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4-07-0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男女生体育锻炼体质

董 黎

(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河南郑州 451191)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董 黎

(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河南郑州 451191)

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角度提出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依据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趋势来制定和探索相应的体育教育目标;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教学体系;从大学生体质出发开发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适时的锻炼动机性激励和培养,并保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平衡,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事业。

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改革

由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贯彻我国国务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深化和具体措施,同样也是对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等教学思想的切实实践过程[1]。为了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得以推广和落实,提高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重视程度[2],本研究组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调查工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四所高等院校中身体状况良好的本专科学生,男女生比例为1:1,共向2 000名学生发放《体育锻炼问卷调查》表。问卷的有效率为99.3%。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查阅知网和图书馆中有关体质健康文献及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测试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及锻炼意识的调查。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结果运用SPSSI1.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

发放的问卷内容严格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研究的目的与实际情况,主要将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三类: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另外,还包含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理论知识的调查[3]。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均为教育部推荐厂家的检测设备与器材,从而保障测试与分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4]。

2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分析

2.1 大学生身体形态分析

对问卷数据的统计显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1.45cm、159.95cm;男女生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2.0kg、52.52kg。由于大学生的身体状况还未处于完全成熟阶段,加之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本研究将开设与未开设体育锻炼课程年级的学生身体情况列入到调查和研究内容中。

调查结果如表1,在开设体育锻炼课程的一、二年级与未开设体育课程的三、四年级,男女生身高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男女生体重指标则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未开设体育课程的男生体重指标平均超出开设课程男生的1.71kg;未开设体育课程的女生体重指标超出开设课程女生的1.36kg。体重的增长与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和女生的审美观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将调查结果与河南省、全国大学生体质相比(表2),男生相对于2013年河南省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指标分别降低了1.96cm、0.13kg,而同2011年全国学生测试指标相比,身高和体重分别高出0.96cm、2.20kg,无论是在与河南省或全国的对比中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女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2013年河南省及2011年的全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女生体重、身高除了低于2013年河南省大学生测试指标均值的2.30以外,其它三项均高于河南省、全国学生测试指标,尤其是高于全国学生体重测试指标的1.14kg[5]。

表1 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试指标均值差及显著性表

注:+,P≤0.05;++,P≤0.01。

表2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试指标与河南省及全国学生测试指标均值差及显著性检验表

注:+,P≤0.05;++,P≤0.01。

2.2 身体机能现状分析

人体肺活量和台阶指数是反映身体机能的标志性指标,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和台阶指数分别为3542.95ml和51.62、2352.67ml和50.89,男生的心肺功能要优秀于女生,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肺活量和女生的身体机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将调查结果与河南省、全国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相比(表2),男女生的肺活量均低于河南省、全国的学生肺活量测试结果,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相对于河南省、全国的肺活量指标分别降低了485.85ml和342.23ml;女生相对于河南省、全国的肺活量指标分别降低了344.23ml和320.98ml,可见,存在的差距性较大。在台阶指数的统计中显示,男女生同河南省、全国学生台阶指数的对比中存在5.16、3.49的差距。由以上两种机能指标的对比可知学生的心肺机能远远不能达到标准要求。

2.3 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100m、1000m是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标志性指数,受测男生的100m、1000m指标均值分别为13.95s和233.81s;女生100m、1000m的指标均值为18.09s和231.58s。在与未开设的三、四年级的对比中发现,男女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指标均无明显性差异;然而在与2011年全国学生同类测试指标中却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详见表1、2。

立定跳远是体现机体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标志,分析测试结果可知,开设体育课程的一、二年级男女生立定跳远指标要高于三、四年级的男女生运动成绩,且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与2013年河南省大学生、2011年全国学生的跳远指标相比,男女生在立定跳远方面均表现出较低的力量水平,且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立定跳远受测指数低于河南省学生均值的9.56cm,其差距性较大。但是握力指标对比显示,一、二年级的男女生握力指数均低于三、四年级的水平,在与2013年河南省、全国学生握力均值的对比中,男女生成绩均高于河南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同类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分析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力量素质也有所提高,但体育锻炼也是影响人体肌肉力量与爆发力的重高因素[7-8]。

