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流水指间弹 梅花风雪弦上跃

2014-06-11

BOSS臻品 2014年6期
关键词:抚琴古琴琴声

初见万翔,你完全不能想象他曾是一位资深的同声翻译,纯白的唐装上衣,古风古韵十足,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谈起古琴文化,总能引经据典,让人不得不赞叹他的博学多才,他和古琴的缘分,还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万翔1989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之后和另外一部分同学选择南下,在一家比较知名的矿业公司做同声翻译。这个工作需要频繁地出差,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厌倦的种子。

一次因为工作原因,他再次来到北京,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要经过一条曲折的胡同,这是一个隐藏在北京繁华地带的小胡同,七扭八转的让都市的喧嚣一下就丢在了身后。他拖着疲惫的双腿,突然一阵优美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美妙的音乐,那一刻我烦闷的心立刻安静下来”万老师喜悦地说,仿佛找到了化解他疲惫的解药。他寻找琴声,在一座并不起眼的老院子前驻足,依靠在屋外的一棵法国梧桐树旁,静静的听了两个小时,直到琴声停止。

他轻轻叩开斑驳的木门,那一屋子的古韵风情瞬间扑而面来——满墙挂着各式各样的古琴,门口空间的小工作台上面还有多张正在制作之中的古琴木胎。一位花白胡子的老爷子出来了,他便是现在鼎鼎有名的古琴制作大师田双琨,听说他是寻着琴声来的,老人非常高兴,眼角的皱纹笑的开出了花,万翔当即决定要拜师学艺。

老爷子倒是严肃起来,认真地说到:“你要是能过了生漆这一关,方能斫琴。”他解释,生漆是斫琴的用料之一,一般人触碰了都会出现红肿、刺痛、瘙痒的症状。但万翔丝毫没有被这吓到,希望能试一试,老爷子让他触碰了生漆,没过几天果然出现了上述症状,剧烈的瘙痒让他一个星期没睡好觉,眼睛肿的像桃子,上班的时候只能戴墨镜遮掩。

第二次出差去北京的时候,他要求再试一次,上一次的接触让他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这一次便顺利的过了关。从这以后,他便开始了他学习斫琴、抚琴生涯。

他一边不断向田双琨学习斫琴,抚琴,一边地阅读与古琴文化有关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大脑,如今的他,在东湖那边拥有了自己的万古琴斫琴坊,自己也经常到各个高级会所教很多热爱古琴的人弹奏古琴。

万翔告诉我们,想要学好古琴,就要多多练习,一首曲子反复的练习,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当问及他弹曲子有多少遍时,他很自豪地笑着说,“基本上我有28首曲子都谈了上千遍,其他的也有上百遍”,从他的眼神和他抚琴的动作中,能深深感受到他对古琴的喜爱,这爱,就像古琴声,绵软流长。

古代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故事,每一个抚琴人,都会有一个难觅知音,而万老师的知音,就是他的夫人,问到夫人是否喜欢听他弹古琴时,夫人便立刻翘着嘴角笑起来:“有时候下班回家没事干,听上一两支曲儿,心情还是挺好的。”言语间透露出甜蜜的心情。

琴人·斫琴:

上好古琴需多年打磨

万翔的斫琴坊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落雁岛,十几年间,他坚持依照传统的制作工艺斫琴。

在他看来,琴不单单是乐器,还是传世的艺术品。原因就在于普通的乐器可以批量制作,用坏了可以换,但古琴却不同,制作一把上好的琴,有时需要很多年。制作古琴必须用传统的技艺手工制作,包括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十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唐代著名斫琴世家雷氏家族把斫琴经验总结概括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历代制作古琴首重选择良材。琴材以几百年或上千年的老房梁为最佳,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蛀等缺陷的梧桐或杉木制作,以质地坚硬的梓木等木材为底板。

而琴的发音主要来自于面板与底板所构成的共鸣箱,因此,面底之间的厚薄及内部槽腹的处理方式就尤为重要。不同面底板相结合所产生的微妙音色变化,是历代琴人在不断操弄与斫琴之间验证所得。

古琴木胎完成后,由大漆与鹿角霜调和而成的灰胎。将鹿角霜分别制作成80、120、200等不同目数,分别刮到琴面上,灰胎在琴体上要刮很多遍,从80目的鹿角霜一直要刮到200目。灰胎的干燥期比较长,刮一遍灰胎要干燥十天左右才能达到表干的状态,然后继续刮第二遍,如此需要刮到20多遍。灰胎刮完后要自然存放约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彻底的干燥。

上古琴的七根弦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先上五弦,目前五弦定为国际标准音高A。五弦定准后,依次六、七弦,先后缠绕在琴背后一边的雁足上,然后再上一、二、三、四弦,缠绕在另一雁足上。琴弦上好了,意味着制作工艺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制作一张琴通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尽管工艺十分复杂,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斫出一把好的古琴,但万翔认为,比起复杂的制琴工艺,“心法”的修为更为重要,只有心法和技法相结合,才能使古琴的演奏上升到较高的境界。

古琴制作要点:

选材

所选的老木一般是老式房屋的房梁,经过岁月的打磨,更加的轻、松、脆。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横划木纹时木材掉面,则此木已朽,不堪再用,所以选木以老而不朽为妙。

