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人难识

2014-06-20文余世存

英才 2014年6期

文余世存

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虞洽卿三个字早就标签化了。这个当年上海滩的“闻人”、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大买办、蒋介石的“金库”……是我们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物。记得20多年前,从历史书上知道这个人物,就把他跟“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对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了解的兴趣,直到看民国史料多了,才知道这个人还是有值得人佩服的一面。

赤脚财神

这个人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命。据说他是大名鼎鼎的虞世南的后代,但他的父亲只是浙江乡间的一个小业主,家境极为一般,在虞洽卿六七岁时病故。虞洽卿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懂事后的虞洽卿每天到海滩捡拾泥螺、蚌、蛤等贴补家用。同族的私塾先生虞世民见他聪明孝顺,就分文不收地要他到私塾读书。因为晴天帮家里谋生计,虞洽卿就利用下雨天的机会去读书,是谓“雨书”。故人们算虞洽卿受的教育,也就三年私塾而已。虞后来知恩图报,发达了对虞世民先生敬为上宾,使之安度晚年。

到15岁时,虞洽卿得到父执的帮助,有机会到上海做学徒。临行前母亲给他做了一双新鞋,又去给他借了一件旧长衫。送他时路过发达者回乡盖的大房子,母亲对虞说,“你大了如果发了财,应该对家乡做点有实惠的事情,不要专为自己享受。”有人算过,他后来给家乡的捐助,几乎超过其全部财产,且相当于家乡的财政收入。

少年虞洽卿到上海时,正好遇到雨天,他去瑞康颜料行应试,把母亲做的新鞋脱下挟在腋下,进店时一不留神,跌了一跤,四仰八叉,一如元宝。恰巧店老板此前做梦,梦到财神爷送其元宝,老板以为大吉大利。在给应试者吃馄饨时问其数量,虞洽卿回答正确,应对得体,使老板很是喜欢。后来,人们称虞洽卿为“赤脚财神”,他也欣然自得。

在做学徒时,虞洽卿确实给店里带来了财运。他迅速满师,从学徒转为“跑街”,年底时老板除发惯例报酬12元外,还追加40元,使虞洽卿当年就给家里寄了50银元,一举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虞洽卿在上海滩如鱼得水。他的生意经之活分使得其他店的老板想挖他,瑞康的老板也很快给他受了股份。但乡下少年并非是天生适应上海滩的幸运儿,他对生意或商机的捕捉仍来自勤奋、投入和付出。同时,他知道自己的欠缺,而努力去学习。他坚持读报,使只有几年私塾经历的头脑能够跟一流的上层精英们打交道,且能写一手文通字顺的文章,电报、公文等。虞洽卿也终生对报纸抱有感念之情,他认为办报纸胜过办学校,报纸是成人自学的教科书。

虞洽卿从一个乡间少年,靠自己打拼出社会的中坚地位来。很多跟他一样的人,生活在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多重匮乏中,很多人与时沉浮,很少有人能够善用成长路上的“十八年”或“二十五年”、“三十年”。我们流行的生活是进入社会三五年即想置备车子房子,但这种物质设定就像狗骨头在前面纠缠三年五年甚至十八年,咬到后则消磨了人生意志。

深谙人心

虞洽卿还有一个让人感慨的特点,他打听到的生意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困难,他是不按牌理出牌。在洋行当买办时,他得到一条消息,北京有要员来上海采买大宗白布以做军装。他为此上门拜访,遭到拒绝。不得已之下想出了“不打不相识”、“先兵后礼”的招数,让自己的马车夫扬鞭打马去撞对方的马车,如此道歉、赔偿、陪同……一路走来,成就这笔生意。这种“撞车做生意”的非常之举不止一件。一次为接近一个来上海采购的大商人,在戏院里,他坐在商人后面,故意抽烟把对方的衣服烧了一个洞。如此道歉、要名片、赔新服、喝咖啡……直到把生意做成。他的大手笔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1909年,他在南京发起,由官商合办的全国性的“南洋劝业会”,即类似我们今天的全国商品博览会,这是中国商业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商品博览会,虽然官方主事者张人俊对此很是消极,他仍忍耐着把“劝业会”承办下来,大获成功。尤其是,他把端方、载沣、张人俊和自己的头像印在两万多块纺绸手帕上,赠送与会代表,使自己名声远扬……他虽然未读过多少书,但深谙社会人心,且在其中能演能导,把握住机会。

当然他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唯利是图者。他的正义感也是为人称道的。1897年法租界公董局借口拓展马路,强制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的殡仪馆和义冢墓地拆迁。虞洽卿当仁不让,协同四明公所,跟劳工领袖一道,发动抗议示威,进行罢工斗争。他对参加罢工者一律发给工资,钱由他向上海工商界筹集。这样的抗拆迁结果可以预料,法国租界当局收回拆迁决定,法国领事馆立下石碑划定地产,保证不再侵犯,四明公所取得胜利。虞洽卿跟劳工阶级的合作非止一端。1905年,有一个丈夫过世的官太太黎黄氏带着15人到上海逗留,被英租界工部局有关人员认为有油水可捞,以“人贩子”为名进行关押。事件发酵后,上海推举虞洽卿等四人为代表跟英租界谈判,其他三人受威胁后纷纷退出,虞洽卿不畏困难,发动英租界的大罢工,他筹集资金支付罢工工人生活费,使罢工坚持十个月之久,最终取得胜利。

上下通达

除银行业外,他也最早认识到航运业、码头的重要性,他独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不到八年时间,成为拥有18艘大轮船和行驶浙江沿海的45艘小轮船,以及码头栈房、船舶修造的联合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华商航运集团,他也成为名符其实的“航运大王”。

虞参与革命的事有不少细节可书。如他和李平书募集两尊大炮去支持革命,浙江、江苏的革命军都派人迎接,李平书左右为难,虞说他是浙人,但从大局着眼,大炮给浙江未必有用,不如给江苏,于是大炮运到南京城下,革命军发炮53响,“城中震动”,次日南京乃下……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筹措经费,建议虞洽卿办一个证劵物品交易所,几经周折,交易所于1921年成立,虞洽卿任理事长,周佩箴、郭外峰、闻兰亭等为常务理事,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等国民党人都是经纪人。交易所为国民党筹措了大量的经费。蒋介石也在其中做经纪。但戴季陶、陈果夫、蒋介石做投机失败,一度背上200多万元的债务,最后多由虞洽卿代为偿还,蒋介石因此称其为“恩公”。

虞洽卿从一个乡村少年晋升为近代史舞台上的“闻人”,各方势力都曾借重于他。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可以有两个领袖,钮永建是军事的、虞洽卿是民众的领袖。”虞洽卿也确实支持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后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共有19名委员,共产党人有9人,占多数,钮永建、虞洽卿也是执行委员……

因为热心于交朋友,醉心于航运事业,虞洽卿也欠下了很多债,一度欠银行300万元之巨。他开的支票,不知要退多少次才能兑现。人们称他是“借债大王”。当然,他的社会地位使他能够维持不倒。

他的一生可谓内容丰富、事业阔大。但他也有失足或为人争议的地方,比如他在国共之争中站到了蒋介石一边,尤其是抗战时期他两次发“国难财”,以至于人们称他是“米蛀虫大王”。但这种失足无伤其大节,即他是一个中国人。他是《三国》、《水浒》和上海滩等成全的中国人。

有人说他是“乱世奸商”,有人说他是“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有人说他是“帮凶”、“走狗”……旧中国称虞这样的人是“闻人”,我们由此可以理解今天社会流行的“达人”是些什么样的人,虞算得上这些达人的先行者。

(作者系自由作家,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