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柏各庄农场的水稻种植开发史

2014-07-02李百超刘陆

河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滦县滦河渠首

李百超 刘陆

漫话柏各庄农场的水稻种植开发史

李百超1刘陆2

位于曹妃甸区内的柏各庄农场,己走过了五十八年的建场历史。昔日“斥卤不毛”、“野无青草”、“饿殍相望”,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荒寂的盐碱滩,今日成为了“鱼米之乡”、“渤海明珠”美誉的国营柏各庄农场。

解放前,这里大部是济民盐场的灶地,民国初年盐灶废弃。1939年,柏各庄一带来了约一个大队日本兵。月余后,日本兵才开走。这是日本鬼子首次踏上柏各庄一带的土地。

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把滦河的治理与开发纳入“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体系中,以实现其“以战养战”、加强殖民统治的目的。1941年日本人在柏各庄成立了“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开垦事务所”机构,负责水稻种植、生产管理工作。日伪“华北垦业公司”以伪币139.6万元收买当时滦县所属柏各庄以南、下游溯河以西沿海荒滩349100亩,建“滦县农场”,第一期耕地68900亩。“开垦事务所”于1941年测量,1942年动工,招民工挑挖干渠。施工不是由“事务所”直接进行,而是包给大杠、二杠(包工头)。各种株式会社(公司)承包以后,再招民工,受雇的民工一天就只给二斤包米面当工钱,是“卯子工”,就是按日计算。

为洗碱植稻,选址滦县城南三里滦河西岸的马官营附近建孔引水闸,开掘导水路66495米,并大规模征用民工开挖新河(引水渠),与柏各庄以南小青龙河上的3孔倒虹吸和引水渠各段17孔分水闸相配套,至1943年6月完成了闸涵、围堤和渠道综合工程。

测量规划以后,先修了东灌区。是专为灌溉这片土地的,相当现在曹妃甸区一农场范围。西灌区也有了基础,但那边的土地当时没有开垦,只是有了意向。

1942年开始向这里(曹妃甸区一农场范围)移民。1942年第一批招募的中国劳工共592户来场定居,建居民点12-22段。1943年招募朝鲜劳工824户,住1一11段。日本人把整个农作区分成23个“部落”(日本人称“部落”,中国人称“段”。是小居民点的意思)。东部1—11“部落”住的是朝鲜人,l2—23“部落”住的是中国人。

中国、朝鲜移民定居以后,1943年开始种稻。5月28日第一次直播稻,朝鲜人是撒播,中国人是条播,水稻品种是从朝鲜引来的。大部分采用水直播法,按习惯中国人用条播,朝鲜人用撒播,只是少数地块采取插秧法。育秧的地方在柏各庄西城子菜地,位于小青龙河西岸。以拖拉机为动力(人称“火犁”)。从小青龙河抽水育秧;稻秧起出来以后,以人背、车拉方式运到稻田耕作区(现一农场)插秧。那时,因为是强迫劳动,报酬又低又受岐视,稻农劳动积极性很低,大部分人消极怠工。因此,田里秧苗很少,杂草太多,收割时要钻在稗草里寻找稻穗,产量很低。1944年水稻播种面积26,811亩,因干早死秧8,175亩,育成面积8,636亩,收获面积8,636亩;1945年播种21,000亩。因遇蝗灾,秧苗被吃光,只好重新播种。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人由旱路回国,朝鲜人由现在位于曹妃甸区一农场的“下水门”乘船回国。另有70户朝鲜人于1946年的秋天回国。

解放后的1950年,华北行政委员会即着手有关引用滦河水垦殖荒滩的准备工作,前后十多次组织人员踏勘;河北省也会同国家农业、水利部门对称作“柏各庄滨海场”的这片滩涂进行了两次勘测。1955年底,国务院批准将国营柏各庄农场建设计划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补充项目之一;1956年建场之初即完成了引滦渠首、输水干渠和一至四分场引水工程。渠首建设即“岩山渠首”,是柏各庄农场引滦水利工程的龙头,包括进水闸、导流坝和潜洪节制闸三部分。渠首工程于1956年11月开工,至1957年11月结束。它可把滦河枯水期流量(30.58立方米/秒)引入80%。但引水后水闸右侧河槽大量游沙造成枯水季节引水困难,且主流左移,引水时迂回右流。为保证农场用水,于1959年增建闸前导流坝工程。1962年滦河洪水过后,沿导流坝一线对河心滩进行防护。为保证枯水期农田用水需要,又陆续增建了潜洪节制闸。

与岩山渠首相配套的是绵延60多公里的输水干渠,将滦河水引向柏各庄以南海滩。输水干渠至滩涂前分为东灌区和西灌区,该项工程于1956年——1958年间完成。其分水闸以下为用、排水四级渠系,即用水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共1035条,长1495公里。

当年灌区初建时,曾在各级用水渠一侧设有防护林带,但由于土壤盐碱度高,树木不能成活。随着放水时间的延续,植树成活率逐年上升。如今农渠以上用水渠道两侧均已绿树成行。随着滦河的逐步根治,滦河水的有效、有序利用,昔日的泥沼滩涂已成为水稻种植30多万亩、水产养殖面积居全省之最的国有农场。当年只有4千余人的滨海小村——西南庄,后来成为拥有人口13万多人的唐海县县城。这里,每当金秋时节,稻菽涌浪,鱼虾戏水,果菜飘香;这里,村庄密集,道路通畅;校内书声朗朗,商场熙熙攘攘,工厂机器欢唱,一派繁荣景象。

1984年,滦河治理又传喜讯:分别建成总库容量29.3亿立方米、3.37亿立方米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经过引滦分水闸,按南北两条路线,调遣滦河水穿山越岭,分别注入天津和唐山。从此,滦河水患宣告结束。滔滔滦河水,一改昔日的肆虐无忌,犹如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津、唐两市的万民大众,造福着苍生。2012年,国务院调整行政区划,组建了曹妃甸区。

柏各庄农场——当年斥卤不毛盐碱荒滩的沧桑巨变,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作者单位:1.唐山市曹妃甸区财政局
2.曹妃甸区农林畜牧水产局)

猜你喜欢

滦县滦河渠首
滦县西断裂最新活动时代研究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让滦河流域水量丰、水质好、生态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
美丽河北之滦河
浅议农业项目在促进滦县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啊,我的滦河燕山
浅谈新疆多泥沙急流排沙系统运行管理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县域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关于长距离输水渠道防冰和防冻冰技术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