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提升干部职工的哲学素养

2014-06-20田方林

企业文明 2014年5期
关键词:哲学现实智慧

田方林

日常生活中,颇多人对哲学了解甚少,误解纷呈:或者以之为高深玄昧,神秘莫测,乃玄妙之学,敬而远之;或者视之为抽象晦涩,枯燥乏味,乃无用之学,弃而远之。其实,哲学虽高深但不神秘,抽象并不枯燥,玄妙并非无用。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对于广大干部职工来说,我们的工作更离不开哲学。为此,拟略叙陋见。

哲学是什么?

“哲学”这个概念,最早源自古代希腊,本意是爱智慧。所谓“智慧”,就是对诸如“宇宙何来何往”“世界何动何变”“人生何追何求”等终极性问题的思索与回答。因此,哲学以其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而呈现为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独特把握方式。

在智慧之爱中,先哲以对世界终极性问题的追问而得到一种关于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与根本观点,并予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地整理,逐步形成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学说构架的哲学。哲学的基础与核心在于思。历史上,面临大致相同的世界终极性问题,不同哲学家有着不同的思考和回答,其思考过程与回答方式最终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哲学之思中形成的世界认知与思维方式,常以“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为什么去行动?”“行动需要哪些条件?”“人该如何去行动?”“行动成效怎样?”等思想认识和行为意志,潜移默化地左右人的行为实践。就此而论,哲学也表现为一类独特的行为方式,进而展现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故而,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看,哲学首先是一种人类把握整个世界之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世界之学(即世界观和历史观);其次是一种理解人生之本质、目的、意义与追求的人生之学(即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一种影响人之生活方式、指导人之行为实践的方法之学(即方法论)。归根结蒂,哲学就是一种对自然世界、社会历史、人生过程、思想活动等领域终极性问题不断探索、思考和解答的智慧之学。崇尚智慧,热爱智慧,追求智慧,运用智慧以实现智慧人生,这就是哲学的自由性、纯粹性与神圣性所在。

哲学有何用?

在不少人眼中,哲学是无用之学。然而历史上,诸多伟人都非常重视哲学。马克思坦承:“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陈云说:“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生受用。”李瑞环在其《学哲学用哲学》中指出:“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那么,哲学究竟是否有用呢?

哲学是有用的。但根本上讲,哲学之用是一种无“用”之用。所谓的哲学无“用”,一是指在用的范围上,它并非专门适用于某特殊行业或领域,因而没有具体的针对性;二指在用的成效上,对它的运用不如对某些特殊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够直接给人带来金钱或名利;三指在用的见效周期上,运用哲学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不如运用某些特殊知识技能的成效来得那般直接和快捷。其实,无“用”而无所不用,此乃哲学之大用。与其说哲学无用,倒不如说不会用哲学。

哲学具有求知、导世和安灵三大功用。所谓求知,就是哲学能以其不懈探寻世界终极奥秘的智慧之爱,促使人去追求关于世界之本质与规律的真理性知识。所谓导世,是指哲学以其对世界、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本质认知与规律把握,实现对世事的导向、人生的指引和行为的规范。所谓安灵,则指哲学借助其求知和导世功能,能使渺小而有限的人在广袤而无限的宇宙世界中良好地安身立命,立身处世,最终安顿与抚慰人的心灵。简言之,哲学之用就在于能让人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想得更全,看得更透,感受更深,做得更妥,活得更好。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哲学就是人学,能使人成为符合人之本质与特性的真正的人,作一个明白人、道德人和高雅人。

干部职工应具备哪些哲学素养?

