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德气田登娄库组地层特征与沉积相展布

2014-06-13文瑞霞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流河辫状河物源

文瑞霞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1 区域地质概况

昌德气田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中西部的徐西断超带上,其西部为中央古隆起带,东部为徐西凹陷[1,2](图1)。气田构造圈闭类型以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断背斜、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为主,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3~6]。据钻井揭示,昌德气田发育上侏罗统火石岭组 (J3h),下白垩统沙河子组 (K1s)、营城组 (K1y)、登娄库组(K1d)、泉头组 (K1q)等地层[7,8],由深至浅、自东而西、强弱不等的逐层超覆于徐西大断裂上。其中,K1d为坳陷期发育的一套地层,以紫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灰白色细砂岩互层沉积为特征,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研究区缺失登一段(K1d1)地层,登二段 (K1d2)和登四段 (K1d4)以细碎屑泥岩沉积为主,登三段 (K1d3)以细砂岩夹泥岩沉积为主。

图1 区域地质图

2 沉积微相分析

区内主要沉积类型为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 (图2、3)。

2.1 曲流河沉积相及微相特征

曲流河发育于地势平缓的地区,垂向序列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岩性主要为大套的泥岩夹薄层砂岩,表现为 “泥包砂”的特点,泥岩多为紫-紫红色,砂岩为灰-灰白色 (图2)。对其进一步可划分出4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微相,其中河漫滩为主要微相类型(图4 (a))。

1)河道微相 曲流河的主要储集体,岩性以粗、中、细砂岩为主,厚度一般大于2m。层理多为水流波痕成因的大、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偶见平行层理。电测曲线表现为低自然伽马 (qAPI)、高深侧向电阻率 (ρlld),形态多以钟形、箱形或钟形-箱形复合型为主,光滑程度多为微齿、齿化,光滑较少。

图2 曲流河典型垂向沉积序列及测井曲线特征

图3 辫状河典型垂向沉积序列及测井曲线特征

图4 K1d沉积微相类型统计图

2)天然堤、决口扇微相 天然堤属河流相二元结构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比河道沉积细,沉积构造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qAPI相比河道略高,ρlld稍低;决口扇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粒度比天然堤沉积物稍粗,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m,属河流相中的事件沉积,电测曲线多为锯齿状甚至指状。由于天然堤和决口扇微相分布范围小,地震方法不易识别,可将其合并,统称为边滩微相。

3)河漫滩微相 位于天然堤外侧,地势低洼平坦,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粒度细。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曲线形态以低平ρlld和高qAPI为特征。

2.2 辫状河沉积相及微相特征

辫状河一般发育于地形坡降大地段,近物源区,沉积物供应充足,分选较差,粒度较粗。河流相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岩性为大套砂岩夹杂泥岩,呈现 “砂包泥”的特点 (图3)。对其进一步可划分出3种微相类型,分别为:河道微相、心滩微相、河道间微相,其中河道间为主要微相类型 (图4(b))。

1)河道微相 岩性以粗、中、细砂岩为主,厚度相对较小,一般为1.5~4m,发育各种类型的交错层理。曲线形态以较光滑或微齿的钟形、箱形为主。

2)心滩微相 岩性包含粗、中、细、粉砂岩等多种类型,粒度相对河道沉积细,厚度一般大于4m,沉积构造类型与河道微相类似。曲线形态以微齿及齿化箱形、复合箱形为主,钟形次之。

3)河道间微相 岩性粒度较细,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薄层粉砂岩为主。电测曲线表现为高qAPI,低ρlld,形态较为平滑。

3 单井相特征

在对沉积相特征、相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对K1d进行单井相分析,其特征分述如下。

3.1 登二段单井相特征

断裂活动较弱,沉积基本处于填平补齐阶段。岩性以大套紫-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浅灰-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曲流河的二元结构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微相。

3.2 登三段单井相特征

断裂活动有所增强,地形坡降变大。岩性特征表现为厚度较大的细砂岩、粉砂岩夹泥岩,曲流河二元结构不明显,顶层结构不发育,为辫状河沉积。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河道微相和河道间微相。共有3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均为河道与河道间的相互叠置,但总体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

