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的七条“问”律*①

2014-06-29

物理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温度计物理情境

陈 彬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中学 江苏 扬州 2252 66 )

布鲁姆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创新、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我校物理教研组成功申报扬州市“十一五”规划微型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在理论指导下认真开展了两年的实践研究活动,一致认为“物理课堂有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关键要解决好学生积极心理、方法指导、有效训练、科学评价四个层面问题,具体来说需要突破“七问”.

1 轻松和谐让学生敢问

学生“不敢提问”是物理课堂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是因为怕被老师或同学取笑,宁可把问题烂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这是一种自卑、紧张的心理.

笔者曾于2011 年9月30 日在实验班级八(2)班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学生数为35 人),其中“经常萌发想提问的念头或欲望”的为13 人,“没有”的为11 人,“有时有”的为5人,可见学生提问意识不够强.“在想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敢举手的为10 人,思绪乱的为7人,不能肯定正确的为5人,不想说的为2人,没得说的为6人.可见营造宽松环境让学生敢说十分必要.

物理教师要以生为本,创设宽松、安全、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保证学生提问时的“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1].对于提问水平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切忌讽刺、挖苦,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挫伤提问的积极性.对提问量多且质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增强自信心,同时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要适当运用“来,你说说看”“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词语,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积极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问题活动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其逐渐敢想、敢说、敢问.

2 激发鼓励让学生想问

敢问,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障碍;想问,则是破解学生提问驱动力缺乏的障碍.

2013 年6月,课题组在实验班级九(2)班组织问卷调查(参与学生数34 名),“上物理课时,你现在经常萌发想提问的念头或欲望吗?”的总计结果为,“经常有”6人,“偶尔有”25 人,“没有”为1人.比对发现,“经常有提问欲望”的人数减少了,“偶尔有”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没有”的人数大幅度降低.

回顾两年的研究历程,第一次问卷调查是在八年级刚接触物理时组织的,学生的回答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本次调查是经两年繁重学习的情况下实施的,真实性强.笔者认为,经常有提问欲望的学生人数减少,折射出学生在经历初中物理学习的风雨兼程和喜怒哀乐后,深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难度大,印证了海森堡的一句话:“提出真正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偶尔有提问欲望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和没有提问欲望的人数所剩无几,证明学生提问意识明显增强了,破解学生提问驱动力短缺的工作是有效的.但如何高效,值得课题组继续研究.结合前期研究经验,笔者认为需要更有效地做好两方面工作.

2.1 目标激励

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坚守“学习即进步”,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对有提问欲望的学生,肯定积极性是必须的,帮助学生改进义不容辞.例如,对能积极提问的学生,给予掌声鼓励,将提问次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开展评选“提问之星”等活动.

2.2 方法指导

缺乏提问意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无所问,本质是提问无门.教者要引导学生会观察,因为会观察才会提问;要用科学家提问的故事激发学生,因为有勇气才想问;要用“悬念”“逼”学生问[2],教师要在“哪里问”“如何问”“如何问好”等方面耐心、悉心、精心指导,长期反复训练.

3 珍爱呵护让学生乐问

乐问,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当然能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

问卷调查中6位“经常有提问欲望的学生”是可贵火种,物理教师要倍加呵护,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星星之火燎原.

2011 年9月,笔者任教的八(2)班转来了一位男生,物理基础不是很好,但课堂表现很活跃,只要他举手,笔者就让他发言,回答即使错误,也尽量少批评;回答正确,更是多表扬.一段时间后,该男生发言的积极性更高了,有时还能提出独到的问题,课题组为有这样积极但并不优秀的学生感到高兴.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教师支持每个人提问,尊重每一次提问.要注重适时评价,特别是肯定评价,这样学生会倍加珍惜独立思考的成果,提问的热情会被不断激发,自信心会不断增强.

4 师退生进让学生亲问

传统的物理教学,提问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存在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集体答的低效提问屡见不鲜.这样的课堂,学生俨然是“装知识的容器”,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剩无几,主体参与,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鉴于此,物理教师一是要做研究者,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学生提问正好处于“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二是要做导演、助演.李政道坦言:“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助产术”,为提问铺路搭桥,让学生望景生问;为提问诱导示范,让学生迅速入行.例如,学习“压强”时,创设让学生用钉子扎手和踩钉板的活动,学生会想到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使用“这里是不是还有问题”“谁还能提出别的问题”“有什么疑问”等诱导性语言,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5 创设情境让学生思问

思维活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发生、发展的原点[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的惊奇开始.”这说明合理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情境一般分为三类.

