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2014-06-23阿依奴尔玉苏甫巴达提古丽木哈买德尔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胶带头皮输液

阿依奴尔·玉苏甫巴达提古丽·木哈买德尔

(1 新疆新院县妇幼保健医院,新疆 新院 841200;2 新疆新院县人民医院,新疆 新院 835800)

小儿头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阿依奴尔·玉苏甫1巴达提古丽·木哈买德尔2

(1 新疆新院县妇幼保健医院,新疆 新院 841200;2 新疆新院县人民医院,新疆 新院 835800)

目的对小儿头皮静脉固定方法改变,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方法将门诊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实验组80例采用改良传统输液固定法,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输液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失败9例,成功率88.75%;实验组失败4例,成功率95%。实验组固定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方法固定输液针效果优于传统输液针固定法,操作简单,固定稳妥,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理工作量。

小儿头皮针;固定;成功率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见和最重要技术操作之一,因小儿组织解剖的特殊性,头皮静脉丰富,相互交错成网,但小儿头皮皮下脂肪层较丰满,血管细小,深浅度各不相同,应掌握小儿头皮穿刺技巧[1]。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妥善固定对保证输液顺利进行,降低复针率至关重要,也是护理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2]。由于患儿年龄原因,不能积极配合,常出现摇头、蹬腿、双手乱挥、哭闹等现象,对静脉穿刺影响较大。加上疾病原因,身体出汗太多等因素常导致穿刺成功后固定不当,发生脱针、渗漏、出血等情况,不仅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而且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心理压力[3]。本人护理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对小儿头皮静脉传统固定方法改变,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输液室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160例需做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男98例,女62例,年龄3个月~18个月。均选择头部完好无损的颞浅静脉、正中静脉、耳后静脉为穿刺部位,排除重度脱水、休克、营养不良、贫血等影响血管充盈程度和弹性的因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4个月~16个月;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个月~1个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血管条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静脉穿刺前准备好穿刺物品,包括带5号头皮输液针的一次性输液器、医用胶带、医用敷贴等。患儿取平卧位,一护理人员固定患儿头部及上肢,另一护理人员协助固定患儿下肢,穿刺护士选好头皮穿刺血管后,以穿刺点为圆心,半径6 cm剔去患儿头发,有利于暴露血管和胶布固定[4]。实验组:常规消毒,操作者行静脉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分别以左手食指和拇指上下固定针柄,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棉签,再用一6 cm的宽长胶布横粘在针头和针柄处,靠近针体处然后用长12 cm胶带自针柄下方向向上前交叉固定,胶带要压在针柄上;再用一长约15 cm胶带压在针前2/3处,向上弯曲头皮针软管并固定于穿刺针柄一侧,注意胶带需固定在敷贴上面且两端超过敷贴;然后将一长20 cm的胶带一端再次压在针体前2/3处,另一端将穿刺针软管向下沿并固定在针柄同侧,此时头皮穿刺针软管已成“~”形(若患儿哭闹不安,可延长胶带通过耳后、枕后绕头部一圈后固定),最后用一长约4 cm胶带将输液器固定在领近的耳廓上。对照组:穿刺成功后,分别以左手食指和拇指上下固定针柄,且紧贴按压小儿头部不动;右手用敷贴固定针眼针体,将胶带以“V”型固定,再将针头向上弯曲,以胶布固定,然后用稍上胶带向下固定(烦躁患儿绕头一圈固定),最后用胶带将输液器固定在耳廓上。

1.3 评判标准

穿刺成功后,中途渗液及滑出均为失败。

2 结 果

对照组失败9例,成功率88.75%;实验组失败4例,成功率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固定成功率比较

3 讨 论

用一长宽6 cm的宽胶带横粘在针头和针柄处,靠近针体多一些,胶带加宽的原因是胶带比医用敷贴黏度大,宽胶带比一般的胶带黏性更强,进一步起到加固作用,固定针头针柄非常重要,有利于后面更好的操作,也防止患儿在哭闹过程中出汗引起敷贴脱落[5]。胶带自针柄下方向下向前交叉固定,胶带要压在针柄上,防止患儿在哭闹过程中针体和针柄的移动而致脱落后退,使针柄固定更牢固,而针柄的固定在头皮针固定中非常重要。由于小儿的头部并不是一个平面,若将胶布横压在穿刺针针柄上,则固定点为整个针柄,针头容易上翘,进而刺破血管,需重复穿刺,因此需将胶布反复固定针体前2/3处。同时在穿刺针针柄下方垫一干棉签可防止针柄悬空、针头上翘,使输液针针柄、针尖位于同一水平面。穿刺针软管成“~”形固定符合力学原理,可缓冲外界拉力,提高针头固定稳定性,避免针头受外力的牵拉侵害,在血管内移位,减少了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6]。最后把输液器垂在患儿后面,固定在耳廓上可避免患儿用手牵拉输液管。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注意接触患儿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温柔亲切;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安抚好患儿其消除恐惧感或给予玩具等分散注意力,减少哭闹。多与患儿家属沟通护患感情,操作前做好亲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给患儿亲属详细解释,减轻心理负担,以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积极主动配合治疗[7]。

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观察患儿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其次,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头皮前组静脉,因为此处静脉极为丰富、浅表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小儿头皮穿刺要有一定弧度,操作前应注意弧度大小,快速进针后,针头应予血管平行,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在平行进针少许,即可固定[8]。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护理基本训练,熟连掌握操作技能,并提高沟通技巧,在实际操作中要情绪稳定,集中精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周围环境的变换,进针是要有信心,做到稳、准、操作才能成功,给穿刺部位有效固定。

小儿头皮针成功率与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固定技巧以及家属的配合,患儿的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熟悉掌握小儿头皮针操作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稳定自身情绪,灵活掌握固定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小儿头皮针成功率[9,10]。

本文将门诊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实验组80例采用改良传统输液固定法,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输液固定法。结果显示,对照组失败9例,成功率88.75%;实验组失败4例,成功率95%。实验组固定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改进传统的固定法,可减少穿刺成功后而因固定失败而重复穿刺,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该方法固定效果好、操作简易、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 叶桦.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学卫生,2010, 42(1):60-61.

[2] 王玉梅.儿科头皮针静脉穿刺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1):147.

[3] 齐晓贵.李海燕,徐海波.门诊输液区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护理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21(10):71.

[4] 李惜珍,林佳玲,黄丽侬,等.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80-封3.

[5] 牟娜,董庶军,孟强,等.返折输液管法在小儿头皮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634-635.

[6] 穆会平,刘雪菊.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措施[J].医学信息,2014,(5):228-228.

[7] 王冬梅.护生心理干预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04-105.

[8] 汤波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27-28.

[9] 孙桂荣,李瑞娟,温建阁,等.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固定方法改进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215-2216.

[10] 陈冬平.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操作的经验总结[J].中国医学创新, 2010,7(28):76-77.

R473.72

B

1671-8194(2014)27-0188-02

猜你喜欢

胶带头皮输液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纸胶带随身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有趣的胶带画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简述输送胶带硫化粘接方法
让头皮爱上做SPA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