3.3 登四段单井相特征

随着断裂活动停止,进入坳陷期,整个地区地形坡降变缓。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岩性特征及微相划分与K1d2类似,共分为4个旋回,每个旋回均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4.1 物源分析

重矿物分析法对判断母岩成分、追索物源方向、推测沉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砂岩中重矿物组合类型及其分布可作为物源区分析的依据之一[9~11]。一般来说,沉积岩中不稳定类重矿含量距物源区越近,其含量越高,稳定类重矿物含量距物源区越远,其含量越高[12]。

K1d沉积时期由于古隆起的分割作用,具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通过对重矿物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K1d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部分来自西部。

4.2 沉积相平面特征

4.2.1 登二段

K1d2砂体较薄,呈现 “泥包砂”现象,以曲流河沉积为主,扇三角洲沉积为辅 (图5)。登二段下部 (K1dL2)沉积时期,主要受西高东低的构造及西部物源影响,曲流河河道主要在西北部一带发育,东部继承了K1y扇三角洲相沉积模式;登二段上部 (K1du2)沉积时期,曲流河河道分布较散,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河漫滩微相。

4.2.2 登三段

K1d3砂岩较厚,呈现 “砂包泥”现象,以河流-辫状河沉积为主,自下而上辫状河河道由北向南分布区域逐渐增大 (图6)。登三段下部 (K1dL3)沉积时期,辫状河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心滩砂体在D101井、D102井、S5井、F9-3井和F4井区集中发育;登三段中部 (K1dm3)沉积时期,辫状河河道砂体与心滩砂体面积持续扩大并达到峰值;登三段上部 (K1du3)沉积时期,辫状河河道砂体基本保持了早期的发育特征,心滩砂体面积逐渐减小。

图5 K1d2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

图6 K1d3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

4.2.3 登四段

K1d4砂岩较薄,呈现 “泥包砂”现象,以河流-曲流河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分布,河漫滩微相较为发育 (图7)。登四段下部 (K1dL4)沉积时期,曲流河河道主要延南北向展布,东西向次之;而登四段上部 (K1du4)基本继承了K1dL4沉积时期特点,曲流河河道略向研究区东南方向推进。

图7 K1d4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

5 结论

1)昌德气田K1d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部分来自西部。

2)K1d以河流相沉积为主。K1d4和K1d2主要为曲流河砂体沉积,河道砂体薄且泥质含量高,储层不发育;K1d3主要为辫状河砂体沉积,砂体厚度相对较大,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3)昌德气田K1d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表现出良好的继承性。

[1]付广,杨勉,薛永超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有效聚气量研究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18(2):13~15.

[2]金银姬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火山岩识别技术研究 [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8.

[3]张晓东,杨玉峰,殷进垠,等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模式 [J].现代地质,2000,14(2):203~208.

[4]付广,曾立智,赵金红 .大庆长垣以东古隆起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2):1~3.

[5]张居和,方伟,李景坤,等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各种成因气贡献 [J].地质学报,2009,83(4):579~589.

[6]张艳,孙雅林,王璞珺,等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深层登三、四段底界面特征 [J].世界地质,2011,30(4):624~630.

[7]徐岩,杨双玲 .昌德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建模技术 [J].天然气工业,2009,29(8):19~21.

[8]姜传金,苍思春,吴杰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 [J].天然气工业,2009,29(8):5~7.

[9]徐亚军,杜远生,杨江海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 [J].地质科技情报,2007,26(3):26~32.

[10]和钟铧,刘招君,张峰 .重矿物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地质科技情报,2001,20(4):29~32.

[11]莫午零,吴朝东,张顺,等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物源及古流向分析 [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1):40~46.

[12]许秀才,刘元吉,赵建军,等 .古龙北地区姚一段地层沉积物源及古水流分析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3):36~38.

猜你喜欢

流河辫状河物源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柳树川
强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指标选取及规律分析
垦利A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特征
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精细表征方法
九寨沟县九寨沟景区克泽沟8.8地震后物源统计
阳春高流墟乡韵醉人
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南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