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业贯通”背景下的创新教育

2014-06-18李红波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造力时代职业

李红波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六业贯通”背景下的创新教育

李红波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创新教育已为今天教育界所重视的一个话题,但是在“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引入创新教育,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教育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特点与内涵。要在职业教育中正确开展创新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的价值观、知识观、教育观。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

六业贯通 职业教育 创新教育 现实意义

今天,创新教育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教育创新的意义与价值,内涵的界定与实践,已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尽管有了许多正确的认识,也还存在一些未曾认识的领域。为了适应新世纪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定经济和科技政策的新潮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就是说,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了使教育适应引得经济体系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教育的观念,因为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创造的历史,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尤其是在今天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需要,我们开展了“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要真正能使“六业贯通”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出创新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广泛开展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中间最为人们所忽视的教育。事实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职业教育日益显得更为重要,这在国外先进发达的社会就是如此。职业教育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研究其创新教育则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认为,“六业贯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 创新的价值观: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

创新教育实施,首先就是要使创造力的伟大价值融入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创造力是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是个人成才的坚实基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创造力应是核心的要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力愈显重要。正如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所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固然,人们对创造的价值早有认识;但是,在今天这一伟大变革的时代,创造的价值观还必须要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毫无疑问,他们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从这一意义上去考察,创新教育于职业教育中,价值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在职业教育中,我们一定要引进创新教育。而实施这一教育的关键,就是要使师生树立良好的创造价值观,认识到创造对人生、社会的重大作用与实践意义。于教师而言,要认识到开发人的创造力是教师的天职,如果让富有创造潜力的因素埋没,如果在教学中不充分启动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漠不关心,就是教师的渎职。于学校而言,如果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教学方案过程中,不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形成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气氛和适应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就是一所失败的学校。

总之,要开展创新教育,端正对创造价值观的认识是重要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就会在“六业贯通”教育的实施中引进创新的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真正能够达到“就业”、“创业”的教育目的。

2 创新的知识观: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

所谓创新的知识观是指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对所传播的知识要一种创新观念。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突破过去人类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有新的标准与原则。近10多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教育的内容虽然有一些更新与调整,但整体来说,还是墨守成规,局限于固有的僵化格式,这与时代前进的步伐是极不合拍的。“六业贯通”,“学业”是基础,没有扎实的超乎时代的知识基础,其它“五业”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常说,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日趋尖端化,而且还包含有技术技能更换的日新月异的含义。的确如此,现代社会的知识呈现出于过去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特点,尤其是更新快,联系广的特点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性地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新的技术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课程体系的变革,另一方面则是各类课程内容比值的调整。所谓课程体系的变革,是指由过去的单一学科应转换为复合学科。过去的职业教育,专业界限分明,学科内容单一。尤其是大多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缺乏“知行合一”的联系性。这种课程体系已远远不适应现实社会,各门学科必须互为交叉,互相渗透。这些观点早就有许多人提出来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这就是课程体系的变革,内容的扩展都是停留在显性意义上,很少有人从隐性的意义上去做文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创立的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思潮”理论认为,为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要一种新的教育。他在《人性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中说:“这种教育将更强调人的潜力发展,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潜力;强调理解自己的他人并与他人很好相处;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向自我实现发展。”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人尽其所能成为最好的人”。由是可见,今天的教育已不是单纯的专业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专业内容之外的社会公关的交际教育等等。而这些教育恰恰是普通大学教育所难以实施的内容,因为普通的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高层次的科研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却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掌握一门技术技能,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劳动者,这些学生还未走上社会,还不具备社会生活的直接经验,如果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则对他们而言,确有空中楼阁之感。所以,职业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有创新,必须要把这些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更有使用价值与实践意义。

其次,所谓课程内容比值调整,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有过去单一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转换为兼有实践操作的训练。职业教育不能再与过去一样,师生一堂,纸上谈兵,而应在传授新的知识的同时,要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操作室,必要时还得深入生产第一线,走进社会大课堂,是操作,实地调查。因为“理论要变为实践,理论要由实践来鼓舞,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理论指导实践,以理论巩固知识,这样的职业教育才会有成效,才会有价值。

总之,创新的知识观对“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没有这种新的知识观,职业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 创新的教育观:开展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开展创新教育,有了创新的价值观与知识观之后,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要确定创新教育观。尽管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关键在教师。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云:“儿童将找到通向文化修养和通向完善的道路呢?还是一切东西都将归于毁灭呢?责任在教师身上,一切决定与教师。”一位教师、一个教育机构的领导群,如果不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创新教育的实施则是一句空话。

根据我们设置的“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创新教育观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知识传播的开放性。所谓知识传播的开放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打破过去那种传统观念的僵化模式,允许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知识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如果一味采取程式化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势必束缚学员的思维定向,使他们还同过去中学阶段的教育时一样,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事实上,没有发散性思维,没有逆向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所谓“应用型”人才,“应用”就需要创造性,因为外界事物千变万化,学生毕业走向企业,没有创造性。一个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就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二、对所学知识运用的实践性。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福泽谕吉在他闷得《劝学篇》中说:“为学不限与读书……。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的确如此,理论不能结合与实践,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要知行合一,才能有望“六业贯通”,光有理论,而不能付诸实践,则六业难通,学业难成。过去的大学教育大多流于理论的教授。这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尤其是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我们应倡导的“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验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是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切合点,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自己实际工作之中。

第三、对时代步伐的敏感性。当今社会的进步,实在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锐的目光,实时捕捉时代进步的新的信息,绝不能固守书斋,抱旧收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旧时代的箴言,绝非新时代之所需。我们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才会有新的生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信息的变化,始终处于技术的前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有可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第四、对学生“三心”的激发性。“三心”是指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许多研究表明,“三心”与创造力成正比,他们之间是互相渗透的,互相促进的。过去的教育,总是一种“师道尊严”式的教学,不太允许学生对老师的知识传授持有异议。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过去的观念认为它与创造力的培养关系不大。其实,自尊心不仅仅是道德修养上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智力培养上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强烈的自尊心,就不能有自信心,一个失去自尊自信的人,还谈什么创造呢?所以我们在实施“六业贯通”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创造一种包含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其好奇心、尊重其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有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索精神,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创业充满了信心,从而使我们“六业贯通”的培养模式真正担当起培养现代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

第五、对失败价值的关注性。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失败作铺垫,一蹴而就的成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往往是只希望成功,害怕失败,尽管职高学生来自中学,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过失败的尝试。对此,我们应明确向他们指出,失败是有价值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比成功更具有价值,因为只有拨开失败的迷雾,才能窥见真理的辉煌。在“六业贯通”的培养模式中,“创业”是我们的终极目的,也是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的理论亮点。但是,创业有风险,尽管我们在实施“六业贯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创业的种种困难,也采取极为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但失败的因素无处不在,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成功创业知识一句空话,而我们的“六业贯通”培养模式也是失败的。

综上所述,在“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关于创新教育,尽管是一个新的话题,理论的研究、教学的实践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坚信,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生命力。哲人有言: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职业教育只有贯彻创新教育,才能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六业贯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1]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第121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出版.

[2]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第6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出版.

[3]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97页,1949年英文版.

[4]福泽谕吉:《劝学篇》第69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出版.

[5]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重大委托项目:《大湘西地方高校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WTA26。省教育厅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职院校“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3]429号。

猜你喜欢

创造力时代职业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