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处理工艺对TA5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14-06-12沈立华朱宝辉刘彦昌王培军刘守田

钛工业进展 2014年2期
关键词:棒材钛合金塑性

沈立华 ,朱宝辉,马 超,刘彦昌,王培军,刘守田,王 益,姜 韬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 石嘴山 753000)

0 引 言

TA5是一种α型钛合金,除含有4%的Al元素外,还加入了0.005%的B元素,这样可细化晶粒并提高弹性模量。此合金强度中等,塑性较差,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良好,可制作成板材、棒材和锻件,是海洋环境下理想的结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制备船舶制造业的各类机械部件[1-3],也应用于制造各类兵器[4]。

国内关于TA5钛合金板材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该合金棒材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实验通过对TA5钛合金棒材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TA5钛合金棒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希望对后续材料加工及该合金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棒材是用经由三次真空自耗熔炼的φ600 mm TA5钛合金铸锭加工而成的。铸锭相变点为(995±5)℃,Al含量为4.2%,B含量为0.004 3%,杂质元素含量符合GB/T 3620.1—2007标准要求。棒材加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坯和中间锻造,将铸锭在1 150 ℃保温4.5~5.5 h后,采用16MN快速液压锻造机进行变形量为88%左右的四镦四拔开坯锻造,然后用箱式电阻炉加热至(960±10)℃,保温4~4.5 h后,进行变形量为75%左右的两次拔长锻造,制成φ120 mm锻坯料;第二阶段为径向锻造,在(950±10)℃下,采用SXP-13径向锻造机进行变形量为85%左右的径向锻造,锻后棒材直径为45 mm。

1.2 实验方案

采用箱式电阻炉(控温精度为±1 ℃),对TA5钛合金棒材进行退火热处理:①不同退火温度,分别在600、650、700、750、800 ℃,保温1 h,空冷,优选出最佳退火温度;②不同保温时间,退火温度依据第1步优选,保温时间分别为30、60、90、120、150 min,空冷。

在棒材1/2半径处沿纵向切取试样,按照GB/T 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法》,采用INSTRON 4505万能试验机测定拉伸性能;按照GB/T516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采用Leica MM-6金相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按GB/T229《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采用JB-S300A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测定试样冲击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处理温度对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1.1 热处理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1为TA5钛合金棒材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从图1中可以看出,热处理温度对TA5钛合金棒材强度和塑性的影响较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热处理温度超过750 ℃后强度下降现象更加明显;而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与强度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当热处理温度在700 ℃时延伸率超过13%,断面收缩率超过42%。由图1曲线分析,TA5钛合金棒材热处理温度在700~750 ℃之间时,棒材的强度和塑性达到较好的匹配。

图1 热处理温度对TA5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Fig.1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5 alloy bar

2.1.2 热处理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图2为TA5钛合金棒材锻造态及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由图2a可以看出,棒材锻造态显微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α组织,说明棒材在相变点以下的锻造变形较为充分。经600 ℃退火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图2b)与锻造态显微组织并无明显差异,但热处理温度超过再结晶温度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中等轴α相开始逐渐长大,当温度升高至750 ℃时,等轴α相(图2e)明显长大,当温度升高至800 ℃后,形成粗大的等轴组织(图2f),并明显有晶界出现,晶界宽度虽然很小,但晶内已可以看到有少量析出物。随着热处理温度不断升高,TA5钛合金棒材组织中α相进一步球化,组织会更加均匀,残余应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棒材的强度会有所下降,塑性会提高,这与图1中的性能曲线是一致的。

图2 TA5钛合金棒材锻造态及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Fig.2 Metallographs of TA5 alloy bars at as-forged condition and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ptures

2.1.3 热处理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表2为TA5钛合金棒材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冲击韧性。由表2可以看出,800 ℃下热处理的TA5钛合金棒材的冲击韧性高出600 ℃热处理的棒材36%左右,高出700 ℃热处理棒材16%左右。从3种热处理工艺得到的棒材冲击韧性数据能够看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A5钛合金棒材的冲击韧性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表2中3种热处理工艺所对应的微观组织分别为图2中b、d、f。图2b、d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α组织,这种组织强度、塑性相对匹配较好,但抗裂纹扩展能力较差,冲击性能明显要低于其它组织(除魏氏组织),这与表2和图1曲线结果相对应。图2f为较粗大的等轴α组织,这种组织对裂纹扩展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冲击性能较好,但材料的塑性较差[5-7]。

表2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A5钛合金棒材冲击韧性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annealing process on impact toughness of TA5 alloy bars

2.2 保温时间对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2.1 热处理保温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当退火温度在700~750 ℃时TA5钛合金棒材的强度和塑性达到较好的匹配。由此选择720 ℃作为热处理温度,在该温度下进行保温时间分别为30、60、90、120、150 min的退火热处理,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保温时间为30 min,棒材显微组织与锻造态相比无明显变化;保温时间为60 min时,α相出现球化,组织均匀性较好;保温时间为120 min时,α相出现长大的趋势;当保温时间延长至150 min时,α相已明显长大。从不同时间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看,较佳的退火时间为60~90 min。

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热处理温度对TA5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的影响较大,而保温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较小。

2.2.2 热处理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4为TA5钛合金棒材在720 ℃下分别进行保温时间为30、60、90、120、150 min退火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TA5钛合金棒材的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曲线呈上升趋势。当热处理保温时间在60~90 min时,棒材的强度及塑性相对匹配较好。

图4 不同保温时间对TA5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Fig.4 Effect of holding tim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5 alloy bars

虽然从图4曲线可以看出,TA5钛合金棒材强度和塑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分别出现下降和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与图1相比要小。保温时间由30 min 延长至150 min时,强度变化范围在60 MPa以内,说明保温时间对TA5钛合金棒材强度的影响小于热处理温度。

3 结 论

(1)TA5钛合金棒材的较佳退火温度为700~750 ℃,较佳保温时间为60~90 min。

(2)TA5钛合金棒材退火温度在700~750 ℃,保温时间在60~90 min之间时,强度、塑性及冲击性能达到较好的匹配,其抗拉强度在740 MPa左右,屈服强度在595 MPa左右,延伸率在14%左右,冲击韧性在65 J/cm2左右。

(3)退火处理保温时间对TA5钛合金棒材的强度、塑性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小于退火温度的影响。

[1] 何书林,冯永琦,王永强,等.TA5钛合金组织对锻件性能的影响 [J]. 金属学报,2002,38(9):204-205.

[2]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手册编写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471-479.

[3] 孙建科.我国船用钛合金研究、应用于发展[J]. 金属学报,2002,38(9):33-36.

[4] 刘兴合.TA5钛合金切削特性分析[J]. 舰船光学,2004,40(3):46-48.

[5] 闵新华,朱益潘,罗月新.变形量对Ti-6Al-2Zr-1Mo-1V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学报,2002,38(9):181-182.

[6] 张宝昌.有色金属及其热处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46.

[7] 李东,邓炬,于振涛.热处理工艺对TA17合金棒材组织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技术,2008,37(6):59-61.

猜你喜欢

棒材钛合金塑性
昆玉棒材轧制产线提速增效工艺改进措施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棒材车间集中监控系统优化及应用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疲劳性能研究
五切分轧制技术在玉钢棒材生产线的应用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神的金属”钛合金SHINE YOUR LIFE
钛合金结构件变进给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