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藩集》校勘质疑

2014-07-02高明峰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4期

高明峰

摘 要 漆永祥整理的《江藩集》资料详备,校点审慎,是江藩乃至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就文本校勘方面的疑误提出商榷,计讹误29处,脱误33处,衍误10处,倒误2处,以期有利于《江藩集》的利用和修订。

关键词 《江藩集》 校勘 商榷

分类号 G256.3

Discussion on the Proofreader of Jiang Fan Ji

Gao Mingfeng

Abstract Jiang Fan Ji reorganized by Qi Yongxiang is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on the research of Jiang Fan and Qing Dynastys academic history. There are complete data and discreet punctuation in general. However, the book exists a number of problem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Lets discuss the problem on the proofreader. There are seventy-four problems, which include errors (twenty-nine), lacks (thirty-three), redundancies (ten) and reversal (two). Thes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usage and the reformulation of Jiang Fan Ji.

Keywords Jiang Fan Ji. Proofreader. Discussion.

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漆永祥先生整理的《江藩集》。是书资料详备、校点审慎,可谓研究江藩乃至清代学术史的重要文献。在笔者查验、利用《江藩集》的过程中,陆续发现该书在文字校勘方面存在一些疑误之处。今撰文提出,祈请漆先生和学界同仁指正。

据不完全统计,《江藩集》存在校勘方面的疑误74处,其中讹误29处,脱误33处,衍误10处,倒误2处。这些问题,多是由整理、刊印者抄不当或排印疏失而造成。

1 文字讹误

(1)《隶经文·明堂议》:《礼记·丧大记》:“君夫人卒于路寝。小敛,夫人髽,带立于房中。”郑《注》曰:“此盖诸侯礼。带麻于房中。则西房。”[1]4

按:据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正义》,“带立”作“带麻”。依其后所引郑玄《注》文,亦当以“带麻”为是。漆氏未校改。

(2)《隶经文》卷三《较说》:按《左氏》昭公十年《传》云:“陈、鲍方睦,遂伐乐高氏。……”[1]45

按:《春秋左传正义》“昭公十年”“齐惠栾高氏皆耆酒……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下孔颖达《正义》云:“齐惠公生公子栾、公子高。高生子尾,尾生子良。栾生子雅,雅生子旗,旗是栾孙,良是高孙。孙以王父子为氏,皆出惠公,故曰惠栾、高氏。”据此可知,“乐”字本作“栾”,形近而误。

(3)《隶经文》卷四《释车制尺寸》“兵车自较而下,凡五尺五寸”句“自”字后有注云:“漆案:‘自原作‘之,据《考工记·舆人》改。”[1]6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本即作“自”,不知漆氏所言何据。

(4)《隶经文》卷四《原名》:国氏人名字子(《公羊传》),书爵书官爵,从周也[1]6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公羊传”作“公羊疏”。

(5)《续隶经文·顾命康王之诰辨》:子谓天子诸侯未即位皆称子[1]8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第一个“子”作“予”。

(6)钱坤《江郑堂河赋注》:赤水出东北耳取[1]134。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赋注》,“东北耳取”作“东南耳取”。

(7)钱坤《江郑堂河赋注》:《上林赋》:“汹涌滂■。”[1]13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赋注》,“滂■”作“砰湃”。

(8)钱坤《江郑堂河赋注》:所竭忽移,商、周更递[1]145。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赋注》,“所”作“忽”。

(9)《半毡斋题跋》卷上《群贤小集》:方回《瀛奎律髓》云:“卖书陈彦木,亦曰陈道人,宝庆初,以‘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诗,为史弥远所黥。诗祸之兴,捕敖器之、刘潜夫等下大理狱,郑清之在琐闼,上之。”[1]157

按:据元方回选评、李庆甲汇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①,“彦木”作“彦才”,“上之”作“止之”,甚是。属形近而误。漆氏未校改。

