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及其就业现状

2014-07-01李晓星

河南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办学

李晓星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浙江海宁 314408)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及其就业现状

李晓星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浙江海宁 314408)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同时有利于教育发展空间的拓展。独立学院发展至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是衡量其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独立学院毕业生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本文以J学院为例,主要从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四方面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研究分析独立学院的就业现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独立学院;就业;毕业生特点;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转化日益加快,国家积极鼓励普通高校扩招,同时支持多种形式的办学,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这个大背景下随即产生,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自1999年至今,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遍地开花”,数量已达292所,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种尝试,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拓展了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

据统计,全国201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699万人,其中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将近45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随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依次进入社会,独立学院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他们衡量独立学院的一把“尺子”。因此,各个独立学院也意识到,要保证生源数量和质量,就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更符合社会和市场要求的人,才能得到更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其中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独立学院学生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或者高职高专院校,因此,研究和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以J学院为例,通过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特点及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其建议。

1 独立学院毕业生特点分析

独立学院相对于普通高校,办学机制更加灵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因此,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归纳分析。

1.1 家庭背景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独立学院自负盈亏,层次介于普通本科与职业技术学校之间,因此,在招生过程中,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收费相对较高,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农村户口生源学生的比例明显少于城镇户口的学生,这就直接导致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而言,家庭环境较为富裕,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较多,家庭背景较为显著,也有更多的学生家长担任了十分重要的社会角色。从贫困生比例就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比例和助学贷款的人数都不到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远远少于一般本科院校。经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其中有部分学生家长是民营企业主,更有的担任了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和银行等单位的要职,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1.2 性格特点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长普遍较为富裕,在培养教育子女中,也会有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独立学院的学生从小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商较高,特别是兴趣爱好相对比较广泛,个人能力和才艺比较突出,很多学生具有乐器、演唱、书法等方面的特长,在大学期间,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类学生会活动和班级活动,有意识地培养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等,同时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拥有较多的社会经验。以J学院为例,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率为100%,实践项目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服务、支教帮扶实践、文化宣传等,实践地点涵盖了全国各地,这些都是独立学院毕业生较为突出的特点。

1.3 学习能力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努力,学习上的自觉性、主动性比较高,能够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目标明确,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对大学期间进行比较详细的学业规划。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够清晰和明确,从而经常性逃课,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就以J学院为例,每年都有少部分毕业生因为有不及格课程或者平均绩点(GPA)达不到毕业要求而不能按时毕业,取得学位证书。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有一些不良习惯和爱好,如对时间管理的能力较差,沉溺于网络游戏等现象较多,甚至有一些“富二代”因不遵守校纪校规,受到相应的处分而产生厌学情绪。

2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其就业现状也有其相应的显著特征,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更好总结规律,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下面以J学院为例,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现状。

2.1 J学院就业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某独立学院J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

以某独立学院J学院为例,该学院2013届有毕业生2 156名,最终2 032人成功就业,就业率为94.24%;2012届有毕业生2 230名,其中2 148名毕业生成功就业,就业率为96.32%;2011届共有2 318名毕业生,其中2 216人成功就业,就业率为95.58%。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J学院为例,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如下表所示。

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相对于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率来说较高,这也充分体现出了独立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

此外,相比于重点高校毕业生来说,独立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层次相比于重点高校较低,故而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去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就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更多的是就业地点、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个人价值定位等因素。经过调查发现,有69%的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在其入学前的生源地,说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往基层发展,对自身有较为清楚的定位。

2.2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具体包括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模式和毕业生就业观念等。

首先,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经笔者调查发现,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用人单位乃至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目前,很多用人单位还不了解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特点,在就业招聘过程中,只追求名校效应,只看重学历,甚至宁可要二本并不优秀的学生,也不要独立学院成绩优秀、素质较高的优秀毕业生。可见,社会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还有着一定的偏见,这种忽视应聘者本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只看重学历的招聘方式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降低了就业质量。实际上,经过调查发现,就读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一部分仅仅是因为高考失利,而他们在毕业后用于市场竞争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并不比一本或者二本的学生差,甚至有的更好。

其次,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发展时间较短,与母体高校共享部分资源,依托母体高校发展,但是又与母体高校有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因此,独立学院的办学要处理好与母体高校的关系,否则其自身的定位和发展存在一定的难题,经过实际调查也发现,部分独立学院在人才定位和服务等方面还不够清晰,与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复,这直接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最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对就业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然而,部分大学生和家庭对自身的定位存在偏颇,在就业的过程中,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相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境相对较为富裕,加上90后基本都为独身子女,这就使他们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在就业择业上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环境相对较差的地方去,不能吃苦,且家长也不愿意他们到环境较差的基层单位去就业,影响了他们在就业中的合理定位和选择。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就业情绪消极自卑。由于独立学院门槛较低,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自信心严重受挫,就业的时候自认为与二本学生相比,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较差,就业竞争力较弱。这种不自信的表现,严重阻碍了就业时他们才华和能力的充分展示,也会给企业HR一种缺乏自信心的感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

3 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低、就业竞争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因此,独立学院需要深刻剖析自身实际,充分借鉴某些高校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3.1 改善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应立足市场的需求办学,根据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规模,相应地修改教学计划。此外,独立学院还要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与母体高校形成错位竞争,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2 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搭建长期有效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平台。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实践教育,独立学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环节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和实习的重要性,同时,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学习的平台,全面开展实践实习教育。特别是对于大三下学期和大四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基地去实习,对于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又有意向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实习单位可以优先录用。同时,独立学院可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实习学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3.3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培养良好的求职心态,教授相关的求职技巧。在大一刚进校期间,学院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在就业之前,借助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与相关职业的匹配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此外,学院应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求职心态,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同时,在就业过程中,学院应多组织一些求职面试技巧的讲座,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就业服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1]童玉芬.就业原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11.

[2]郭亚红.新时期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0(9):156.

[3]周欢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G647

A

1003-5168(2014)04-0267-02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