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4-06-11周守套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习氛围思维能力教学改革

周守套

【摘 要】新课标规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为适应新的形势,教师的观念要更新,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改革,要能体现出“向课堂要效率,向教改要质量”的教学原则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 学习氛围 思维能力

一、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新课改精神落实不到位。

目前通过数学新课标的学习,不少教师也重视新课改的指导定神,尽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着眼点只在知识。能够落实的也只是知识目标。部分教师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2.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递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

3.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

很多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4.部分学校教改过程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改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任了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这样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两败俱伤。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熟悉教材,把握要点。

教师在课前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要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为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能够驾轻就熟地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把握好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动态关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使教学的过程层次分明,做到目标明确,胸有成竹。将这些知识点梳理清楚了,学生便能对这一章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针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举例讲解、深化,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全面达标。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3.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4.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猜想,大胆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不断认识和探究的必然,只有不断质疑才能发现知识的演变的过程,才能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有进一步的追求。教师要发动学生大胆质疑,遇事要问个为什么,鼓励学生有寻根问底的精神,师生商讨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在这样的环境进行施教,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及结论,也能逐步形成一种质疑解惑、探究知识的创新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善于问、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则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又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氛围思维能力教学改革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