又按:清查慎行于“彦才”后有校语云:“‘彦当作‘秀。”(《瀛奎律髓汇评》第1536页)可信从。陈起,字宗之,号芸居,亦号陈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事见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十二等。以“彦才”指称陈起,仅此一见,殊为可疑。陈起开肆卖书,亦能作诗,因乡贡第一名,时人亦称陈起为“陈解元”。清朱彭《南宋古迹考》载:“陈宗之,钱塘人,宁宗时乡贡第一,时称陈解元。事母至考,居睦亲坊,开肆卖书以奉母。”“四灵派”诗人赵师秀曾称陈起是“卖书陈秀才”。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载赵师秀《赠卖书陈秀才》云:“四围皆古今,永日坐中心。门对官河水,檐依柳树阴。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最感春(赵师秀《清苑斋诗集》作“书”)烧尽,时容借检寻。”后有方回注云:“陈起字宗之,睦亲坊卖书开肆。予丁未至行在所,至辛亥年凡五年,犹识其人,且识其子。今近四十年,肆毁人亡,不可见矣。”在《瀛奎律髓》卷四十二卷末收录刘克庄《赠陈起》一诗,后有方回注,即上文所引“此所谓卖书陈彦木【才】,亦曰陈道人,宝庆初,以‘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诗,为史弥远所黥。诗祸之兴,捕敖器之、刘潜夫等下大理狱,郑清之在琐闼,上【止】之”云云。由于之前引录赵师秀《赠卖书陈秀才》一诗,此处方回有“此所谓卖书陈秀才”之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若作“此所谓卖书陈彦才”,则毫无史料支撑,且行文突兀,与所录赵师秀《赠卖书陈秀才》诗及方回注文多有不谐。故“彦才”当作“秀才”。endprint

(10)《伴月楼诗钞》卷上《仆札墨庄述天平之游墨庄有诗忆山中禅客见示仆次韵答之》“淮南子升之不能大于石也”句“之”字下有按语云:“‘之原作‘子,据《淮南子·说山训》改。”[1]18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楼诗钞》,原本即作“之”字,乃漆氏误认。

(11)《伴月楼诗钞》卷上《王郎歌并序》:隔院忽闻铁拨声,郎疑名吕郎姓王[1]18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楼诗钞》,“铁拨”作“皃铁”,“吕”作“昌”。

(12)《伴月楼诗钞》卷中《梅窗独坐忆文洲归舟遇雪用山谷竹轩咏雪韵寄之》:幸有破腊梅,未花傲夜月[1]205。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楼诗钞》,“未”作“末”。

(13)《伴月楼诗钞》卷中《春风有感寄墨庄远斋》:峰放衙时催蜜课,伎成围裹窃花权[1]206-20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楼诗钞》,“峰”作“蜂”。

(14)江璧《伴月楼诗钞跋》:予今于公故人处,与予兄筱素搜罗公之旧作,得百余首[1]22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清抄本《伴月楼诗钞》,第二个“予”作“余”。

(15)顾广圻《扁舟载酒词序》:清真典雅,流丽诣婉[1]22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诣”作“谐”。

(16)《扁舟载酒词·八归汪大饮泉招同人集东柯草堂送石大远梅返吴门》:祝布帆无恙,棹回射渎冻波皱[1]232。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皱”作“皴”。

(17)《扁舟载酒词·玉簟凉·雨后见新月有感》:愁红衣乱草,早雨冷莲房[1]24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草”作“落”。

(18)《扁舟载酒词·六州歌头·出古北口有感》:单车出寒,山色马头前[1]24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寒”作“塞”。

(19)《扁舟载酒词·采绿吟》附江藩按语引周密《采绿吟序》云:“余得‘塞垣春,翁为番误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1]253

按: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据《彊村丛书》本《蘋洲渔笛谱》收录该篇词序,“番误”作“翻谱”,甚是。漆氏未校改。

