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创新高职语文教学

2014-06-25李迎春LIYingchun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李迎春LI Ying-chun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长沙410081)

0 引言

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集工具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既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又要做到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尤其要凸显其人文特色,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创新高职语文教学。

1 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职院校普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培养,这对高职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高职语文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 高职院校一般认为语文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课时少、规模小,完全没有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要求。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一门技术就行,语文学与不学,这样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养缺乏,职业素养匮乏,从而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2 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缺乏职业特色 高职语文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随意性强,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素养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兴趣和学识,从而导致了高职语文教学与所需职业素养的严重脱节。

1.3 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 高职语文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忽视学生语文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

1.4 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法宝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所谓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是指高职院校既要重视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一个技艺精湛品格高尚的技术人”。只有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那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目标:“当前进行素质教育,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进而提高其职业素质,凸显职业特色,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创新高职语文教学

当今高职学生大多人文知识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偏差、往往缺乏爱心、同情心、道义感,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总结的“四不大学生”: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这就要求我们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凸显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育他们学会做人。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凸显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营造人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曾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语文教师就应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以生动的文学语言,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出形象生动的人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学《论语十二则》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于丹讲《论语》的视频,在于丹滔滔不绝地讲解中,再现孔子的智慧和思想,震撼学生的心灵,营造人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教材中大多选取了先秦诸子散文,而这些散文中淋漓尽致地阐发了古代先哲们各自对宇宙、社会、人生、政治、经济、道德、人性等各种问题的理论观点,熔铸了先秦思想大师对于人自身生存状态、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以人为本的人道观、趋善制恶的人性观、贵和尚中的和谐观、崇德重义的伦理道德观、理想完美的人格观。教学中,我们就应“古为今用”,联系现实生活,批判继承,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一种陶冶人性、建构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学《老子三章》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深挖老子有关“道”的精髓,让学生真正明晓自然万物都是“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在这样一个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自然中,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法则,取法自然,“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善若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2.3 注重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提升人文精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教学中,我们应要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多读作品,解读作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重构人文精神,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2.4 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材中大多文学作品文质兼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有致,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区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底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品味作品,联系现实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让学生在“杜十娘改嫁从良,泛舟吴越,怒沉百宝箱”这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中,感受杜十娘的善良、美丽、聪明、热情,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追求及爱情追求未果后的决绝反抗精神;李甲的懦弱自私,背心弃义;纨绔子弟孙富的为富不仁。在联系现实中让学生真正明晓到底该追求怎样的真爱以及正确处理爱情与金钱的关系,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将生命意识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创新高职语文教学。当然,我们语文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多读、多写、多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

[1]韩军.限制科学主义 弘扬人文精神[J].语文学习,1993(1).

[2]周立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贺萍.高职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4]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