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灵璧皮影的传承与保护

2014-06-26孟俊峰刘洋

关键词:民间艺人非遗保护

孟俊峰 刘洋

摘 要:作为我国古老影戏艺术的一支,灵璧皮影融民间传统艺术、风俗信仰于一体。它蕴含了皖北丰富的风土人情内容,也是当地历史变迁、社会风俗演变的一个文化见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转型,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停的转变,在灵璧从事皮影创作和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对于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灵璧皮影;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31-02

灵璧皮影戏作为皖北民间传统的艺术样式之一,其造型方面吸收了周边剪纸、年画的图案样式,而在表演上又积极地借鉴了泗州戏、花鼓戏、梆子戏、琴书、大鼓、民歌、小调等艺术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灵璧皮影的传统剧目如《西游记》、《东游记》、《封神榜》、《水漫泗州》等,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周边传统艺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且,大部分皮影剧目具有教化人们行善戒恶,宣扬正义的社会文化功用,因此,其有很好的社会应用。除了在婚丧嫁娶中演唱皮影外,它还是当地人们农闲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和节俗娱乐文化主要的内容,留存了皖北地区大量的社会风俗,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审美趋尚,尤其值得深入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在灵璧从事皮影创作和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的出现更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我们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是我们文化由来的根,也是我们今后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表征。”①加强对民间传统皮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刻不容缓。灵璧皮影是当地艺人长期艺术实践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地方的民间传统艺术样式,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的皮影戏,深受群众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灵璧皮影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关注逐渐加强,传统民间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民间艺人的生活有所改善社会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灵璧皮影在这种整体的文化发展趋势下尽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际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皮影艺人外流严重

灵璧皮影是安徽皮影中的一支,曾经名扬江淮两岸,深受群众喜爱。在2008年灵璧皮影入选了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评选有省级传承人唐兆福、尹成科。在考察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灵璧皮影艺人有定居到合肥从事皮影创作和表演的现象。当然,合肥相对于灵璧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机会多、艺人生存空间较为宽广,也会促进合肥皮影戏的发展,增进同行业的交流。如果从艺人现阶段的经济利益考虑的话此种现象可以理解,但是从灵璧皮影的长远发展来看此种现象较为不妥。作为灵璧特色的传统艺术样式,离开它土生土长的环境来到新的环境发展不免会少了些“原汁原味”(例如:在方言方面,演唱者和接受群体方面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等)。这些艺人离开本土发展除了经济利益的驱使外,还会有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这也易于让我们联系到地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尽量帮助艺人解决生活和物质上的问题,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专心传承和发展灵璧的皮影艺术。

优秀艺人离开成就他的土地到繁华的城市发展不仅在灵璧存在,相信在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从中可以看出,地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还不够周全,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到艺人的生存情况,团结艺人,不仅要理解艺人的生活处境,更需要在生活方便予以帮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较好地区的经验也值得灵璧的借鉴和学习。例如:在安徽滁州的凤阳县,“凤画”的艺人会定期在周末组织采风写生活动,在深入生活的同时,艺人之间又可以互相学习、切磋,也增强了凤画艺人的凝聚力。同样,我们在和陕西民俗学家史耀增老师交谈中了解到,合阳县是陕西省民俗文化的大县,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常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知名民间艺人前来讲学、交流,也会组织当地艺人外出考察参加相关活动。这些做法在促进当地传统艺术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对民间艺人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艺人的活态保护。

二、对艺人的保护

“传承人是非遗的创造者、承载者、传递者,非遗的认定、传承、发展及其意义彰显都离不开作为文化主体的传承人。”②在灵璧从事皮影创作和表演的艺人大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不稳定。而且有些技艺精湛的老艺人由于年龄偏高已经很难再进行演出,很多年轻艺人也面临着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专心投入所热爱的皮影事业。艺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灵璧皮影的传承与保护。所以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从民间艺人入手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首先,对皮影艺人在物质上的支持和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经济上的保障对艺人来说至关重要,在灵璧从事皮影艺术的民间艺人大多处境不佳,生活窘迫。只有经济上有了保障才能使艺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皮影创作。“国外的方法也值得借鉴,如日本一旦确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国家就会拨出专门的款项,用来资助传承人记录、保存、传承该项文化遗产,比如一个具有文化财修复技术的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可从国家领到110万日元的补助,用以培养弟子及传授技术。”③同样在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传承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灵璧皮影在评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在皮影上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被评为传承人的艺人有了定期的经济补助,而没有“传承人”头衔的艺人仍要自己解决生计问题。皮影艺人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急需提升,其职业和重要性也必须得到社会,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的理解和认可。由于灵璧皮影艺人大多出身农村,而农村思想较为落后大多数人认为从事皮影制作和演出不是正当职业,收入不固定,生活没有保证。致使艺人社会地位较低,甚至出现艺人找不到对象单身一辈子的情况。所以,政府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艺人一定的保障,更应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给艺术树立新的社会形象,提升他们的社会声望,增强艺人的自信心和传承皮影的热情。endprint

其次,对于皮影传承人的激励表彰和退出制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监管应该制度化,对于传承人要定期考核、检查,定期认定、变更、撤销,有退出机制。如果传承人不承担为国家社会传承技能的责任,不为国家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就应该取消他的称号。”④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院士要实行退休和退出制,非遗传承人也有必要采取激励和退出制度。对优秀传承人进行表彰,对没有尽到传承人职责的艺人要进行变更、撤销。优胜劣汰,把资金放在志力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艺人身上,把荣誉授予对“非遗”传承与保护贡献更大的艺人。对于灵璧皮影的传承来说也是如此,这样的激励和推出机制能更有效的利用社会有限资源,同时也调动了传承人的进取探索意识,能更好的促进包括皮影在内“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三、地方传统艺术的活态保护

文化事象与文化情境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作为活态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加以把握。在全球化、工业化、商业化趋势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那些优秀的、今天仍有存活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弘扬,也有赖于对其情境的有力保护和扶植。”⑤在对灵璧皮影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也要顾及它所产生的综合“环境”。灵璧皮影的产生与皖北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在灵璧皮影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我们在欣赏灵璧皮影戏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演艺形式,还能体会到灵璧剪纸、年画的造型特色,感受到泗州戏、花鼓戏、梆子戏、琴书、大鼓等灵璧地方戏曲、民歌、小调的歌舞唱腔和表演特色,更多的是体会到皖北地区一定时期内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地方特色鲜明的风俗习性。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往往与其产生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灵璧皮影在发展过程中与灵璧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有密切联系。对灵璧周边自然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民间美术、民间音乐良好的活态保护,有助于灵璧皮影得到妥善的传承和较为鲜活的保存。而灵璧皮影的良好传承与保护也有助于地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有助于地域文化的整体提升,有助于激发地域文化活力并促进其长远发展。

四、结语

灵璧皮影是中国传统皮影中的一支,地方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电视、电影等的冲击,皮影艺术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退去,如何使皮影艺术在信息时代良好的传承发展下去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仅在皮影艺术中存在,在其他领域也会同样面临。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关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努力,这个问题会得到较好的的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当地皮影艺术的发展,而且会对其他民间艺术和相关文化领域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影响。

注 释:

①陈华文.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7-20.

②魏美仙.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为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3):55-60.

③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

④萧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文化遗产,2008(1):127-132.

⑤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景保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67-72.

参考文献: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康保成.中国皮影的渊源与地域文化研究[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1.

〔3〕张冬菜.中国影戏的演出形态[M].河南:大象出版社,2010.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非遗保护
民间艺人
根雕艺术考察报告
民间艺人巴拉吉尼玛及作品研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