(20)《扁舟载酒词·齐天乐·同汪容甫访江豫来留饮》:渊渊细剖,渐暝色苍然,月窥虚牖[1]31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第二个“渊”作“源”。

(21)漆永祥《江藩交游资料汇编·江顺铭·周易述补识语》:周易述补识语[1]369。

按:此处所引题名“周易述补识语”应改作“节甫老人杂著识语”。该《识语》主要叙述江藩的生平学行以及刊刻《节甫老人杂著》的缘由、经过等,并未提及《周易述补》,且《识语》中有云:“补其残缺,重修而汇萃之,颜曰《节甫老人杂著》。”据此可知,该《识语》乃为《节甫老人杂著》(含《周易述补》四卷附清惠栋撰《易大义》一卷、《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记》一卷、《隶经文》四卷《续》一卷,计五种二十二卷)而作,非仅为收入《节甫老人杂著》且位列第一的《周易述补》而作,故当题作“节甫老人杂著识语”才是。其致误原因,当是因《识语》亦居《节甫老人杂著》卷首,以至漆氏误题“周易述补识语”。

(22)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渊渊细剖,渐暝色苍然,月窥虚牖[1]376。

按:漆氏未对整理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所用底本加以说明,但据《江藩集》所附《炳烛斋杂文续补·与焦理堂书一》后注明的出处——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第122册第598页,可知整理《江子屏先生年谱》所用底本当是《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此本乃影印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今核校《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渊”作“源”。

(23)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文勤大怒,谓藩与君互相标榜[1]37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藩”作“先生”,“君”作“稚存”。

(24)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每相遇,辄日旰望食,夜分不寝[1]38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望”作“忘”。

(25)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恐魂魄一去,将同秋草[1]385。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同”作“安”。

(26)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海内学者惟先生及顾君千里二三人[1]38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者”作“友”。

(27)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皇情颜忻悦,召传俞未谴[1]39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颜”作“颇”,“谴”作“遣”。

(28)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惟《续隶经文》粤雅堂及《经解续编》皆无之[1]39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皆”作“并”。endprint

(29)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蝇须馆杂记》(计五种,为《枪谱》、《叶格》、《茅亭客话》、《淄流记》、《名优记》,见《扬州画舫录》)、《舟车笔谈》、《舟车闻见录》十卷[1]391。

按:据中华书局点校本《扬州画舫录》,“茅亭客话”作“茅亭茶话”,漆氏未校改。

2 文字脱误

(1)《隶经文》卷二《公羊亲迎辨》:言继先王之后为天地之主[1]1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言”前脱“此”字。

(2)《隶经文》卷四《释车制尺寸》:注又云:“大穿实五分毂长去二,则得六寸五分寸之二……”[1]5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去二”后脱“去二”二字。再查引文出处,《周礼注疏》卷三十九《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下郑玄注云:“大穿实五分毂长去二也。去二,则得六寸五分寸之二。”可知江藩引文无误。

(3)《续隶经文·用然后郊解》:卜不从,乃免牲,不为失礼[1]9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卜”后脱“郊”字。

(4)《炳烛室杂文·六安州沿革说》:《汉书·孝武纪》:“五年冬,行南巡狩……”[1]10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积学斋丛书》本、《滂喜斋丛书》本《炳烛室杂文》,“汉书”前脱“考”字。

(5)《炳烛室杂文·与张篠原书》:《朱博传》,博家贫,小时吏之田,非民田也[1]106。

按:漆氏于“小时吏之田”下有按语云:“《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江藩所引,遍检《前、后汉书》不得,不知其所据者何书也。”漆氏《江藩集》“前言”提到整理《炳烛室杂文》乃“以《积学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滂喜斋丛书》本”。今查《滂喜斋丛书》本,上引文句作:“《朱博传》,博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又云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据此,武吏即亭长也。亭长,县令所属也。然则豁然表陈者,乃武吏之田,非民田也。”可知漆氏于此处并未校以《滂喜斋丛书》本《炳烛室杂文》,以致未发现上引大段脱文。