3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方面,有75%的学生参与到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其中43%的学生能够坚持一周3次以上的体育运动,而61%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能够维持在30分钟以上。男女生的锻炼比例差距较大,男生无论是锻炼时间还是频率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女生;体育运动场所是保障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多集中在校内体育场馆,这与高校的环境与经济条件直接相关;从大学生的日常运动项目方面分析,高校学生的喜爱项目集中在球类运动,其中男生的偏爱运动项目为篮排足,所占比例为71.5%,小球类运动占60.4%;而女生的偏爱运动项目为健美操,所占比例为69.8%,散步、跑步为66.2%。球类运动是一项集竞技性、娱乐性、游戏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符合男生竞争的天性,女生则比较喜欢轻松愉悦的健身健美等形体训练项目;在体育消费水平方面,大学生每年所购买的相关体育产品大约在60~200元之间,主要包括服装、鞋袜、书刊、竞赛欣赏等支出,不难看出,学生的体育消费支出水平较低,且消费目的不明确,这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密切相关。由此可知,课余体育锻炼已逐步成为学生的运动方式之一,然而自由时间不足、场地设施缺乏、学习负担沉重等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4 适应学生体质健康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4.1 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中要结合体质健康研究成果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将“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扭转传统的以竞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体育思想,逐渐转向以围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以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为教学主线[6]。在体育教学目标制定时应充分结合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研究成果,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

4.2 建立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依据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现状,学校应将“发展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体育教学新体系的目标,构建具有生命活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1)分级多层教学。根据大学生实际体质调查情况安排丰富的体育教学课程,从多方位设置提高学生体质水平的课程。

(2)教学形式多元化。引入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实施多层次的课内教学,另外要发展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体育运动会、俱乐部、校外实践活动等。

(3)体育选项课教学。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体育选项课内容,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愉悦身心,并深一步理解体育项目的功能、内涵与价值,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4)处方体育教学。根据高校三、四年级学生、研究生等身体发展状况、体育运动兴趣和优势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设处方型体育健身项目,也可组建相应的俱乐部团体,使学生在健身过程中实现自学、自练、自我评价、自我提高与创新,从而形成正确的健身方式[9]。

(5)康复体育教学。针对存在病、弱、残、肥胖等身体状况的学生,学校应高度重视其康复与训练过程,在理论课程中进行体育康复教学,并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6)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师授课时要以人体发展规律作为科学依据,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发育特征和学校设备条件,灵活变通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最优化和科学化。

4.3 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形成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创造的体育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保障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条件。

4.4 加强体质健康的宣传与推广

要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质意识和健康价值观,提高教师的执教和训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体质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等多学科的交叉教学领域之一,体质健康的教育推广和宣传使学生深入掌握人体运动机能、体育运动原理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提供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5 结语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教学课程有着紧密联系,体质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人体智力的培养,从而制约我国综合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心理趋向,深入发展体育教学的改革事业,建立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从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适合现代化大学生发展特点的改革措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及终身体育习惯。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25-130.

[2]韦军湘,吴国天.广西高校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分析[J].体育学刊, 2004,11(5):78-80.

[3]丁艺,马丽娜.辽宁省大学生四次体质调查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21(5):517-519.

[4]李宜南,万平,赫忠慧.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J〕.体育科学,2005,25(2):42-44.

[5]黄群玲.学生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1257-1259.

[6]贾秀雯.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指标体系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62-63.

[7]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59-26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86-131.

[9]关铁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行为的影响[J].新西部, 2007(16): 248-249.

2014-04-08

董 黎(1978-),女,山东鄄城人,河南工程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从事体育教育与管理研究。

G807.4

A

2095-7602(2014)04-0154-04

猜你喜欢

男女生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大学男女生相互评价测验的内容与结构效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