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酸改性Hβ沸石酯化催化剂研究

2014-06-11杨晓光杨丽娜

无机盐工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酸处理油酸沸石

杨晓光 ,王 强 ,李 剑 ,杨丽娜 ,徐 龙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2.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

油酸丁酯是浅琥珀色透明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可用作溶剂、润滑剂、防水剂、乙基纤维素等的增塑剂[1]。该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将油酸和正丁醇加热至140℃左右回流酯化而成[2-4]。该方法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及较长的反应时间,制得的产物品质差,副反应多,同时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并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液,污染环境。因此针对油酸丁酯的合成需要寻找一种新型高效、无污染、对设备无腐蚀的催化剂来代替硫酸。β沸石是一种大孔三维结构的高硅沸石,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兼具酸催化选择性,使之成为一类具有潜在实用价值的酸催化剂[5-6]。而改性后的Hβ沸石分子筛酸性更强。笔者采用酸改性的Hβ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以油酸和正丁醇为反应原料,考察了催化剂改性条件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1 实验

1.1 原料和试剂

油酸(AR,沈阳新兴试剂厂)、正丁醇(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AR,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盐酸(CP,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2 催化剂制备

分别配 置浓度为 0.01、0.05、0.1、0.2、0.3 mol/L的酸溶液,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Hβ沸石(Hβ沸石按文献[7]的方法制得)和配置好的酸溶液(每1 g Hβ沸石加入10 mL酸溶液),恒温搅拌一定时间后抽滤,水洗至中性,110℃下烘干,于马弗炉中焙烧后装袋备用。

1.3 酯化反应及分析方法

油酸与正丁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油酸丁酯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一定酯化反应条件下,以油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酸改性Hβ沸石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油酸丁酯,反应在带磁力搅拌和油浴加热的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前后按时从反应釜中取样分析。油酸的转化率可由体系酸值的变化情况来表示:

其中体系酸值根据GB/T 1668—2008《增塑剂酸值及酸度的测定》的方法来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对比实验研究

分别以β沸石、Hβ沸石、0.3 mol/L HCl改性Hβ沸石、0.3 mol/L H2SO4改性Hβ沸石(酸处理条件相同)为催化剂,与空白实验做对比实验研究,考察不同催化剂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催化剂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由于β沸石表面存在酸性中心,对油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由文献[8]可知,酯化反应主要在Hβ沸石的强B酸上进行。而β沸石经氨交换后形成Hβ沸石,酸量及酸强度增大,同时还会增加B酸量[9],所以对酯化反应会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将Hβ沸石进行酸改性后,可有效改善其孔道结构,同时提高其硅铝比,增加酸强度[10],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硫酸改性后的Hβ沸石催化剂比盐酸改性后的Hβ沸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好,可能原因:1)因为硫酸为二元酸,改性后使Hβ沸石表面酸性更强;2)因为SO42-与Hβ沸石表面的基团作用,产生新活性位,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11]。

2.2 酸浓度的影响

将 Hβ 沸石分别用浓度为 0.01、0.05、0.1、0.2、0.3 mol/L的硫酸溶液处理,固定其他改性条件不变,考察了不同硫酸浓度改性的Hβ沸石催化剂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

当硫酸浓度较低时,主要去除Hβ沸石骨架中的过渡态铝及非骨架铝;当硫酸浓度较高时,主要去除Hβ沸石骨架中的骨架铝。由文献[12]可知,骨架铝影响B酸量的大小,骨架铝的含量越小,B酸量越小;而非骨架铝影响L酸量的大小,非骨架铝的含量越小,L酸量越小。由图1可知,当硫酸的处理浓度小于0.1 mol/L时,主要去除Hβ沸石骨架中的过渡态铝及非骨架铝,Hβ沸石经过较低浓度的硫酸处理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晶型结构,还可以疏松其孔道,从而使其催化活性提高;当硫酸的处理浓度大于0.1 mol/L时,主要去除Hβ沸石骨架中的骨架铝,此外还有非骨架铝及过渡态铝,使B酸量减少,导致催化活性下降。随着硫酸的处理浓度继续增大,会破坏Hβ沸石的孔道结构,降低催化活性。当硫酸的处理浓度为0.1 mol/L时,此时油酸转化率较高,可达51.4%。因此,实验选择适宜的酸浓度为0.1 mol/L。

图1 酸浓度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2.3 酸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的影响

分别设定酸处理时间为 0.5、1、2、3、4 h,固定其他改性条件不变,考察酸处理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当酸处理时间小于2 h时,随着酸处理时间的增加,油酸转化率会逐渐增大,这是由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Hβ沸石逐渐脱除骨架中的过渡态铝及非骨架铝,同时产生二次孔道,增加孔容及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当酸处理时间大于2 h时,随着酸处理时间的增加,油酸转化率略有降低,可能由于酸处理时间较长,使Hβ沸石脱除的铝覆盖在其表面,降低其表面酸性,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随着酸处理时间的增加,Hβ沸石的表面被脱除的铝覆盖得越来越严重,并且会堵塞表面孔道,使其催化活性越来越低;而当酸处理时间为2 h时,油酸的转化率较大,可达52.3%。因此,实验选择适宜的酸处理时间为2 h。

