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2014-06-25刘晓华LIUXiaohua

价值工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文化

刘晓华LIU Xiao-hua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延安716000)

0 引言

民俗旅游的载体主要是人,它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是动态的活动,而不是静态的展示,并且都是通过人的生产、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及自在性[1]。所以对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该从民俗文化入手,民俗旅游的灵魂就是民俗文化,只有在民俗旅游中加入了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开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延安具有典型的西北民风,淳朴、热情,豪放、勤劳,他们能歌善舞、豪爽朴实。所以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应突出延安人友好热情、豪爽朴实的友善性格。游客的旅游体验是旅游产品的核心[2],所以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够参与,民俗文化旅游地也应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3]。

1 延安民俗旅游资源单体设计

1.1 民俗观光旅游产品

延安的黄土地貌发育典型,境内沟壑纵横、河谷深切、梁峁起伏、山川相间,是黄土高原观光最好的选择。目前可以开展黄土高原汽车观光,选择盘山路多、窑洞保存多的路段或者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地段,开辟汽车观光。在梁、峁之上,可以感受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全貌,并近距离观赏窑洞和延安农村新变化。

为了使游客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延安人民是怎样生活的,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延安当地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游客参与当地的一些重大节日、参观民俗博物馆、观看当地特色的一些歌舞表演等,同时在民俗村和民俗馆内,应该配备专门的导游人员进行讲解,或者配一些简洁明了的图文说明,或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等。

1.2 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此类旅游产品将使游客亲身体会原汁原味的延安民族风情和民俗特点。主要产品有延安乡村旅游、民间艺术游、特色饮食游。

延安乡村旅游是延安旅游的基础性产品,延安广大乡村地区的核心旅游产品。依托乡村,整合延安民俗风情,结合散布于乡间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等,构筑延安乡村体系。

开展延安乡村体验游。针对国内外游客,以及乡村旅游爱好者、文化观察爱好者,开发一批黄土风情民俗村。举办腰鼓、民歌、剪纸表演和比赛等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婚丧嫁娶、典礼节庆等,提供有民族特色的饮食、购物、住宿等服务,让游客参与其中的民俗活动项目(学剪纸、敲腰鼓、唱民歌、扭秧歌),在民俗村或度假山庄住窑洞、吃陕北农家饭,体验真正的黄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开展延安乡村专项采风游。针对学生群体,如学生、画家、摄影师、歌手、作家等,开发一批摄影基地、民歌采风基地、学生实习和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延安乡村周末度假游。针对延安市区,在各县域及各大乡镇周边,开展农家乐、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

延安的民间艺术是原生态文化遗产,群众基础好;特色突出,高涨的生命激情是主调;具有艺术形式丰富,造诣深厚价值高等特点。民歌、剪纸、窑洞、农民画、腰鼓等具有及其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民间艺术游的开展应通过与旅游城镇和特色乡村旅游的结合。

延安的饮食特色独具,其中荞麦、垛荞面、荞面搅团、馃馅、荞面碗坨、羊肉、小米、杂豆等均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延安饮食要打“健康”和“特色”两张牌。延安的特色饮食,尤其是粗粮,成为广为人知的绿色健康食品,延安特色饮食旅游产品的发展要紧紧抓住健康、绿色的优势。在特色方面,打造饮食“文化牌”,通过饮食将延安的历史变迁故事和黄土风情的特点讲给游客,拓展知识,增加兴趣。

1.3 民俗购物旅游产品

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工艺水平都可以通过当地的旅游商品反映出来。旅游商品有利于传播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加深旅游者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统,艺术造诣,民族风格和喜好的了解,从而达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激发他们前来旅游。

延安的民俗旅游要以民俗购物游为其特色。购买的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民间艺术系列,如剪纸类(剪纸服装、剪纸名信片、剪纸生肖等)、农民画(印有农民画的蜡染布以及用此种布料加工而成的各种服装、书包、披肩等)、腰鼓类(腰鼓形状的茶具、笔筒、台灯等)、紫砂陶(高档茶具、咖啡具、烟具、文具等)、布堆画(布堆画窗帘、服装、书包、十二生肖工艺品等);二是农副产品类,如小米、名贵杂豆、荞麦、红枣、洋芋、羊肉等;三是红色旅游商品系列,如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工作生活的照片题材、曾经使用物品的仿制品,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路线等。