(6)《炳烛室杂文·尔雅释鱼补义》:鰋,《说文》本作“■,鮀也。从妟。”何也[1]12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积学斋丛书》本《炳烛室杂文》,“从妟”前脱“■”字。另外,此处标点亦误,依《说文》,“【■】从妟”非《说文》释“■”之语,故应在引号之外。

(7)钱坤《江郑堂河赋注》:鼉,蛟龙四灵也。故谓之灵鼉[1]142。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赋注》,“鼉”前脱“黿”字。

(8)《半毡斋题跋》卷上《宋本四书》:又《孟子》今本“古之为市者”,宋本作“古之市也”,与《注》石经同[1]15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功顺堂丛书》本《半毡斋题跋》,“注”后脱“疏”字。

(9)《半毡斋题跋》卷上《国语》:是本钱士兴取宋刊宋庠补音本、明道二年刻本参校,甚精[1]15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功顺堂丛书》本《半毡斋题跋》,“明道”前脱“与”字。

(10)《半毡斋题跋》卷上《群贤小集》:壬寅岁,读《群贤小集》[1]15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功顺堂丛书》本《半毡斋题跋》,“壬寅”前脱“至”字。

(11)《半毡斋题跋》卷下《孔子见老子画像》:据《隶续》之说,则孔子后人,南宫敬叔也[1]163。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功顺堂丛书》本《半毡斋题跋》,“人”前脱“一”字。

(12)《扁舟载酒词·莺啼序》:憎秋到垂杨,梦远江天,挂帆北去[1]233。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憎”前脱“生”字。

(13)《扁舟载酒词·暗香疏影》:倚声之难也如此[1]244。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倚”前脱“嗟乎”二字。

(14)《扁舟载酒词·彩云归·记湘云事》:爱河翻割柔肠[1]24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割”后脱“断”字。

(15)《扁舟载酒词·彩云归·记湘云事》:当乍晴乍雨,心情恶如酒,转侧方床[1]24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如”后脱“中”字。

(16)《扁舟载酒词·采绿吟》:如第七句当填“平入平平”[1]253。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平入平平”作“平平入平平”,漆氏整理本脱一“平”字。

(17)《炳烛室杂文续补·汉延熹西岳华山碑序》:汉延熹西岳华山碑序[1]271。

按:核校漆氏辑录此篇文献之来源——《丛书集成新编》本《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卷首,“序”前脱“考”字。

(18)漆永祥《江藩传记资料选编·江郑堂象赞并序(黄承吉)》:属伯道之嗟嗣,旁治罔获先畴,浮沉筲斗[1]282。

按:核校漆氏辑录此篇文献之来源——燕京大学1939年铅印《梦陔堂文集》卷一,“嗣”后脱“从”字。

(19)漆永祥《江藩交游资料汇编·江顺铭·周易述补识语【节甫老人杂著识语】》:侄顺铭敬识[1]370。

按:核校漆氏辑录此篇文献之来源——道光九年重修《江氏丛书》卷首,“侄”后脱“孙”字。

(20)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儒林传稿》既载《续碑传集》中筱珊先生一传,已从删汰,不识果何意也[1]37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筱珊”后脱“入民国复为清史馆撰儒学传余尝假得其手稿观之”二十一字。endprint

(21)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居江都[1]372。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居”前脱“后”字。

(22)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二录》、《三录》当通其可通者,不可强通其不可通者[1]373。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二”前脱“读”字。

(23)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受学于元和惠氏[1]373。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受”前脱“先生”二字。

(24)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此依吴子修《续疑年录》年四十七,与《汉学师承记》合[1]374。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脱“续疑年录”四字,本作:此依吴子修《续疑年录》。《续疑年录》年四十七,与《汉学师承记》合。

