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为电工行业带来新机遇

2014-06-27王思童

电器工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核电一带电网

/本刊记者 王思童 /

我国的能源装备领域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一带一路”规划,在推动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对于能源装备的需求将得到大幅增长,产能过剩也将得到缓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我国西部数省区,而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基地近年来快速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11月8日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表示,中国将出资 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他指出,目前中国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基本成形,这包括在同各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正在构建的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 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都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进行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大计,力促国家资本、技术和产能走出国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这是一个新机遇,而电工行业要依托自身优势,可在战略规划中可分杯羹。

不仅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他们亦渴望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战略布局,最终所形成的格局取决于沿线国家的意愿,”林伯强谈到:“‘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空间范围、地域和国别范围上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性,需要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各国紧密联系起来。

我国鼓励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据记者了解,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我国将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国内制造业。习近平特别提出,要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包括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之后,我国的能源装备领域将会实质性受益于“一带一路”规划,在推动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对于能源装备的需求将得到大幅增长,产能过剩也将得到缓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我国西部数省区,而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基地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如此广阔的棋盘中,电工行业的机遇何在?

输配电制造商率先受益

许多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缺电现象非常严重,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很强,但苦于资金短缺,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中国“丝路基金”的成立,既解决了新兴国家的资金短板,也为中国带来持续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解决中国投资渠道不畅的难题。2014年11月8日,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平台。同样也为中国输配电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说:“随着国内电网规模和技术的发展,电网企业开始走向国外,并购国外电力企业,输出特高压技术、电力系统运营技术、新能源输电技术,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在提高。”

新兴国家有很强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电力输出”将成为的最大载体,也将为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带来巨大机会。首先,“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打造能源通道,给电网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电厂和电网设备是基建的重要内容。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 “一带一路”对电工行业具有长期拉动作用,这种拉动表现为大时间、大空间,非一般激励性政策可比。“一带一路”战略将拉动国内装备的出口。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国内的电网设备厂商都将积极地参与其中,发展中国家输配电行业并没有很强的本土企业,不存在很大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为我国电力设备企业留出足够空间。其次,我国电工行业已经具备在全球竞争的实力,从电源设备到电网设备,我国具备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方面在发电端上,中国的企业在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都具有世界级别的竞争实力,例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等;另一方面在输配电方面,中国已经建成并投运了具有世界最高等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 例如一、二次设备龙头公司平高电气、特变电工、中国西电、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名片。具有很高性价比的中国电力设备生产商已经批量成功出国,龙头企业国际化战略已成功实施多年。据印度电力部统计,2012~2017年,印度已开工建设的装机容量为7.6万MW,其中超过六成的设备由中国制造商提供。2014年7月《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采用的就是中国生产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均在积极推进出口战略,电源设备企业上海电气参与海外电厂建设超过10年,特变电工变压器出口超过10年,海外工程出口合同去年接近20亿美金,国电南瑞国际化战略实施超过5年,已参与菲律宾等国家电网建设。

核电企业有望重回艳阳天

目前中央对我国核电技术有了足够的信心。核电重启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渐布局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早在今年7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拉美之行中就大力推销中国核电。比如,同阿根廷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将核电合作事宜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了解,目前中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kW,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7台,装机容量2953万kW,在世界上在建机组数排第一位。多年来中国核电运行始终保持良好的业绩,没有发生一级及以上核安全事件。在建机组比较顺利,工程质量总体良好。但核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不到2%,远远低于全世界15%的平均水平。

一家国有大型核电设备公司的高管说,“在他看来,按照目前世界核电的格局,现在是中国发展和出口核电最好的机会。而这已经成了国内业界的普遍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中俄印巴之外,都缺乏发展核电的经验,俄罗斯是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每万装机容量最高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的每万人装机容量仅有0.12MW、0.04MW、0.04MW,与美国的3.23MW有较大差距。除此以外,其余亚洲国家的核电建设几如白纸。“一带一路”上有核电建设需求的国家相当多,目前,土耳其、巴基斯坦已经与我国开始合作核电项目。哈萨克、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已将发展核电作为未来能源发展重要选择,具有巨大的核电需求,都将成为中国核电设备输出的机遇。据核电业内人士介绍说,泰国目前有一座研究堆在运行,另外还有一座正在建造,泰国核电选址方面已选出3个可行厂址;印尼目前没有在运核电站,印尼政府公布将于2025年建造第一座核电站;越南目前没有在运核电站,越南政府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第一座核电站;马来西亚目前有一座研究堆在运转,马来西亚计划2021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核电发展当前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核电技术由二代向三代的过渡过程中,还有一些关键的技术设备没有完全过关。正在建设的三代核电机组还有泵的问题、阀的问题、设计固化的问题等等。总体上看,这些都在抓紧解决,总体进展是可控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核电的发展正在由二代向三代转变,中国正在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升级。” 国家发改委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设计审查。

随着国家对核电建设的开闸,核电装备制造商们已经看到了春天的希望。“我们终于要熬过了这个艰难的冬天。”有配套产业的制造商表示:“作为一种技术成熟还可以大规模进行生产的安全、清洁型能源,核电在我国的远景规划中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作为配套设施的制造商也必然会迎来高速的发展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核电办主任许连义表示,现在各家企业对于核电设备制造都很积极。“不完全是利润的原因。核电设备生产具有高技术性,只有批量生产才有效益”。“企业更多地是把制造核电设备看作一个机会,借此证明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

能源互联互通搭建贸易新桥梁

翅动风起,全球能源互联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在能源互联问题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

加快能源变革,实现清洁发展。而根本出路是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即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广应用电锅炉、电采暖、电制冷、电炊和电动交通等,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说:“我们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和可持续的亚太能源安全能源观。一方面维护亚太地区能源供应多元化和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能源价格平稳机制;另一方面不局限于双边合作安全,更应建立多边、地区安全机制。”刘振亚强调,“只有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

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说:“随着国内电网规模和技术的发展,电网企业开始走向国外,并购国外电力企业,输出特高压技术、电力系统运营技术、新能源输电技术,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在提高。”

截至2014年9月底,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1亿kW,其中风电为7799万kW、太阳能发电1835万kW。中国电网通过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将西部、北部大型煤电、风电,以及西南水电送入中东部负荷中心消纳,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基础上,改善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蔡国雄介绍,目前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能源基本是独立的。我国西南、东北边境已有少量电力贸易,可以以此作为踏脚石,扩展电力互通的范围。“中国有大电网互联技术,可以将电网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互联,实现境内外资源的双向互通。东南亚国家在水电丰水期,可以外送中国;在枯水期也可以通过电力输入,解决供应问题。”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目前正落实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建设,与中亚五国实现输电联网。中亚五国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输送至中国,将增加该地区投资,为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核电一带电网
穿越电网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核电链接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