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大风险是忘了初衷

2014-06-11马光远

商界评论 2014年5期
关键词:投行宏观经济调整

马光远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7.4%。比去年四季度7.7%的增长回落了0.3个百分点。尽管7.4%的增速高于此前机构和学者的预测,但在数据公布之后,关于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以及是否需要出台新刺激政策的讨论并未平息。

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处在经济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风险释放期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确很大。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度放缓,同比名义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创下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同时,在欧美经济回暖的情况下,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却同比下降。其他一些重要指标,包括发电量、铁路货运量以及PMI指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一些投行启动了新一轮看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之前,海外机构普遍调低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美国的高盛预测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只有6%,瑞银的陶冬甚至认为中国经济一季度的增速只有5%。统计局最终公布7.4%的数据尽管给了海外投行以有力的回击,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并未消除外界对中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的担忧。

是坚持年初制定的方针和目标,坚持改革的主基调,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还是重新回到“刺激”的老路,保一时的增长,的确考验高层的决心和勇气。这一命题在价值观判断上很简单,但在政策的选择上却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尽管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中国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不会出台短期刺激计划,但不排除在有关机构和行业的压力下,政府政策进行微妙调整的可能。

中国经济就增长周期而言,已经进入中速增长周期,经济增速将在8%以下,7%以上运行,这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决定的。7.4%的增长并没有糟糕到必须调整政策,如管理层真正追求“有就业的增长”,那就应该接受这个数字,并坚持既定的改革基调,而不是随着唱空者的指挥棒翩翩起舞。

对于立志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国而言,有无信心的关键绝不在于表面数字的漂亮,而在于能否在经济下行时不动摇地推进各项改革议程。

就民心、信心以及坊间的观察,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绝非增速下滑,而恰是因过于渲染经济增速而忘了初衷。这种风险起码有五:

一是刺激依赖症。无法接受每次经济的自然调整,对增速下滑“零容忍”,无法走出一下滑就刺激,一刺激就见效,刺激完了又下滑的“周期律”。二是不改革的风险。尽管三中全会确立了宏大的改革计划,但民间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是否因此恢复,取决于改革的执行力。目前民营企业家仍徘徊犹豫的关键是还没有看到改革强有力的推进。三是过去刺激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年初以来,包括超日债、信托在内的企业债务局部爆发,今年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债务导致的资金链条断裂的可能很大。四是房地产调整的风险。一季度的数据,无论是新房开工面积的暴跌,还是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面积的双双下降,都预示着房地产进入了敏感期,考虑到当前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密切关系,要警惕房地产调整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五是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困难。所谓中国经济困难,本质上是中小微企业困难,但政策对此似乎仍没有对症下药。

从中长期周期而言,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海外投行期待的“崩盘”,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系统风险却随时可能爆发,而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一再延误改革时机、一再采用不当的刺激政策所致。解决这些风险,不是以毒攻毒,再次采用刺激政策,而是痛下决心放弃刺激,重回改革正途。

是该放弃激素的麻痹,回归正确选择的时候了。摆脱刺激,埋头改革是现在时,而永远不要使其成为将来时。不能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但的确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挥霍和浪费。

[编辑 陈 曦]

E-mail:cx@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投行宏观经济调整
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结果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