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村主义者”徐勇

2014-06-14赵桂芹

商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良乡徐勇一村

赵桂芹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台湾的这些乡村旅游项目,处处做到精致和极致,处处充满创意……其最终落脚点,都是农产品的营销。”3月28日至4月4日,徐勇考察了台湾乡村休闲旅游业,回来后十分感慨。

徐勇是青岛市委宣传部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两年前,青岛首批92位“第一书记”下乡,他是其中之一,被派驻到胶州市里岔镇良乡一村挂职。按规定,“第一书记”一年挂职期满即可返回原工作岗位。但村民们舍不得让他走,一再挽留,如今,他在村里将进入第三个年头了。

这三年,良乡一村正处于发展蜕变的关键节点上。村主任赵波是因胶州市“能人治村”工程回村的一位企业家,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决心在农村这个天地里做出一番事业来。徐勇与之畅谈后相见恨晚,两个人决心共同推动良乡梦想的实现:以良乡一村为样本,为中国广大农村探索一条不依赖发展工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几十年前,在中国台湾,曾涌现出一批新乡村主义者,他们来自城市,或是企业家,或是教师等,因向往田园生活,纷纷反哺农村、投资农村,渐渐做大了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

徐勇认为,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休闲意识的觉醒,今天的中国大陆,也迎来了乡村旅游业大发展的时期。留在村里,尽自己所能帮助村里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为农民增收尽一份力,是他留任农村三年的意义。

“老百姓吃不了的苦,他都能吃”

“第一书记”徐勇来到良乡一村的第一年,就感动了全村。

“我们当时都觉得他是市里派来的干部,镀镀金很快就回去了。”村民赵伯强说,这是徐勇刚来时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但很快,他们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徐勇没有一点架子,反而像个朴实能干的农民。他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到田间地头找活干,装卸车、刨土豆、掰棒子……干起农活来俨然行家里手。徐勇干起活来从来不惜体力。7月份收土豆时,一袋土豆六七十斤,青壮年装一天车都很累,徐勇却连着干了10多天,搬土豆装车,完全和农民打成一片。

赵波经常听到村民开玩笑,说不敢和徐勇一起干活,原因是徐勇干起活来不休息。据说,徐勇经常提醒村民休息一下、抽根烟,起初村民以为自己休息的时候,徐勇也能休息一下,结果发现徐勇继续干。村民都感到不好意思,不等烟抽完,就赶紧跟着徐勇继续干活。

甚至有很多次,菜农们在自家蔬菜大棚扬鸡粪,徐勇路过看见了,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干。“当时大棚里的温度将近40度,又热又臭,我自己干都头疼,没想到书记能帮我干。”村民赵法民说,当时大家都劝徐勇赶紧出来,结果他坚持着把活干完。“除非别让他看到你在干活,要不他一定要过来帮把手,不让还跟你急。”村民赵大娘说。

2012年5月份,村东岭池塘的水泵坏了,村民等着浇地急得团团转。徐勇顾不上水凉,和两个村民跳进5米多深的水里捞出水泵。修好后,又把这个300多斤重的“铁疙瘩”送到池塘中间,每个人都呛了几口水,才把水泵放到了理想的位置。

作为部队转业军人,徐勇不仅能吃苦,手艺也特别灵巧。他出身工科专业,电工、木工、瓦工等样样精通。为此,他专门设计制作了一个农机农电应急服务箱,为村民进行流动维修服务。听说谁家的设备出了问题,他立马就骑着车子赶到现场。在村民的印象里,几乎没有什么活儿能难倒徐勇,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万能书记”。

赵波记得,有一次村里种土豆,徐勇联系了种土豆的机器,机器头天晚上到了之后才发现,该机器一次种两列,而此前当地都是人工种植,耕地都是按照一次种一列规划的。眼看机器没法使用,而明天就得种土豆了,时间不等人,徐勇带人埋头捣鼓了整整一夜,愣是把机器改成了一次种一列,第二天正常使用。

