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师生情感 内化数学学习兴趣

2014-06-11杨铁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数学

杨铁琴

【摘 要】格尔特兰德说过:“在课堂上,大约95%依靠动机和兴趣,5%依靠纪律约束,为了激发学生动机和兴趣,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兴趣,满足了兴趣就学习就会积极。”在教学中我们知道: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在精心培养中发展

【关键词】培养 数学 兴趣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数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习数学质量的高低。而我校现在的数学学成绩恰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数学教师要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的代言人,在学生面前具有“广告”效应。当数学教师被学生接纳和喜爱,学生就会把这种积极情感迁移到对数学学科上去。为了丰富自我内涵,提升个人魅力,教师平时要不断的学习,同时注重自身的着装和仪表,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二、注重情感交流,对学生要有爱心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最终借助好感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真挚的爱,既增进了师生情,又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能激活课堂,能获取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增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时,我说:“我把一个小球放入正方体骨架里,然后给小球充气,随着小球的膨胀,它会和谁先相切?切点在的位置是?此时球的直径是?”学生带着极高的热情思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理解的也非常透彻。我又问随着小球体积的膨胀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呢?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越来越踊跃。因此说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用激励评价语言内化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能否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需要教师以爱和责任为基础,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的成长,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将新时代下出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合理组合和运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课题《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30400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