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健:父亲教我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

2014-06-19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考力同情心学琴

“父亲领着我绕过学琴路上的磕绊”

Q:很早以前曾听说过一个关于你和小提琴大师斯坦恩的故事。当年斯坦恩到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访问,听了你的演奏后,他说:你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了。而那年你才九岁。这么小的年纪被大师冠以“神童”的称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A:这是一种被呵护的感觉。古典音乐最可贵的地方是它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奇妙之处在于它有一种穿越历史的力量。当我拉巴赫的时候就在听他的倾诉,那一刻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和灵魂是永恒的。同样,听到出色的演奏时,我也会有相同的感受,进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相通。而当你发现这个演奏者是个孩子的时候,除了心心相惜之情外,你更能在他身上看到一种希望,特别想去呵护他。毕竟学习音乐的人很多,但是对音乐有很好的敏感度、韵律感,能够把握音乐色彩的孩子并不多。当你看到这样的孩子时就会特别珍视,希望藉着他们把好的艺术和音乐传播得更远更广。我相信当时的大师对我就是这样的一份心吧,当然,被呵护的我自然是幸运的、幸福的。

Q:你的父亲也是一位大提琴家,据说你的第一把大提琴是他改装而来的,是吗?

A:是的。我四岁的时候,父亲将一把中提琴倒过来,插上一根筷子,就成了我的第一把大提琴。对小小的我来说,这是童年时期最重要的一件玩具。

Q:你父亲也是你音乐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练琴时,他对你严厉吗?

A:非常严厉。每次练琴他都要求我把乐曲的美表现出来。他说:演绎乐曲的过程是对美追求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练琴就是在浪费时间。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只有四五岁,专注力有限。每天父亲只安排我五分钟的练琴时间,而唯一的要求就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所以,从小心无旁骛地练琴成了我的习惯。

现在,若是要准备一首新曲子,别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去体会乐曲内在的律动与流向,而我只要听一遍就能把握音乐的走向。这与最初父亲要求的那五分钟大有关系:因为我从不会心不在焉地胡乱拉琴,因此保存了对音乐敏锐的感受力,每次听音乐我都会非常专注地体会音乐在心中所起的化学反应,领悟力比一般人更好。

Q:对小孩子来说,练琴是特别枯燥的一件事吧。

A:即使现在看来,练琴也是一件枯燥的事。然而正如足球运动员喜欢的是踢球,但是每次在训练的时候必须练习奔跑、拉伸,我喜欢一边拉琴,一边享受音乐,但是练琴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我想音乐家的身上应该具备运动员的耐力与毅力,通过不厌其烦地磨炼技艺拥有日臻完美的演绎能力。

Q:你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位启蒙老师,在音乐之路上,他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方面?

A:我父亲学大提琴那会儿,古典乐器的学习环境不如现在那么成熟,使得他在学琴的道路上走过很多弯路。所以,当我学琴的时候,他懂得如何领着我绕过那些磕绊,走得更加稳健。

他很注重培养我对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我俩常常一起听演奏,当他发现问题时,会问我:你听到没有?你觉得怎么样?他的发问促使我不断去思考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好的音乐目标,久而久之引导我形成了审美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力。艺术是个创造性的领域,每次音乐作品的演绎都是一次新的创造,因此这种自我判断和思考方法对我的音乐发展意义重大。这和读书是一个道理,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力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若只是生硬地记诵知识,只能成为“图书管理员”。

“如果有孩子,让他拥有同情心最重要”

Q:我们知道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你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由爸爸带着在上海生活学习。除了音乐,他在生活上对你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A:和所有父亲一样,他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不过,这段日子也锻炼了我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由于父亲要上班,要排练,我六七岁的时候就懂得出门要带好钥匙,走在街上的时候要注意和陌生人保持距离;对如何安排好一天的生活也比同龄人要想得多一些,不会总想着要依赖父母解决问题。也正因此,我16岁到美国后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Q:你觉得自己更像母亲还是更像父亲?