做木胎

做木胎需要“因材斫琴”和“听音斫琴”。一个有经验的斫琴师傅能够通过敲打底板和面板,根据听到的声音,很清楚的知道应该斫哪些地方。

自省

根据黑洞原理,将做好的木胎放到一间黑暗的小屋,在这其中,能将木头本身一些暗物质释放出去,这个过程持续49天。之后,还要将其放在通风没有强光直射的房间一年。

刮灰胎

刮灰胎需要注意的是,生漆有较大的毒性,一般人不能触摸,只有常年接触刮灰胎的人,才不会中毒。

推光

推光最讲究的是推光布,它一般选用真丝绸,这样推出的古琴表面光泽更亮,手感也更好。

上弦

上弦是一个和弹琴者更为贴切的活,换弦、重新上弦不仅仅是力气活,更需要技巧。一般上弦时候要注重借力,这样即使是女性琴友,也可自己上弦。endprint

时尚琴佳人

郑少娥是一个婚姻幸福的女人,曾获年度“幸福家庭”的美誉。可能是因为幸福婚姻的滋润,郑少娥有着同龄人更多的自信,谈笑间颇有“潮姐”风范,手指间的玉石,衬得她白皙细腻的手指更加珠圆玉润。她不仅爱美,更爱生活,摄影、舞蹈、书法、茶艺等,都是她所喜爱做的事情。

郑少娥执着学古琴,主要是延续儿时的梦想。当她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时,对扬琴也十分的着迷,但中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中途放弃了,这成了她心中的遗憾,此后的日子里,他疲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来学习乐器,现在孩子大了出国了,工作也比较轻松,她又开始拾起儿时的梦想。

她觉得古琴十分适合她这个年纪,低回婉转的声音,像极了有故事的女人,丰富有内涵。由于上班地点隔学琴的地方很近,她为了抓紧时间的练琴,中午休息的一两个小时,她也会赶来弹拨一两曲,因为初学不久,指法的错误总是会让手指打出泡来,“你看看,我这手哦,这个水泡还是上个月留下来的,因为弹琴的时候老是触碰,一直没有好过”她一边跟我说,一边将她右手拇指给我看,微红的水泡突兀的显现在白皙的手指上,着实让人看了有些心疼。但这根本没有阻止她对古琴的热爱。

为了更好地练琴,她专门找万翔定制了一张古琴,万翔还以她的名字题了一首诗,名叫《七玄月》,出于对美的追求,她还找人在琴身上镶嵌了绿翡翠和红宝石。对于这份“私人定制”,她爱不释手,非常喜欢,每次下班回家,都会弹个三两曲。

郑少娥的女儿现在在美国留学,她打算还过几年退休后到美国定居,现在的她,一边学习古琴,一边计划着美好的退休生活。她打电话给女儿,要她在美国那边给她看看有没有适合中国人开店的地方,她希望将来出国以后,能够开一间专属自己的中国小店,经营古琴、书法、茶艺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触琴静心灵

见到郭红的时候,感觉她像是从古典山水画里走出的美女,温婉端庄,一颦一笑都带着诗情画意的味道,想必时光再倒退二十年,她定是个走在小荷才露尖角的荷塘边,鼻尖沾着露水的清丽女子。

几年前与万翔的相识,让她与古琴结了缘,古琴那古朴的外表,带着中国元素特有的古典美,令她深深地着迷,从此心里埋下了想要和古琴续缘的梦想种子,但当时因为正在家里学习钢琴,西洋乐的高亢和古琴的绵软流长,相较起来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学习,会有些杂乱,没重心,这会反而会适得其反,专一而又好学的郭红解释着。

郭红不仅喜欢乐器,对户外运动也十分痴迷,但凡有空,总是行走在山水间,感受来自大自然的拥抱,一次爬山的途中,郭红因为意外受了伤,这让她不得不在家休养,闲不住的郭红又开始琢磨着学习东西,那时钢琴也学到了一定的水平,与古琴续缘分的梦想之旅也由此开始。

郭红和郑少娥一样,对古琴十分的热爱,每周两小时的课程,她总是要求老师拖堂,听着老师讲古琴文化,为她们纠正错误的指法,总觉得是一种享受。每次下班回到家,仍然要练习很久,有时候老公在客厅看电视,也打扰不到她练习抚琴,古琴总是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让人能坐的住,去感受琴声里风景和故事,郭红高兴的告诉我们,古琴就像一个安静又有故事的友人,陪伴着她,让她觉得呆在家的日子也不觉得枯燥。

虽然学习古琴没有多少时日,但听老师弹琴却很有些年岁,她参悟到了古琴带给人的惊喜变化,“以前老师弹琴的时候,声音要稍微的高一些,尾音要短一些,现在再听到他弹同样的曲子,更低沉绵长一些,这或就是听五百遍和弹五百遍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郭红若有所思地说到。

郭红的女儿现在也在美国念书,她希望自己将来出国探亲的时候,也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古琴文化和弹拨技巧知识 ,传播到到美国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抚琴古琴琴声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泉水滴答
倾听那琴声
可怕的琴声
寻访千年古琴
相如琴台何处寻
清明
竹里馆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悦耳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