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象牙塔”精神的价值

2014-06-13杜江月施胜男

文教资料 2014年7期
关键词:象牙塔学问大众化

杜江月 施胜男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象牙塔”精神的价值

杜江月 施胜男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早期的西方大学曾经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以保护其学术研究自由的历史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大学正逐步走出象牙塔,但走出的同时却付出精英教育被淡化的代价。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在走出象牙塔的同时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之间的关系。

“象牙塔” 大学精神 精英教育 大众化教育

一、“象牙塔”:大学的精神内涵

(一)象牙塔的由来

在当今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走出象牙塔”的呼声,我们好像会下意识地把象牙塔与知识分子的孤傲、保守、理论不切实际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象牙塔”(Ivorytower)最早出现在圣经《旧约雅歌》中的第7章第4节,以色列国王所罗门(Solomon)曾作诗歌1005首,在第五首歌中,新郎用“象牙塔”赞美新娘美丽的颈项[1]。“19世纪的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 (Sainte-Beuve Charles Augustin 1804-1869)用象牙塔一词来批评同时代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忽视社会生活的丑陋悲惨”[2]。从此,象牙塔就用来泛指那些为艺术而艺术、为学问而学问、脱离社会现实的文艺家的艺术天地。早期的西方大学为了维护其学术研究自由倡导大学应该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人们通常将这一时期的大学称为象牙塔。用象牙塔一词形容当时的大学,是象征大学是保护人们进行知识探索、追求真理、不受外界各种利益干扰的场所。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人们呼吁大学能走出象牙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大学的起源

探寻大学的起源,有助于推进对象牙塔本质的了解。“大学是指12世纪末在西欧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这种机构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推行了正规的考试,颁发了被认可的毕业文凭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这种机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大学起源于12世纪”[3]。“拉丁文中大学一词的原意是指行会机构,是指学者或学生的行会型社团机构。大学在开办时并没有真正的地产,这一现象让大学有着极强的流动性。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情况,使得早期的大学能够以停办大学或将大学迁址到其他城市作为谈判条件,迫使当地政府做出某些妥协”[4]。就这样,“学者行会在地方政府和教会之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即在学术问题上,学者们是一个自治团体,他们可以单独解决这一领域内的问题。随后学者行会又得到了另一种自由即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中世纪大学的遗产,它对西方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而象牙塔的本质是以知识探索为目的、以追求真理为准则、不受外界的各种利益干扰,崇尚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二、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精神的缺失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教授提出近代最具权威的“精英”、“大众”、“普及”的高等教育三阶段理论。“高等教育的三阶段理论是根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数值来划分的。他指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而小于50%的属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属于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龄段(18~22岁)人口之间的比例”[6]。“从表面上看,高等教育的三个阶段只是一个学生规模的量的问题,但是从实质上看,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跨越更注重的是高等教育质的变化。马丁·特罗教授认为,高等教育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应该是一个阶段的模式将另一个阶段的模式覆盖,而是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7]。

(二)象牙塔理念的模糊

教育是大学的第一责任,而且应当是其核心责任。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探求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场所。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呈现出追求功利名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办学目标功利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提供人才。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市场的要求生产所谓合格的毕业生。所以,某些大学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声誉,设置了一系列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这种功利的价值取向与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最终造成大学生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2.独立性降低

大学成本的增加,使得大学更依赖于它自身之外的资助者。大学为了获取政府的财政支持经费,以任务为导向的研究比重逐渐增加。为了获得企业的财政资助,大学和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的发展受到国家、企业、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独立性逐渐降低。

3.教授一心二用

现如今大学教授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多。很多教授身兼数职,整天处于忙碌、奔波之中。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上,教学工作严重受到影响。随着大学教授行政事务的增多,行政权力不断膨胀,他们会越来越借助外部的力量,给大学自治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精神的回归

(一)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

一方面,从逻辑的角度看,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精英教育是大众化教育的应有之意。如今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深的学问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使精英教育机构得到良好的保存。美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教育形态同时存在,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更繁荣。另一方面,大众化教育可能而且已经在削弱精英教育。首先,高等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关系。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都是被社会和个人所需要的,所以不存在保存谁、取消谁的问题,只存在以一种什么形式的组织使得两种形态的教育都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其次,因为大众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和社会的需要挂钩的,为了获得办学经费,大学和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就使得高等院校的独立性降低,越来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再次,“如果大量学生涌入这些精英院校,将会使得教学设施被过度使用,会导致教学人员和学生的不满以及学术标准的降低”[8]。

(二)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协调

1.坚守精英教育的阵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研究出一套专门的精英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精英教育绝不能被大众化教育同化。精英大学应该要有严格的选拔机制,其标准、要求以及人数依然要受到相关方面的限制。精英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承知识,培养社会的精英,但是培养精英,不能只是单纯地研究高深学问,更重要的是人格、意志与品质等层面,所以精英教育不会也不能像大众化教育那样依据社会的需求办学。精英大学应该保持象牙塔的高贵精神,不为社会的功利思想所左右,在接受社会的经济资助时应该始终坚持大学的学术自治,不能因为需要扩充办学资本而将大学最宝贵的传统失去。

2.坚持大众化教育的特色

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两者是不同的高等教育阶段,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立身之本,所以大众化教育不要妄想通过将精英教育吞并彻底地将二者结合起来。社会需要大学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而这些大学的本质是专业学院。他们应该和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服务站。坚持大众化教育理念的大学应该倡导产学研一体化,通过不断地服务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3.处理好高深学问与精英培养的关系

“高深学问在精英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高深学问能够造就所有领域的精英。精英可以不拥有高深学问,但是拥有高深学问的精英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深远。由于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掌握了相对高深的学问,他们一旦成为精英,将会对社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9]。因此,在要求精英大学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同时,以坚持大众化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大学同样不能忽视精英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更要静下心,继续保持精英教育的特色,坚守其优秀的知识传统,在不违背学术自治的前提下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真正成为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中心,这也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1]吴方,杜学元.重塑象牙塔理念—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20.

[2]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题卷端[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53-156.

[3]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22.

[4]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15.

[5]孟凡.“走出象牙塔”是中国大学的选择吗?[J].江苏高教,2008,(4):1.

[6]孙士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26.

[7]黄悦,张红卫.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和谐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131-132.

[8]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2.

[9]袁兴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辨析[J].江苏高教,2008,(3):56.

猜你喜欢

象牙塔学问大众化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走出象牙塔仅仅是开始——性别批评视角下的“大女主”剧女性叙事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