分别设定酸处理温度为 50、60、70、80、90 ℃,固定其他改性条件不变,考察了酸处理温度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2 酸处理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图3 酸处理温度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由文献[13]可知,不仅酸处理浓度对Hβ沸石脱除骨架中的铝有影响,而且酸处理温度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酸处理温度的升高,Hβ沸石脱除骨架中的铝越来越明显,但当温度过高时,使Hβ沸石骨架中的铝脱除较为严重,破坏其孔道结构,降低了催化活性,同时还会降低Hβ沸石的结晶度及水热稳定性。因此对Hβ沸石进行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温度。从图3可以看出,当酸处理温度小于70℃时,随着酸处理温度的升高,油酸转化率会逐渐增大,这是由于随着酸处理温度的升高,Hβ沸石脱除骨架中的过渡态铝及非骨架铝越来越明显,增加孔容及其比表面积,同时产生二次孔道,使其催化活性得到提高;当酸处理温度大于70℃时,随着酸处理温度的升高,油酸转化率会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酸处理温度过高,使Hβ沸石骨架中的铝脱除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Hβ沸石的孔道结构,同时还使脱除的大量铝覆盖在了Hβ沸石表面,降低其表面酸性,导致催化活性降低。当酸处理温度为70℃时,油酸的转化率较高,可达53.4%。因此,实验选择适宜的酸处理温度为70℃。

2.4 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影响

分别设定焙烧温度为 350、400、450、500、550℃,固定其他改性条件不变,考察了焙烧温度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由文献[14]可知,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Hβ沸石的表面酸量先增加后减小,在焙烧温度为450℃时表面酸量最大;而B酸量也先增加后减小,同样在焙烧温度为450℃时达到最大值。然而当焙烧温度大于500℃时,会破坏Hβ沸石的孔道结构。从图4可以看出,当焙烧温度小于450℃时,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油酸转化率会逐渐增大,这是由于酯化反应主要在Hβ沸石的强B酸上进行,当焙烧温度小于450℃时,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B酸量逐渐增加,所以其催化活性会逐渐增大;当焙烧温度为450℃时,油酸的转化率有较大值,此时B酸量最大,催化活性最好;当焙烧温度大于450℃时,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油酸转化率会急剧降低,这是由于当焙烧温度大于450℃时,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B酸量逐渐减小,导致催化活性降低,而当焙烧温度大于500℃时,油酸转化率急剧下降,这是由于焙烧温度大于500℃,破坏了Hβ沸石的孔道结构,使催化活性降低较为明显;当焙烧温度为450℃时,此时油酸转化率较高,可达57.1%。因此,实验选择适宜的焙烧温度为450℃。

分别设定焙烧时间为 2、3、4、5、6 h,固定其他改性条件不变,考察了焙烧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图4 焙烧温度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图5 焙烧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油酸转化率会先逐渐增大然后再略有降低;当焙烧时间为4 h时,油酸的转化率有较大值,此时油酸转化率为58.8%。当焙烧时间短时Hβ沸石的催化活性较低,焙烧时间较长时催化活性较好,但焙烧时间过长会降低Hβ沸石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焙烧时间短,改性后的Hβ沸石焙烧不完全,导致表面活性中心少使催化效果差;焙烧时间长可能会破坏SO42-和催化剂中Al2O3形成的新的活性中心,导致催化活性降低。当焙烧时间为4 h时,油酸的转化率有较大值,说明此时催化剂活性较好。因此,实验选择适宜的焙烧时间为4 h。

3 结论

1)与β沸石、Hβ沸石及盐酸改性Hβ沸石催化剂相比,硫酸改性后Hβ沸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并且硫酸改性后的Hβ沸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2)实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酸浓度为0.1 mol/L、酸处理时间为2 h、酸处理温度为70℃、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4 h。此时油酸转化率可达58.8%。

[1]朱蕾,孙瑞平.油酸丁酯的合成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9,28(5):116-118.

[2]吴洪特,于兵川,葛胜祥.以SnO/ZnO为催化剂合成油酸正丁酯[J].塑料助剂,2007(3):20-22.

[3]罗根祥,王婧,刘春生,等.磷钨酸铋催化合成油酸正丁酯[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23(3):44-47.

[4]郭永成,杨丽娜,沈健,等.含磺酸基的介孔分子筛SO3H-SBA-15 催化合成油酸丁酯[J].化工科技,2005,13(5):39-41.

[5]陈平.改性 β沸石合成丙酸异戊酯[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5(1):19-21.

[6]汤晓君.Al-β沸石催化合成乙酸辛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2):37-39.

[7]贾振,王尊海,姜翠玉,等.铈改性Hβ分子筛催化苯酐法合成蒽醌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9,38(9):1330-1334.

[8]胡秋凤,杜迎春.β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 2005,25(2):48-53.

[9]任冬梅.掺杂稀土金属的Hβ分子筛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在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2.

[10]沈剑平,李悦,孙铁,等.酸处理对 β沸石结构和酸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16(6):943-947.

[11]刘玉芝.沸石分子筛催化苯酐法合成2-甲基蒽醌反应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1.

[12]王克冰,项寿鹤,王敬中,等.不同硅铝比β沸石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J].石油学报,1993,9(2):7-11.

[13]张奎喜.β沸石改性及其在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J].抚顺烃加工技术,2001(4): 1-7.

[14]杨兴斌,何静,李峰,等.高温脱胺对β沸石酸性和结构的影响[J].石油学报,1997,13(4)99-103.

猜你喜欢

酸处理油酸沸石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蒸馏定铵法测定沸石粉吸氨量
花生中的翘楚――高油酸花生
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酸处理对页岩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球形与粉状4A沸石的锌交换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高油酸油菜与双低油菜的比较研究
酚醛树脂/混酸处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