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2014-06-25王立娟WANGLijuan何丹丹HEDandan翟悦ZHAIYue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程化课程设计驱动

王立娟 WANG Li-juan;何丹丹 HE Dan-dan;翟悦 ZHAI Yue

(大连科技学院信息科学系,大连116052)

0 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软件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人才,我国IT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增长近百万。但是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招聘之间却存在着大量的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和公司招不到合适软件人才的现象[1]。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软件人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还不能适应软件产业的实际需求。很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有些学校虽然加大实验实践课程的安排,但是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学生很难把学过的知识融汇起来,运用软件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远远不够,对实践工程项目更是很少接触和涉及。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以项目驱动为基础,以职业化、工程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解决方案。建立以综合性实验教学与项目型实践教学为主要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职业化、工程化改造,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建立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形成一个融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基于这种体制,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明确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实战经验,使其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

1 项目驱动的内涵与意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教材和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项目和实际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有真实应用背景的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驱动教学具有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能使学生具有成就感等特点,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局限。通过项目驱动教学,能够把一些课堂上难以理解或抽象的概念,建立起与实际项目的项目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予以掌握。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的项目实施过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的技能与实践基础[2]。

2 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采取了“一个理念、一个重心和四个层次”的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个理念是指树立工程化、职业化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一个重心是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重心,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衔接,使其成为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四个层次分别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

将上述的四层次分成两部分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即对理论课程的课程实验和针对实践环节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部分分别加以实施。

2.1 基于项目驱动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 针对理论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是为学生设计若干个具有实际项目背景的综合实验,在每个实验中注重知识点的串联。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验方案中的具体任务,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的同时,将相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便于理解。

对于综合实验教学方案,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设计:首先,依据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设计基础实验,然后,根据后续课程知识点的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实验,当增加新的实验内容后,抽取新的实验,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形成综合实验方案[1]。

在构建综合实验方案的过程中,项目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各门课程中所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例如,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时,可以根据所设计的实际项目中的具体数据表来构造综合实验方案中关于数据库表构建方面的技能训练内容。再比如,在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关于循环语句的训练,所选择的训练数据也应该是具有实际项目背景的数据,虽然这些具有物理意义的数据对于循环结构的训练并不是必须的,但选择具有物理意义的数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指导方案 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指导方案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分层次加以实施。首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入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先进模式,基于企业的成功案例,以模拟项目实现或项目升级为主要训练内容,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方案,在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协同指导下,实现软件工程项目的再现。参加该实践训练的学生以每组3-5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的事务,并负责小组之间的联系。由于课程设计是以本课程内容为主要训练内容的,所以在训练中,应该以本课程中所要训练的基本技能为主,结合项目实例中所采用的相关技能设计指导方案。其次,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引入工程化的理念,依据开发实际项目的任务要求,成立开发小组,每个开发小组必须有企业项目人员参与,每个小组以完成项目的一个功能作为训练的工作量,在企业项目经理的指导下,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共同完成一个新项目的开发。学生参与到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中,从项目立项、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到软件最终进行系统测试,训练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以及每个阶段所做成的文挡,培养学生的工程化理念,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第三,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综合运用职业化、工程化理念,依据项目需求,完成需求分析与需求描述、软件设计、软件实现与测试的全过程,学校老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全面参与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

在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项目可能是一个大的任务,对于这个任务的分解,应该根据训练的要求与目的进行,在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环节中,由教师与项目经理一起,将项目分解成一个小组可以独立完成的小任务,学生可以主动承担一个小任务中的一部分,在此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使学生能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但在毕业设计中,这种任务的分解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在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中,必须要让每个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2.3 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项目教学的结果看似只是学生完成项目后产生的作品,而实际上,它体现的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作品的质量同样看重。

针对实践结果的评价可分成几个部分进行:一是项目组给出的评价。由项目经理或组长根据该组员在项目开发中所承担的任务的完成进度与完成质量、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对整个项目完成的贡献大小来给予考核;二是教师给出的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参与项目的平时表现,完成项目的质量、遵守项目规范、在项目讨论与总结中的答辩水平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判断;三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整个项目实践中的各方面表现给出自评以及评定理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项目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3 结论

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化、工程化的理念推进专业教学设计,可以使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实现共赢: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声誉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教师可以从实际项目中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成为“双师”教师奠定基础,学生则积累了相当的实际项目经验和企业职业素养,为就业率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

[1]王立娟,刘瑞杰,何丹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3(32):211-212.

[2]张辉杰.以项目驱动法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西藏科技,2013(7):9-10.

[3]于北瑜.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5-36.

猜你喜欢

工程化课程设计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