负伤去世。建陵园后,他把前妻的坟墓迁移过来。他想死后和前妻合葬,他只想安葬在这里,永远陪伴着战友们。

已经89岁高龄的欧兴田放弃颐养天年的时光,拖着伤病之躯,为重建烈士陵园奔走呼号,坚守陵墓,感动世人。2013年12月22日,2013年度《中国梦,圆梦行动》颁奖盛典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他获得了“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荣誉称号。

好消息接连传来,以这位“守墓老兵”的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生死与共》不久前在固镇县正式开机。开机前夜,2013年12月31日晚,剧组主创及自发赶来的当地父老乡亲,点燃“一生一世”的许愿蜡烛,为欧兴田送上祝福。人们用尊重和温情向抗战英雄致敬,让欧兴田这样信守承诺的精神有所传承。电影《生死与共》由著名导演陈健担任,著名表演艺术家孙海英任主演。影片将艺术地再现欧兴田奔波数千公里,寻访烈士遗属、筹建烈士陵园的感人故事。电影将于2014年在全国公映。

(责编 孙礼勇)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陵园烈士
赞少先队员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陵园绿化配置与维护探析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英德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