还有一次,徐勇看到一个村民常年扎扫帚腰累出了毛病,就一直琢磨着帮他设计一个扎扫帚机。当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到处找不到人焊接,徐勇干脆自己借来电焊机动手把机器焊了起来。谁知第二天起来眼睛又红又肿,脸上也脱了一层皮,原来他一心着急焊接机器,没做任何防护措施,被电焊的弧光给伤着了。

“老百姓吃不了的苦,他都能吃,这是自打我记事以来遇到的最好的村干部。”提起徐勇,52岁的村民赵伯顺连竖大拇指。

赵波则感慨,像徐勇这样既会干、又想干、还能干的人才太难得了。在社区委员会办公楼前,赵波让人竖起了一块镌刻着“实干”两字的树桩型建筑,鼓励更多的村民学习这种精神。

徐勇的朴实实干,也深深感动了村民。村里安排,徐勇帮哪家村民干活,就到哪家村民吃饭。但徐勇从来不去,他怕麻烦村民。他经常泡方便面或在集上买几个包子吃。村里80多岁的朱大娘看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便送来热乎乎的面饼和煮好的鸡蛋。

2013年4月20日,青岛市第一批“第一书记”离乡返城的日子,良乡一村上演了动人的一幕:乡亲们拽着徐勇的手依依不舍,一个个红着眼圈看着他。与此同时,由村民们联名写的挽留信也寄到了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的案头。最终,在村民们的联名挽留和徐勇的个人要求下,组织上批准徐勇再留任一年。

今年4月,让村民高兴的是,组织上又破例延长了徐勇的驻村时间,继续领着村民发展致富。

对于村民的赞誉,徐勇一直认为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而且收获颇多。“干农活是为了了解群众的疾苦,不干,体会不到;干了,才能体会到。而且,通过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可以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也能从他们中间发现一些可培养、塑造的人才。”

为了—个梦想

徐勇一留再留,还要源于对赵波新农村建设思路的认可和支持。

徐勇告诉记者,30多年前,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如今30多年过去,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农村都是依靠工业发展起来。而良乡一村想探索一条通过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道路,这是赵波回村的一个梦想,也是良乡一村的梦想。这个梦想一旦成真,其经验模式就可以被其他村子广为借鉴,这对中国广大农村具有深远意义。endprint

这个梦想,一直吸引着徐勇不断努力。

良乡一村三面被胶河环绕,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是蔬菜种植大村,盛产白菜、土豆、黄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及花生、大豆、小麦、玉米等多种粮油作物。赵波回村后,通过近两年时间,投巨资修建了生产道路,完善了水利设施,建设了智能灌溉系统,为建设生态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青岛市网络办副主任,徐勇发挥所长,将良乡一村的农产品成果在网上开展营销宣传,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收购产品。同时,他还发帖子到论坛里,全方位展示良乡一村的风土人情,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蔬菜之乡”洽谈合作。

看到村民种植经验不同,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徐勇就带领大家去寿光的蔬菜博览会学习技术和经验。他还成立了“新农民夜校”,在田间地头开设了“流动课堂”,充分利用晚上的农闲时间为村民们讲解农业知识与种植技术。

徐勇还引导群众建立蔬菜种植、配送和机械化合作社,逐步实现蔬菜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着力把良乡一村打造成“青岛人自家的放心菜园子”。

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徐勇联系了大量企事业单位,成功与部分高校和医院达成合作,村里种植的蔬菜可以按照市场价格直接进入这些单位的食堂,在农产品与单位对接上,最大限度地省去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良乡一村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国石油大学蔬菜生产基地”、“山东省‘农校对接示范基地”,被青岛市商务局确定为“青岛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单位”,市场销售更加通畅。目前已有70%的蔬菜实现了农消对接,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J陇。

在徐勇的建议下,村里还辟出专门地块开展“幸福地主”营销活动,城市居民每户人家可以租一分地,租户可以在周末带家人过来打理、采摘。没有时间亲自打理也不要紧,村里有菜农专门帮忙打理。而且,村里在田间地头安装了摄像头和物联网系统,只要登录村里的网站,租户就能查看自己地里蔬菜的成长J隋况。

目前,良乡一村正准备成立综合经营合作社,搞“净菜人城”工程,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城市里的厨房垃圾很多是择菜形成的,这些择下来的菜,在城市里是垃圾,在农村却可以成为饲料、肥料等。”徐勇介绍。