鉴于哲学如此重要,广大干部职工有必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哲学素养。哲学素养主要包括哲学方面的知识理论素养、精神态度素养和思维方式素养三大类。其中,哲学知识理论素养要求对哲学史上的哲学流派、代表性哲学家、主要哲学问题、重要哲学思想等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哲学精神态度就是哲学在智慧之爱中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创新精神等;哲学思维方式素养则指哲学在智慧之爱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关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活动展开方式。

三者之中,后两者可能对干部职工更为重要。其中,哲学精神态度素养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勇于探索工作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敢于怀疑现有工作理念与目标,善于批判既有工作思路和制度,勤于反思工作过程与成效,乐于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当然,其中怀疑的目的不是消解和破坏,而是通过怀疑去确定真正合理之物。批判也不是消极的批评与指责,更非不服管理而任意妄为,而是运用理性深入谨慎地剖析与考察,以促进积极的建设和完善。据此,哲学精神能使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不迷信,不盲从,不沦为“应声虫”或“算盘珠”,不墨守成规而固步自封。相反,它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有认知、有想法、有创造、有行动、有成效的人。

哲学的大用主要缘于其思维方式。与常识思维方式重感知追求现象、科学思维方式重检验追求确定的特点不同,哲学思维方式重抽象追求本质。作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思维工具,它对人之思想活动的影响机理和对人之行动实践的指导方式,恰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而润物细无声。所以,哲学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对答案寻求的指引,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哲学思维方式得自于长期哲学思考活动的沉积。纵览中外哲学史,不同哲学派别在不同的哲学思考中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有着显明的正确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这种唯物且辩证的思维方式,包括唯物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两大方面。其中,唯物性思维主要展现为,在思想活动中重视现实,而不是忽视、甚至违背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实事求是,而非异想天开且任意妄为。辩证性思维主要表现有三:一是综合性思维,它指从直接与间接、必然与偶然、外在和内在等多种视角把握事物与他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认知事物。二是发展性思维,则指始终以发展变化而不是静止僵化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随时注意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和事物本身的变化,从而与时俱进。三是分析性思维,意指有针对性地剖析事物:既解剖其各种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根据,也考察其各种外部矛盾,认知事物的环境与条件,从而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动变的原因与结果、过程与规律。

干部职工应如何培养哲学素养?

良好的哲学素养有利于个人丰富知识,改进思维,推动工作,提升形象,充实人生,完善自我。培养和提升干部职工哲学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是多读书,多学习。哲学直接展露为一种知识理论。中外两千六百多年来的各类哲学知识无不蕴藏在诸多哲学典籍中。因此,走进哲学,提升哲学知识素养,首先需要阅读一些哲学书籍。哲学书籍大致包括创造性的原文著作、解读性的研究著作、介绍性的科普著作、应用性的实例著作、消遣性的畅销著作等类别。这几类哲学著作的专业性、抽象性、深刻性和枯燥性依次递减,而业余性、形象性、浅显性和趣味性则依次递增。非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选择。无论哪类哲学书籍,只要去阅读,必能有所收获。

二是多追问,多思考。在知识理论的背后,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反复进行而不断深入的寻思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哲学。因此,要提升哲学的思维方式素养,就要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总体说来,哲学思考是一个深入追问、全面考量、多方比较、综合取舍进而大胆创新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多从本来状态、实际状态和应该状态去看待事物,凡事多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好”。只要常常进行这类思考,我们定能见解更深刻,看法更全面,思维更清晰,思想更活跃。

三是多运用,多实践。哲学虽高于现实,但根本上来源于现实并指导现实。离开现实,哲学就丧失了生长土壤,哲学思维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哲学应当化学术于生活之中,内化在每个人的生命活动中,成为与个体生活紧密相连的现实生命力。因此,提升哲学素养,有必要多将哲学思维运用于具体工作,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和体会、总结和深化。应该指出,真正的哲学之所以能高于现实并超越现实,是因为它在关照现实的过程中总能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谓冷眼看世界。与现实走得太近,人很容易随波逐流,迷失双眼,丧失自我。当前社会,虽然哲学宣传需要消除距离,但哲学思考可能需要距离,哲人也更需要静心。

时至今日,哲学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专为精神贵族或学院精英所垄断的理论。相反,哲学应该走进大众生活世界的一切领域。人从未离开过哲学而生活,区别仅仅在于每个人对哲学的自觉与否和兴趣不同。哲学理论深邃,道理通俗,但内化不易,运用更难。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哲学素养,需要一个逐步而漫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哲学现实智慧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有智慧的羊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