(25)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示次仲,有先生[1]37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有”前脱“中”字。

(26)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绎其意,疑“豫来”即先生[1]37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意”后脱一“义”字。

(27)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先生又有《秋江听潮图》,见汪嫈《雅安诗集》[1]37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汪”前脱“歙”字。

(28)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又“藩于六月间自豫章归吴……”[1]37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藩”前脱“藩启理堂先生足下”八字。

(29)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原作录下:“鼠姑香残过榖雨……”[1]37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原”前脱“先生”二字。

(30)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且昔年谓笥河师太丘道广[1]381。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谓”前脱“先生”二字。

(31)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文达于道光乙酉退息里门,殆先一年归里矣[1]38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于”后脱“丙戌六月调云南,而先生侄孙顺铭则云”十六字。

(32)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侄顺铭等请于先生[1]38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侄”后脱“孙”字。

(33)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博览九流,精史学[1]38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精”前脱“尤”字。

3 文字衍误

(1)《隶经文》卷四《释由》:此甲字之倒文,同倒子为使之例,象形也[1]64。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衍一“使”字。

(2)顾广圻《扁舟载酒词序》:善用宫律而辞句兼美者,吾友江藩子屏,方今之一也[1]22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衍一“藩”字。

(3)《扁舟载酒词·采绿吟》:粉香熏到了,搔头里。歌声出花园,围拨琵琶,吴丝紧依稀。词苦韵凄[1]252。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衍一“园”字。

(4)漆永祥《江藩交游资料汇编·江顺铭·周易述补识语【节甫老人杂著识语】》:复为王文定公延入幕布府[1]369。

按:核校漆氏辑录此篇文献之来源——道光九年重修《江氏丛书》卷首,衍一“布”字。

(5)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至周旋窈窕归周窈窕二韵[1]377。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衍一“窕”字,本作:至周旋、窈窕归周、窈二韵。

(6)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未及平山堂而返[1]379。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衍一“堂”字。

(7)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从游者若鹜若蚁[1]38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衍“若蚁”二字。

(8)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墨庄寄食江上舍藩家,闻余至扬,偕江来访,因同至傍花村看菊。明日,因携之谒扬州太守伊君秉绶,属为之地[1]382。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衍二“因”字。

(9)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尽以易端谿石砚[1]38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衍一“以”字。

(10)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阮文达《高密遗书·序》云:“黄右原奭言幼读书,入安定书院,曾宾谷先生异之曰:‘尔勿为时下学,余荐老师宿儒一人与尔为师,乃甘泉江郑堂子屏藩也。右原以重修礼延之馆其家。四年,子屏老病卒。” [1]388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衍“郑堂”二字,所引曾宾谷之语本作:尔勿为时下学,余荐老师宿儒一人与尔为师,乃甘泉江子屏藩也。查《续修四库全书》本《研经室再续集》卷三《高密遗书序》,作“尔勿为时下学,余荐老师宿儒一人与尔为师,乃甘泉江郑堂子屏藩也”。漆氏若是于此处径改,亦应出校说明。

4 文字倒误

(1)《隶经文》卷四《原名》:画经界使之树艺,名之曰井田,则共财矣。(《祭法》)[1]66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元年刻《隶经文》,“祭法”在“共财”之后,本作:画经界使之树艺,名之曰井天,则共财(《祭法》)矣。

(2)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遍游齐、晋、燕、赵、闽、粤、江、浙[1]380。

按:核校漆氏整理时所用《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谱》,并参校民国十六年江都闵氏刻本,“江浙”作“浙江”。引文出自阮元《定香亭笔谈》卷四,据《丛书集成初编》本,作:遍游齐、晋、燕、赵、闽、粤、江、浙。漆氏若是于此处径改,宜出校说明。

以上所论,乃笔者校读《江藩集》的一点浅见,相信会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利用、参考《江藩集》,对漆永祥先生修订、完善《江藩集》,也当不无裨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