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沉船事故反思: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听话?

2014-06-19谢际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4年6期
关键词:船舱船长权威

谢际春

痛失触手可及的求生机会

此次沉船事件除了死亡人数之多让人震惊外,最让人痛心、惋惜和无法接受的事实就是:求生的机会原本近在咫尺,绝大多数人完全可以获救。

韩国报纸报道:“岁月”号沉没前,已经有不少船只在现场准备施救。油轮DOOLA ACE号距“岁月”号200米,已经备好救生艇和救生衣,随时可以救援,可始终没有人来求助。船长说:“太奇怪了,客轮倾斜了45度以上,已经是不可能恢复的状态,但是没有人跳入海中,让人焦急。” “如果谁从船上跳下,就能得到救援。”

另一艘油轮Dragon Ace11号则距“岁月”号仅50米,曾经鸣了几次汽笛,以提醒客轮,旁边有援救的船只。船长说:“任何人穿上救生衣跳海,就可以被打捞上来。我以为乘客们肯定会跳船,但没有任何动作,令人吃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此时在“岁月”号上,船员向乘客广播通知:“船舱内更安全,请在船舱等候。”多数学生听从了这一建议,在船体严重倾斜时仍然坐在甲板下的船舱内等待,因而没能及时弃船求生。

而幸存乘客中,不少人正是因为没有听到或者无视船方指令,反而获救,包括一些私自到甲板上抽烟的淘气学生。

家长的困惑:听还是不听

灾难之后,因为听不听话导致孩子截然不同的命运,让韩国家长震惊之余深感困惑,到底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对孩子讲述从事故中汲取的教训?是继续绝对服从长辈或权威的指导,还是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下面两位家长的想法颇有代表性。

“那些不听指挥的孩子活着回来了,听话的孩子却失踪了。”一位母亲说,“当我和其他学生家长谈论到这一点时,我们都说,或许应该告诉孩子,不要再相信陌生人、不要再相信老师和权威!”

当听到“岁月”号船长和部分船员要求学生原地待命,自己却私下弃船逃生,另一位母亲则说:“孩子们还怎么去相信大人?我不知道是不是还要告诉我的孩子,遇到紧急情况要听大人的话,还是应该让他尽快逃离现场。”

该事件也引发国际关注,如路透社评论,在长幼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韩国社会,来自上级和权威的要求往往不会遭到质疑或挑战,不少乘客完全服从船方指令,可能因此失去逃生机会。

是的,在韩国文化(中国也类似)中,听话,服从长辈和权威,且是无条件、绝对、不加质疑的服从,一直以来都是被作为一种优秀、值得推崇的重要品质和美德对孩子加以熏陶、灌输、培养和强制。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岁月”号的惨案侧面证明了韩国施教的“成功”—绝大多数学生因此丧生,说明它倡导的听话和服从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教育的目的。

面对这么多生命的逝去,这样“成功”的教育让人绝望。在直面死亡之后,每个人都会质疑这种文化和教育的弊病:如果听话和服从会让你或你的孩子、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你愿意吗?

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到这里,读者可能会认为:我是在倡导孩子、学生们统统不要听话、不服从。非也!我反对的是无条件、盲目、不加思考和判断的绝对、完全的听话和服从,而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全盘否定权威的指引。

大家想必还记得汶川大地震时,有许多老师临危不乱,冷静从容,安排学生有序疏散,自己断后。试想如果学生们都不服从指挥,乱哄哄成一团乱麻,别说地震,光是踩踏就可能有死伤发生(因踩踏死伤的案例很多),并耽误逃生时间。

即使在西方崇尚自由独立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发达国家,应对紧急情况的最基本步骤也是听从权威指挥。这并不难理解,相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乘客,船长等才是接受过专业训练和富有经验的专家。而且,各国《航海法》都对船长有恪尽职守的要求,规定他们必须最大限度确保乘客安全,这意味着在德行上、在法律上,船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出现险情时,乘客应该听从他们的安排。

历史上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当轮船撞上冰山迅速下沉时,他镇定地下令和指挥让妇女和儿童先走,当不能保证全部乘客安全离开时,他选择毅然赴死和船只一起葬身海底。