下一步,良乡一村还将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养生农业。青岛良乡现代农业园(良乡梦园)正在建设之中,已经有很多人慕名而来。2012年,良乡一村被山东省评为乡村旅游特色村。徐勇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良乡模式”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2013年底,社科院农村研究所国情调研组经过仔细调研,撰写了一组调查报告,详细解读新型农村建设的“良乡模式”。良乡一村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入全国30个国情调研示范村。

做好“村庄政委”

在过去两年里,徐勇与赵波配合十分默契。

“徐书记的到来让我如虎添翼。”这是赵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赵波说,自己刚回到村里的时候,村民根本无法理解,做企业那么成功为啥回到村里呢?后来听徐勇讲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目睹徐勇完全不计个人得失的付出,村民们开始理解自己,知道他回村追求的不是钱,不是个人物质财富,而是另外的东西。“徐书记来村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村民启蒙了。”

在徐勇看来,赵波有思想、有魄力、有激情、有干劲,是个非常难得的村庄带头人。赵波经营着四五家企业,还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在村里,让他十分钦佩。

徐勇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辅助这样的村庄带头人,最重要的就是补位、引导、树立和维护他的威信。他在村里就像一位运筹帷幄坐镇指挥的司令员,作为‘第一书记的我,则像是一个掌握政策、把握方向、宣传动员群众、看望慰问‘伤员、化解矛盾聚力鼓劲的‘政委。”

徐勇经常用实际行动感化村民。一次,两户村民因为耕地紧挨着,土豆秸和杂草堆到对方地里去,大吵大闹了起来。徐勇看到后,对他们说,今天天这么晚了,明天我帮你们想办法解决。第二天天一亮,徐勇在村里借了辆拖拉机,一个人把土豆秸和杂草往外拉。不一会儿,其中一个村民来了,赶紧说,徐书记,我不和他吵了,我自己把杂草弄干净吧。后来另一个村民也来了,也很不好意思。三个人一起把土豆秸和杂草处理干净。两户村民重归于好,还不停地互相道歉。

两年来,徐勇只有在周末才回一次家,平时24小时住在村里,全身心扑在村里的事务上。有一次周日回家,顺便先去看望正在青岛市区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4个村委成员,晚上7点钟才回到家。吃完饭发现起了大雾,唯恐第二天早上高速封闭,徐勇赶紧收拾东西,当晚10点多又回到了村里。

徐勇对记者说,在村里的三年,他最大的愿望是带出一个班子,培养出一批农民企业家和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这是村庄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这些做到了,按照村子既定的思路发展下去,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村里的最后一年,他把抓班子带队伍、培养人才作为案头的重点。

良乡一村村“两委”班子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共17个人,徐勇和赵波通过言传身教和带动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到企业锻炼等各种形式提高这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早在驻村第一年,徐勇就为村里创办了村刊,新建了网站,开办了农民夜校,培养知识型农民。如今,“建学习型新农村,做知识型新农民”,已经在全村形成共识。2012年,徐勇制定了村里的农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现在已有10多个农民具备了资格。

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徐勇认识到,随着村里多种产业的发展,只培养农民技术和知识还不够,村庄的发展必须依靠一批有经验、懂管理的农民企业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于是,他在村“两委”、领导小组成员和骨干里进行企业家素质培训,不断激发村里“能人”的梦想、追求和创业精神。

在社区委员会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两幅字画,一幅“诚信赢天下”,一幅“道法自然”。徐勇说,这是良乡一村村庄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农产品的生产要讲诚信,农业的发展要合乎自然。良乡一村坚持“良乡、良田、良民、良心”的立村宗旨,以食品安全和健康为重点,倡导村民做诚信人、种良心菜,打造诚信文化和自然特色。

“想长寿吗?请光临青岛良乡养生农业园。”这是徐勇的QQ签名。他俨然已是良乡人中的一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乡徐勇一村
徐勇:质量为重 耕耘奋进
研究生科研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探讨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徐勇教授
小城镇滨水公园活力优化研究
绿色校园理念下的设计实践与探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规划改造设计
一村三英烈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成果展示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