(1)实物展示(操作或演示)的真实情境;

(2)多媒体呈现的模拟情境;

(3)由生动的语言描述的物理情境.

鉴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物理课堂提倡以实物提供情境,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在以实物展示(操作或演示)时,可采用“慢动作”或“慢镜头”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能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甚至可以用“哑语”的方式,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效.运用多媒体呈现时应重复两次,以克服“斗转星移”的不足.例如,在学生科学探究时,教师将教材中的课题尽量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呈现出来,竭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情境,创设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6 科学指导让学生会问

“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凡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常见的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6.1 直观型提问

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或教学中演示、操作的实验现象,善于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

6.1.1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问

例如,洗过的衣服为什么在向阳通风处干得快些?冬天摸化纤衣服为什么会感觉比棉料衣服更凉?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化纤面料的衣服为什么总是容易“脏”?高压线对人很危险,为什么小鸟落在上面却不会触电?

6.1.2 根据物理实验现象提问

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测出的机械效率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

6.2 客观型提问

概念、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设置问题情境,了解并改进探究方法、探究现象或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等过程中提出问题.

案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设置问题情境:分别把一块橡皮泥揉成实心球和做成空心船,放在水中,前者下沉后者漂浮,同一块泥,外形不同浮力不同,学生会提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易)

改进实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用上述器材能进行探究吗?”(较难)逐次减少橡皮泥质量再分别做成船,使其漂浮在量杯内的水中,观察比较每次船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探究现象或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教师点拨学生“从什么角度总结内在规律?”(难)称出每次的船重,算出每次船排开的水重,得出结论,即船所受浮力等于被它排开的水重.

6.3 模式型提问

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奥斯本检核表法”并将它作为学生提问的一种范式,其主要内容包括9个方面,即有无它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

如学习“温度计”后,学生可以试着提出以下问题:

(1)温度计除了测温度外能否有其他用途(热敏报警、工艺装饰)?

(2)除了液体外,能否用其他物质制作温度计(固体、气体)?

(3)能否利用其他测温原理(例如红外线遥感)制作温度计?

(4)能否扩大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5)能否减小水银温度计的分度值?

(6)水银温度计内测温液体能否用水代替?

(7)测量温度的步骤能否调整?

(8)温度计的刻度值能否上小下大?

(9)能否将温度计与其他器件组合使用进行实验?

模式型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本节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甚至创新知识.

6.4 创新型提问

物理课堂要立足强化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和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格.不断开拓学生创新、创造型的心理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动机,不断丰富创新、创造型活动方式,促使其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在探究“小灯泡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生能猜想到“电功率大小可能跟电流和电压大小有关”,通过制订计划、设计实验等一系列过程,得出电功率跟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即P=U I.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提问“电功率大小跟电阻有关吗?”再次组织探究,得出“电流一定时,电功率跟电阻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跟电阻成反比”.这样,教学过程推进自然,教学质量提高显著,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增强明显.

7 科学评价让学生善问

哈佛大学流行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怎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度思考如何科学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

科学评价是一把尺,学生能了解自身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是一根省力杠杆,唤醒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引起积极情绪体验,将内在的需求转变为积极的行动;是一双火眼金睛,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和自我认同.

评价方式要从片面关注结果性评价转为关注过程性评价.从提问状态、问题表达效果、问题价值、创新程度等角度综合考量,我校课题组研制了《物理课堂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评价表》(见表1),从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积极提问的状态明显好转;问题表达效果上女生表达能力优于男生;所提问题的深度、价值,男生优于女生,但整体效果不太好.学生提问的创新程度严重不足,课题研究活动仍需不断深入,重点突破.

表1 物理课堂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评价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成了习惯,才算有这种能力”.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而且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扮演好共同学习者、引导者、铺路石、评判者等角色.学生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等角色.物理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注积极情绪的培养,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提问,智慧提问,真正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和能力的目的,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 许云凤.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探讨,2005 ,23 (5):8

2 何志英.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敢问”的策略.物理教学探讨,2009 ,27 (6):11

3 吴兆雄.浅议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 (5):8

猜你喜欢

温度计物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只因是物理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温度计的『一二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招搞定温度计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