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物理助学案“课前自学”的设计思考

2014-06-29张冯新

物理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平面镜助学自学

张冯新

(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 87 )

随着课程改革向二期推进,多地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系统化”的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型操作模式——助学案.助学案通常分“提前自学”“情景研讨”“归理与反馈”“课后反思”等几个环节.教师依托助学案为载体,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生成.

笔者在使用助学案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助学案“提前自学”环节的内容,要么只是编制几道简单填空,要么只是编制几个简答题,要么只是编制几道简单习题.这样的设计,内容上由于没有给予学生一定任务要求,因此,无法驱使学生提起复习旧知的兴趣,也无法驱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渴望,更无法培养学生迁移旧知,探究新知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自学内容,学生或简单作答,或草草填写,大多敷衍应付.因此,这样的提前自学设计是简单的、粗糙的,无目的性,甚至是无效的.鉴于此,笔者觉得要真正用好助学案,首先要设计适合的“课前自学”内容,即要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结合知识点和课型,安排不同的任务型学习内容,驱使学生开展有效自主学习.现借助案例将平时基于任务驱动的助学案“提前自学”设计实践归纳如下.

1 操作实践型

设计操作实践型任务,驱动学生发现问题,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潜意识.

案例1:“光的折射”

请你按要求完成如下实验:

(1)把一枚硬币放入装满水的浴缸中,如果仅允许你用手抓一次,能否直接把它捞起来?(能/不能)

(2)观察将一跟筷子插入装满水的玻璃杯的情景,你看到______现象.

(3)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它的位置.请家人往杯子里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能再次看到它吗?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案例2:“平面镜成像”

请你回家照一照镜子,看看你在镜中的像和你有什么关系?

(1)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______(上/前/后).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变大/变小/相等),______(上下/左右)颠倒.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当你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变远/变近/不变),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设计意义: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便于操作,器材便于准备,现象直观有趣的 “实践性”任务,驱动学生开展针对性动手实践,观察现象,激发兴趣,产生问题,思考原因,萌发探索新知的潜意识,为最终自主探究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做准备.

2 梳理反思型

设计梳理反思型任务,驱动学生熟悉知识体系,积累自主学习的知识储备.

案例3:“二力平衡”

(1)如图1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茶杯受到的力.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受到的力.

案例4:“物体的浮与沉”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受 ________力作用时,将处于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如图3所示,建筑工地上吊车在吊货物,货物重力为G,吊车对货物的拉力为F.则:

a.当F_______G时,货物将静止在空中;

b.当F________G时,货物将匀速上升或______;

c.当F_______G时,货物将加速上升;当F________G时,货物将加速下降.

图3

(4)通过自学可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生活经验,将乒乓球和铁球分别投入水中,乒乓球将________,铁球将_______.请你猜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_______

设计意义:此类任务型设计主要集中在力学部分.由于“力学”内容比较抽象,并且部分操作必须借助专用仪器才能进行,如必须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器材,难以动手实践,同时又缺少生活体验,缺乏相关经验支撑,因此,很难通过设计“操作实践型”任务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此情形下设计一些“梳理反思型”任务,如案例所示的内容,反而更能驱动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回顾已有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借助“梳理反思型”任务,一方面驱使学生梳理旧知,重构知识体系并完成针对性训练,另一方面驱使学生有意识对已学知识和概念进一步强化,当探索新知时,学生就会在大脑中迅速调出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运用相关概念处理问题,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效率.

3 情景感悟型

设计情景感悟型任务,驱动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案例5:“光的直线传播”

(1)你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影子吗?是否想过这个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大胆说说你的观点.

(2)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它给我们提供光和热,请你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

(3)你看过日食吗?你能描述一下日食发生的情景吗?并结合课本“生活、物理、社会”,试着解释日食形成原因.

设计意义: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设计“情景感悟型”任务,就是要驱使学生接近生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并借助课堂平台交流自己所听、所看、所想,展示自己的所悟,引起同伴共鸣,激发全体学生探究欲望,促进自主学习开展.

4 阅读应用型

设计阅读应用型任务,驱动学生提升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支撑.

案例6:“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电流的大小,它的符号是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该单位的符号是______.

(2)单位换算:15 mA = ______A;150 μA=______A ;2.8A = ______mA.

(3)阅读课本,完成课本68 页填空.

案例7:“电能表与电功”

阅读课本“读一读”,自学“电能表”,回答1,2两题.

(1)供电部门是根据______的示数来计算你家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

(2)小明家2007 年1月底与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请计算小明家2月份消耗多少电能?若1kW·h电费为0.52 元,应付多少电费?

图4

设计意义:此类任务型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初中物理知识点中那些人为规定知识内容及只需要学生达到知道层次的知识内容.由于这部分知识不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规定,只要学生知道相关内容并能应用相关知识处理简单问题即可.对于自学这部分知识,“阅读应用型”任务最能淋漓尽致发挥其作用.通过“阅读应用型”任务,让学生参考书本而不依赖书本,既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又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支撑,还可以在更高起点上制订更高的学习目标,提升课堂延展空间.

5 结语

助学案模式不可照搬照套,“提前自学”的设计亦是如此.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开展自学.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实践中还有许多困惑有待思考,相信在以后的使用中会继续探索设计适合的任务型提前自学内容.

猜你喜欢

平面镜助学自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