A:在感情方面,我像母亲,心软、容易动情;在思考力上,我受父亲影响更大,对事情能看到其本质,并举一反三。他俩对我人生观的影响很大。很幸运,他俩都不是贪婪的人,从不鼓励我为了名利去拼、去抢,因此我不必为此背负过多的压力,也不会因此而迷失人生的方向。他们对我唯一要求是把事做好,做一个有质量的人。

Q:如果以后有了小孩,会让他学音乐吗?

A:我不会为了教他一门生存的本事而让他去学音乐,而是教他去用心体会音乐里的美与真实的情感。对美有要求、有追求的人往往能成为有魅力的人。有个人魅力的人长大才会有朋友爱戴他、信赖他,这将成为他最重要的财富。我深信音乐有这样的力量,让孩子变成更有质量的人。因此,无论他是否学乐器,我都希望他懂音乐。相反,若是只懂乐器,而不懂得欣赏、体会音乐,那么乐器只能沦为杂耍的工具。

Q:如果以后有小孩,你最希望他拥有的一项品格是什么?

A: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原则、善良、有价值、受人尊敬的人。不过,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人性最高贵之处是同情心。人类生活在原始丛林的阶段,当一个家庭遇到熊之类的猛兽时,家庭成员们的反应不是分崩离析地逃窜,而是为了家人的安危考虑留下来一起面对,共同抵抗。为对方着想,这就是同情心的表现,也是人灵性的开始。所以,做人,同情心最重要。

“走出失恋最好的方法是每天一小步”

Q:有些大提琴音乐家会把大提琴比作自己的妻子或情人,在你心中,它是不是也是一位人生伴侣?

A:我也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但是对我来说,大提琴只是工具,是让我找到美和韵律的媒介——在任何艺术类型中都存在这样的工具。我现在用的琴有着悠久的历史,让人珍视,我会把它当作艺术品保护起来,但是不会把它当作人生伴侣,因为大提琴本身只是件器物,没有灵魂。只有那些有灵魂的生灵才能让人动情、心心相印,最终成为人生伴侣。

Q:你理想中的人生伴侣是怎样的?

A:我认为伴侣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在对方面前没有任何顾虑地把自己最真实的生活表现出来,而对方能百分百地接受你。若是有一丁点地希望对方为你改变,或是自己出于违心的在对方面前装样,让对方接受你,都算不上百分百的融合。两人的相互支持、关心都应出于天性,流于自然,轻松而融洽。两个人在一起最大的幸福是相互需要,精神上依赖对方,可惜的是我无法做到这一点。孤独的灵魂才有创造力。在孤独中体会音乐的情感、保持独立的思考力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有时我对身边人会下“狠心”,关起门专注于音乐的时候,无论谁都得被我撵出屋子。在精神上有意识地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这对两个人的感情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

Q:那么,当爱情到来的时候,你会百分百地投入还是有所保留地面对?

A:爱总是让人心生向往。当爱来临的时候,我会沉静在兴奋、满足、温暖中,感受它强大的冲击力。爱情就是疯狂的、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件事,在爱情中无需讲理,也无理可讲。同时,越是幸福的爱情,在失去的时候就越是会在乎。

Q:当爱情远去的时候,你会如何面对失恋?

A:走出失恋最好的方法是一天一小步。身处失恋的人是不会考虑明天生活要怎么过,也不会想着去哪里度假调节一下情绪,人就像是卡在冰川里的邮轮,寒冷而绝望。唯一自救的办法就是看看外面的天气,若是今天雾霾少一点了,那么就散散步,看看公园里的游人,晒晒太阳;或是今天适宜喝茶,就为自己沏上一壶好茶,用舌头去感受每一口的清香,然后把茶具擦得干干净净地放回橱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正在做的小事上,用最平凡、真实的生活推着自己往前走,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撬动冰层,摆脱失恋情绪。这也是我常常对身边朋友的建议。

Q:失恋会影响你下一场恋爱吗?

A:会有一点吧。也许遇到下一个人的时候会考虑到伤害,但是如果心里有所顾忌的话,说明这个人不那么有吸引力。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段感情中。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跌倒了摔疼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依然会忘我地奔跑。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力同情心学琴
滥施同情心
Logic Dots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Logic Dots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孔子学琴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