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很少写“重大报道”

2014-06-24谢丁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姜文姚明奇石

谢丁

2001年秋天,何伟刚开始给《纽约客》撰稿没多久,他向编辑提出写一篇姜文的故事。那时《鬼子来了》没能上映,姜文正在新疆拍摄一部新电影。为了配合这篇稿件,《纽约客》还派一名摄影记者去了新疆。但文章写成后最终没有刊登在《纽约客》上——几年后,它出现在《甲骨文》一书中。

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编辑和特约撰稿人(记者)之间的信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何伟,他很少写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重大报道,编辑们也许对此有点沮丧,无能为力。他们曾拒绝了何伟提出的很多故事。但随着信任度逐步提高,他们双方都在尝试更变通地处理问题。

何伟和《纽约客》的合作长达14年。那些已发表在《纽约客》的文章,共有数十篇,大多都已收录进他的“中国三部曲”。他故意漏掉了一些,对一些读者来说,这是个瘙痒难当的损失,就像拼贴画上始终少了一块,那个缺口最后变得越来越醒目。

2013年,何伟把那些漏掉的文章集合成一本新书出版。《奇石》英文版收录了18个故事,横跨中国、日本和美国。中国仍是这本书的主题,但中国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尼泊尔的志愿者、日本的黑道、美国西部的偏僻小镇。《奇石》今年翻译成中文出版,也许是为了弥补中文读者的损失,何伟添加了六个故事。其中四个来自《甲骨文》,另外两个是关于埃及革命的新故事——他新生活的注脚。

菲利普·罗斯曾带着几分嫉妒地说,美国作家可以写任何他们想写的东西,却常常被忽略,而他的东方同行没什么写作自由,但所写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尊重和关注。

这个观点,可以反过来类比在何伟身上。他每一本有关中国的书,都能获得极大的关注和追捧。而中国的记者们(包括作家)所写的报道,却常受到批评和质疑。我猜测后者也常常嫉妒地作过比较——最常见的解释,恰恰是罗斯所说,美国作家拥有更多的写作自由。

但事实上,抛开“写作自由”的因素不谈,和大多数记者相比,何伟的书之所以迷人,最本质的原因仍要回归到文学和写作上的天赋,以及他选择题材的方式。

何伟有一种本领,把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全给陌生化。中国读者喜欢这种新鲜感。即使是姚明这样的明星,何伟也能写出新意——姚明在离乡回乡之间的困境。他不是不能写名人,有时只是不愿写。整体而言,何伟仍是对普通人的生活感兴趣,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

“移民、迁徙、探寻者、逃离者之类的字眼总吸引着我。”他说,“我喜欢那些感觉有点格格不入的人。”他写的大多是这样的人,包括姚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姜文姚明奇石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课间小游戏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像姚明那样诚实
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
姜文来了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
姚明也要练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