1.4 民俗节庆会展旅游产品

延安市作为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其会展、节事活动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清明节在皇帝陵的寻根祭祖活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成立、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节庆活动等,具有其他旅游资源地无可比拟的优势。

节庆会展往往会将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民间信仰等都表现出来,游人在这个活动中能够更加全面、直接的了解和感受到该民族的民俗文化。在已开发的陕北过大年、国际民间文化节和全国民歌大赛等节庆的基础上,开展中国剪纸大赛、中国农民画大赛、“转战陕北”野外生存挑战赛、“黄土人家”丰收节等旅游节庆。

1.5 生态民俗旅游产品

生态民俗旅游是指通过开发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把农业建设、自然生态、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一种以体验、休闲为主的新型旅游业[4]。民俗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游客可以自己到大棚里挑选、采摘蔬菜,交给厨房制作,既满足游客的参与心理,又能保证菜品绿色、新鲜。它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文化、生产生活形态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

1.6 民俗文化科考科普旅游产品

黄土风情民俗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是国内外主要艺术和美术院校踏勘采风的首选。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的迈进,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自然,回归自然,使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加入科考科普旅游的行列,参与科考科普旅游的群体正从专业人士向大众延伸。民俗科考科普游有助于开阔旅游者的视野,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要求。

黄土风情民俗文化科考科普旅游应结合重点城镇和特色乡村的建设,深度挖掘,科学、系统的整理,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构建雅俗共赏的,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科考科普产品。

2 延安民俗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单项旅游资源开发,另一种是多项旅游资源开发,但是比较常见的是后者,前者比较少见,有时即便是单项开发,也会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的综合开发。延安的民俗旅游可以单独开发,但是将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其他的旅游资源内涵相结合,进行综合开发使它们之间相映成趣,将会为延安增添旅游的魅力。

2.1 区域民俗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综合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有利于区域共同协作发展旅游。初期需要依靠周边那些吸引力较强而资源特征又与延安相异的旅游地带动作用,发挥走廊优势,最终目标形成陕北大旅游线。

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相结合。民俗风情一般都会和当地的一些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联系起来,通过这些利用这些天然的资源,可以为民俗旅游的开发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是全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红色遗产保护区,西北地区红色旅游中心。目前延安对外开发运营的20多个旅游景区(点)中,有20个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延安的最大亮点。延安应以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为客源市场,充分利用与延安红色旅游知名度和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到城区和县域住宿、欣赏、体验黄土风情民俗文化,达到红色之旅与黄土风情民俗文化的最佳组合。中华民族寻根访祖的首访地,国家公祭场所的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和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在国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延安可以凭借它们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

2.2 区内民俗旅游资源空间系统

点、线面相结合。点、线面之间的结合不仅是指民俗之间的结合,也是指与其他类景点的结合,其中点是指景点,线是指相互连接景点而成的旅游线路,面是指很多的线路相交形成的网络。民俗旅游应该从文化综合概念的角度来出发,不能仅仅是局限在民俗风情的某些方面,因为民俗风情是一项参与性很强的文化旅游。

比如可以制造出一个或几个民俗旅游的“典型代表”,通过大力的发展这些“典型代表”,可以有效的推动其他相关的民俗旅游活动的发展,所以,必须以综合的思维开发出综合的旅游产品才能保证旅游景点的长远发展。区内民俗旅游综合开发以延安城区为中心,联络各旅游区(点)的线路,使县内旅游区(点)形成系统,形成黄土风情民俗文化和节庆会展、红色旅游经典产品、黄土地貌科考旅游产品、边塞战争历史遗迹考古旅游产品、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五大大旅游功能分区。

[1]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32-333.

[2]梁彦明.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产品设计[J].江苏商论,2005(5):71-73.

[3]吴殿廷.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9-13.

[4]张菲菲,刘刚,康洁,王坚.京郊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探讨——以怀柔区北宅村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7(4).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红色旅游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