换句话说,如果“岁月”号的船长是个忠于职守的人,而不是率先弃船逃跑的混蛋,学生们听话服从的结果势必两样。因此,不能简单概括说学生们听话服从就是错的,或直接变成不要听从权威的安排。

我也并不赞同那些在甲板上抽烟的学生,他们的幸存只是侥幸,并不是经过理性判断后的选择,所以不能模仿和复制。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不守纪律和规则的人出事概率高。在这个事件中,真正值得学习的人是那些听到指令但经过自己判断后选择忽视它的人。

可见,问题比听不听话更复杂,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和思考:1.听谁的,这个人是否可靠、值得信任。“岁月”号船长既不专业—他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指令,让乘客在船舱待命而非弃船跳海;又不可靠—竟然伪装成乘客先跑了。但遗憾的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学生们并没有机会接触和检验船长的专业性和个人品质。不过,在其他可能的情境下,要了解发号施令的人是否靠谱。2.独立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尤显珍贵。听不听话要依据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条件。当留在船舱的指令与自身感觉船体严重倾斜明显不符时,能跳出服从的框框,去检验和质疑,就有可能创造逃生机会。

危机和灾难并不遥远,仅最近就发生了马航MH370、“岁月”号沉没、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等重大灾难事件,因此,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并重视对孩子和学生的危机教育:

1. 危机演习和模拟练习。如大到地震、火灾、恐怖袭击、轮船、飞机等事故的逃生训练,小到过马路、陌生人搭讪等等。

2. 平时的危机教育中一定要告诉孩子和学生,在听从权威指挥的同时也要知道权威有时也会犯错误;在生死攸关之际,他们当中也会有人不负责任,逃跑了事。在汶川地震中有臭名远扬的“范跑跑”老师,本文中有遭到逮捕和所有人谴责的“岁月”号船长。

3.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判断力。长远看,人最终只能也必须靠自己、相信自己并自我负责。即使在依靠和听从别人时,你也需要仰仗独立的判断力来决定该人是否可靠。

教育的反思:

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借鉴危机经验外,更有意义的是促发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在教育上的反思和行动上的改变。毕竟危难时刻的反应还是取决于一个人平时所受教育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生理、心理和知识层面的日积月累。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平时像一只听话顺从的乖乖羊,一遇突发事件就立马变身为坚强、冷静,有判断力的超人。

绝对、盲目听话、信任不可取,但各位读者扪心自问:你们的家庭、学校教育中,是不是仍然喜欢和鼓励孩子听话,而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批评?反正我悲哀地发现,“听话”二字仍是家长和老师们的口头禅和不变的主旋律。

为此必须进一步罗列“只要孩子听话”的弊病:它会培养出被老师和家长管“傻”了的没头脑孩子。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失去了基本的自信心和判断能力。习惯于被安排,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主意识,没有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这样的人,长大了或身处危机时,也不会再恢复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注重和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不仅关乎成绩、成功,还关乎身家性命。往大里说,甚至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兴衰。为什么除了莫言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按人口比例,这与中国的泱泱大国地位极不相符。我想,这与教育导向息息相关,我们的孩子太过听话、服从、被动、消极,只会照本宣科,缺乏独立、创新、挑战和冒险精神。

除了传统长幼尊卑的观念,要孩子听话背后,家长和老师们还可能存在自身自尊不足、懒惰心理,缺乏耐心以及方式方法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辨费时费力不说,长辈们还得有勇有谋。

在此列出一些具体的做法供参考:诚实地告诉孩子自己也会犯错,允许和鼓励孩子挑战权威;不包办代办或过度保护,让孩子多做选择、决定并自我负责;尊重、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帮助他们有理有据、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老师多装傻示弱,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逻辑思辨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既全面又独到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遵守社会规则和独立判断力兼顾,信任他人与自信并举……

猜你喜欢

船舱船长权威
大型集装箱船舱底座结构加强与改进
出发吧,船长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I Spy超级侦探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船舱流水孔焊接机器人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