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先过国情关

2014-06-24王芳

神州学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留学人员海归国情

王芳

先讲一个故事。

许嘉森是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2006年他结束了在美国的博士后工作回国创业。和大多数海归创业者一样,他经历了团队组建、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市场低谷、产品下线等一系列过程。为了市场推广,他最多时一年当中做过100多场演讲,曾经连续工作56个小时,白天忙着研发,晚上对着电脑做PPT,30多岁就出现了老花眼。但许嘉森认为,技术、市场、销售的困难都有办法解决,真正让他头疼的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他说,海归虽然多学了几年专业技术,但千万不要高估自己,技术不能决定一切。海归们大多有很好的技术背景,但回到国内,有技术不一定有市场,有市场不一定是属于你的,这背后的症结就是“国情”。“我们的国情和文化与国外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国外成功的经验拿回国内有可能会成为失败的教训。既然回来了,就要重新学习祖国的文化,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

同样是在广州创业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袁玉宇也认为,回国创业,要了解国情和行业状况,要多与外界交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过于水土不服,不能过多批评抱怨。

越过“国情关”,再去攻克资金关、团队关,这是走向成功的起步、实现成功的基础。留学人员在外学习、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可能对国内的迅猛变化缺乏亲身感受,要想回国创办企业并走向成功,首先应下工夫了解国情。

一些海外留学人员仅仅满足于或停留在通过网络、电话、电视、报刊与国内进行沟通,并据此进行判断,采取行动。这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要想了解国情必须回到国内来亲自考察,与日后的创业环境“零距离”接触。不仅要回来,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多回来。对于国情,回到国内直接了解与身居海外间接了解还是大相径庭的。

再具体一点,相关部门早就归纳过几个方面的“海归创业需知”,条条切准了“国情”命脉:一是基本政策与留学政策。要了解中国及其各地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规章和开发海外留学人才资源、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举措;二是行业概况。即准备进入的行业在国内的基本情况,例如行业规定、市场空间、最新动态、发展趋势等;三是技术定位。即要深入了解国内与国际市场需求,确定合适的技术与产品,寻找并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和切入时机;四是办事程序。即登记注册与市场营销的基本程序。要具体了解市场准入与工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开拓市场、营销产品的通行做法、运行规则等。

早些年还有个例子,北京创业颇有成绩的一家留学人员企业,其创办者之一若干年前回到北京时住在高档饭店里,结果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要找谁,耽误了个把月,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更致命的是,机会就在这稍纵即逝的时空中溜走了。其实,这种弯路完全可以避免,办法也很简单,一位留学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就曾经建议:想回国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初次回国进行考察、了解国情最好参加由中国驻外使领馆或海外留学人员团体组成的考察团组。这种考察团组回到国内,一般都能够受到留学人员工作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接待,可以集中咨询、了解与创业有关的政策规定和相关动态,可以实地考察创业环境与创业基地,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创业交流活动和项目推介会,寻找合作伙伴和创业资金。总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真实信息,为做出正确创业判断、开始创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是留学人员自发回国考察,最好先找国内各地的留学工作主管部门、留学服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先了解相关政策和基本情况之后,再找具体部门或机构进行深入了解与考察。这样就能少走弯路,多有收获。

因为文化和传统差异,相对于其他技术和资金类的问题,国情问题还会更长久地横亘在海归创业的道路上。其实,大多数回国创业的海归正在或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却仍然屡屡倒在跨越“国情关”的道路上。这个时候,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包括全国大大小小的创业园,就要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不仅要为海归创业者开门解锁,更要教会他们如何配一把合适的钥匙。

猜你喜欢

留学人员海归国情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赴美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