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科创能力的培养

2014-06-25周星宇ZHOUXingyu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挑战杯赛事竞赛

周星宇ZHOU Xing-yu

(宁波大学,宁波315211)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而且人格健全的人。大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逐渐成熟的人。可见,培养大学生科创能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也符合大学生成长的渴望与需求。“挑战杯”竞赛这一全国性、综合性的赛事,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笔者在2007年以来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浅析几点“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1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

1.1 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感兴趣,但实际参与比例不高[2]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成为了大学生的新时尚,当代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充满了兴趣,但是由于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第一重要补充,同时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需要大学生拿出更多的课余时间,有恒心和毅力来坚持完成,而且短时间内提升的成效还不是特别明显。而且,笔者曾与部分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处于通识教育的阶段,不清楚科技创新活动对于能力培养的作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有限;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课业、就业等多重压力的限制,对参与此类活动有顾虑。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实际参与科创活动的比例还有待提高。

1.2 大学生对理论知识扎实掌握,但创新意识不足 目前,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以灌输式为主,由此形成的学习习惯,使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但是学生的实践机会不是很多,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意识。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讲授式和实验室训练。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开放实践平台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1.3 大学生渴望创新能力提升,但缺乏有效引导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得到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拥有了自我成长的空间,渴望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大学生作为不断成熟的人,受到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参与科技创新这一全新的、有一定难度的科研实践,仍然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但当前教师本身有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很难给予学生很多指导,有的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够,同时部分高校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也有待提高。

1.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方面保障有待提高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载体,需要资金、场地及设备等硬件支持,以及鼓励教师、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政策支持。目前,学生科研经费不足、师生交流场地缺乏,是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部分高校对于相关活动的保障措施不完善,这些都影响了师生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 “挑战杯”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竞赛”。它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组织、有竞争、有活力的实践教育平台。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引导性的特点。[3]当前,这项赛事已经成为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全国各高校都较为重视的一项赛事,而且部分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核心,构建了符合学校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保障政策,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3 “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覆盖学科广,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可参与性强“挑战杯”竞赛不同于其他学科竞赛,涵盖了哲学、社会、管理、教育、法律、能源化工、信息技术、机械与控制、生命科学、数理等11个学科门类,而且每一学科门类,包含多个学科方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进行作品研究并参赛,同时,20多年的发展,使这项竞赛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社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部分高校为竞赛优秀获奖学生提供了学分奖励、保研、就业推荐等政策支持,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3.2 竞赛全过程锻炼学生,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包括选题、组队、研究、总结、展示等环节,具备与高等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特点,有益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在选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国家或者行业发展背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及地方需求,确定选题,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开阔思路;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而且在团队交流的头脑风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尝试创新方法,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总结及展示过程,需要学生凝练研究成果,并且要通过演讲或者图片的形式进行作品宣传,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全过程、多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也是参赛人数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

3.3 增进师生沟通,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路与方法 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学生作为正在成长,还不成熟的个体,需要有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优秀的“挑战杯”竞赛作品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件作品一般有1-3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启发学生发散思考,开拓创新性思路,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方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掌握创新思路与方法。

3.4 浓厚科技创新活动氛围,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软硬件保障“挑战杯”竞赛具有覆盖面大、开放性强、易于教学相融合的特点,同时这项赛事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浓厚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氛围的作用。部分高校将此项赛事作为校园科技创新文化的重要赛事,建立了学院(系)、学校的二级竞赛制度,增强学生参与度;并以这项赛事为契机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保证师生的积极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在校、院两级成立竞赛管理小组,完善组织保障;在学生学分、评奖评优,教师的考核及工作量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提供激励机制保障,达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效果。总之,“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借助竞赛的优势,全面培养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浓厚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氛围,构建相应的政策制度,就会发挥竞赛特点,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刘正远,段玉玺,吕杰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8):71-73.

[2]崔源,李雪琪,王文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94-95.

[3]连兆大.“挑战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12(2):102-105.

猜你喜欢

挑战杯赛事竞赛
本月赛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看竞赛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