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下行倒逼中国税制改革

2014-06-19陈金保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9期
关键词:行期雁过拔毛间接税

陈金保

间接税采取的是“雁过拔毛”征税模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即时经济流量而不是累积经济存量。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财政收入增速也开始了大幅回调。

财政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9.3%,继去年上半年之后增幅再次跌入个位数。而且增幅逐月回落,1-3月增幅分别为13%、8.2%、5.2%,3月份仅5.2%的增幅创20年来的新低。从财政收入走势看,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去年下半年收入基数逐步提高等因素影响,预计后几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可能更不容乐观。

这就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稳增长”的财政支出从哪里来?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给过我们建议:让政府减少经济性投入,同时增加公共服务性投入,这样既可以避免过度干预经济造成产能过剩,又能因为增加公共服务性投入拉动内需。

那么,这一建议真的可行吗?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谈谈中国的税制结构。税收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在我国,直接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等少量的财产税,间接税主要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初步统计,我国直接税比例大致为三分之一,而间接税比例占三分之二。由于间接税采取的是“雁过拔毛”征税模式,缴税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营业流水多少,而不是企业的利润好坏,从宏观上来看,就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即时经济流量而不是累积经济存量。

这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会产生一个显著的负效应,即政府税收收入与宏观经济表现容易“同步共振”。外在的表现就是,越是在政府急需钱的经济下行期,税收收入就越会大幅下滑。对财税部门而言,在经济下行期往往喜欢“挖地三尺”式的强化征管,或者收过头税来代替本应对企业采取的减税政策。而地方政府则甚至可能“堤内损失堤外补”,税收不行就多多收费,或者把目光转向土地收入。如此带来的后果是政府投资公共服务的愿意不高;而且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包含“税外费”在内的实际负担很可能不降反升。

因此,在经济下行期,如何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我们现有的税制结构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税制改革。其核心要点就是提高直接税比重,做大经济存量对税收收入的贡献。

只是当前社会上有一个误区,只要提到增设新税种,或者提高某个税率,媒体和民众大多都是蜂拥而上地反对。但不管是提高起征点,还是降低个税税率,受益的都是相对富裕的少部分人,真正的普通老百姓和穷人是吃亏的。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房产税就更是如此,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理由要反对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间接税是价内税,在现有税制下,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承担了大部分税负却毫不知情;二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话语权,对税制改革的新动向该反对还是赞成往往被小部分社会精英所主导。

所以说,中国的税制改革也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掣肘,但在中国经济整体下行的倒逼之下,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推进改革的大好机会呢?

猜你喜欢

行期雁过拔毛间接税
人的头发能长多长
自嘲
头发会不会长个不停
为什么眉毛不会一直生长?
动物的“恨”
某些小官大贪
经济下行期基金如何可持续
我国税制结构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