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14-07-03韩丽丽刘卫荣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质量对策

韩丽丽++刘卫荣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高校和千万个家庭的高度重视,因而对学生进行系统、及时、科学、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是当前高校就业服务中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工作。本文从职业指导的内涵入手,对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 职业指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29-02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11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2012为680万人。[1]2013年则达到了700万人。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给企事业单位增加了择优选用人才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却并不乐观,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众多高校对在校生展开了职业指导。

1 职业指导的内涵

通俗地说,职业指导就是帮助求职者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是职业指导工作者选择性的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者个人的条件与求职意愿,结合单位的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才与职位合理匹配的过程。目前,国内的高校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学校学生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学会设计、选择人生发展道路,实现人才与职位的科学匹配。

(3)职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4)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2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显,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受到了普遍重视,各高校均开设了相应的职业指导类课程,并采取多方面的社会实践举措着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然而,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也存在着诸如师资力量有限、模式对象单一、受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忽视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2.1 师资力量有限,相关培训缺乏

职业指导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市场,又要同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且目前高校担任职业指导课的教师多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担任,一线辅导员长期从事就业指导的一线工作,熟悉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就业市场信息,但大多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理论知识相对匮乏。许多教师都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来讲授和指导,没有相匹配的专业化教程,难以保证指导效果。

2.2 模式和对象单一,配套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仅仅是“就业指导”,主要面向毕业生,强调就业率,客观上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年级、专业、兴趣特点等,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能力不足,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仅限于课堂授课,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进行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等实际锻炼和感受的机会,也导致相关的课程与服务落于形式化,没有一系列的指导体系和制度,不重视长期的规划与发展。

2.3 重视程度不够,硬件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也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场地和资金,但大多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大部分高校未能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不利于职业指导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稳定性,也不利于学科建设与研究。学校课程方式大部分选取“讲座+选修课”形式,正式列为必修课的也面临着课时较少不足以全面指导学生发展的情况。

2.4 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高校在职业指导教学方式上,普遍沿袭传统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授课形式,强调知识的集中“灌输”,教学方式整齐划一。这种集体教学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指导的范围,节省了指导的时间,但却很难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的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个别咨询不够,其深入性、针对性不强使高校职业指导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很多学生由于对自身缺乏清晰的认识与定位而陷入职业决策的困境。

2.5 教学内容片面,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工作承担着高校的育人职责,也就决定了高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上中介机构的职业指导之间是有区别的。高校职业指导除了给学生提供就业辅导和行为训练,指导学生简历制作、求职信撰写、面试技巧和礼仪训练等就业援助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层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从事对社会和人民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质差,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诚信缺失等问题也都是由于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缺失。

3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就业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1 加强职业培训,培养专业化人才

职业指导教师常常要面临不断变化的情况,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就需要坚持自我提高、增强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终身学习。可以采取“外学外聘”与“团队内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保证教学质量。[2]要选择一批在学历、经验、职称等相对高或好的人员,组建一支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的高素质、精干队伍,来全面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考虑到每位教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可以分设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拓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四大方向,进行专业化的教学与科研活动。endprint

3.2 改革模式方法,丰富实践活动

职业指导的教学,应当由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高校的职业指导也不应当仅仅是专业课教学,还可以开展校园活动、社团建设、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实习见习以及创业教育等丰富多彩的竞赛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职业认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互相推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进一步自我认识、自我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接触职业世界,感知和体验职业素养,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以便做出更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3 加强校方重视,整合部门资源

高校职业指导涉及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需要校级领导、学生处、就业中心、教务处、财经处等多方的协商和重视,这直接决定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重要与否,投入是否到位,能否持续性发展。职业指导不仅仅是就业中心的事,校方及各部门的重视和相关方面的支持是课程良好发展的保证。校方应当将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设置满足教学指导课时的必修课,并解决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专职人员、场地、多媒体设施以及相关费用等,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与科研实力的提高。

3.4 关注学生自身特点,实行个性化指导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校的职业指导中,需要真正把个体充分考虑在内,在教学方式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指出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发展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空间与平台,将职业指导进一步深入化、个性化,以使指导对学生更实用,更有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

3.5 指导发展性规划,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指导教育应当从入学抓起,形成全面的培训体系。大一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期,该时期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使其认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大二为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期,旨在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其综合能力,解决他们职业生涯定向的问题。大三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期,该时期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提高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大四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期,该时期以就业服务为重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与就业率。在整个过程中,要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合作友善等精神层面的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商”。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职业指导认识的深入,职业指导在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也会日渐凸显。同时,职业指导在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会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除了相关举措的推动,更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变教师的灌输型指导为学生的实践性自我指导,提高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早日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德斌.高校职业指导模式个性化创新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9(2):94-96.

[2] 曾璇,李敏.大学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2):81-82.

[3] 郁晓燕.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3(2):18-20.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高质量对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诊错因 知对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