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探析

2014-06-10江丽丽

课外语文·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真情课文语文

江丽丽

【摘要】语文教学是情感交流的坦诚与凝聚。它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课外知识与信息、教师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以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与学习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教师必须大力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一、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浪费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动、旁观的位置,而没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做学习语文的主人,他们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过程中是无奈的、乏味的、被动的。

语言文字是技能性很强的工具。掌握它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和实践,老师是外因,关键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对语文有兴趣,求知欲强,又肯花时间去钻研、去实践,水平才会有提高。有这样一件事,班中有位同学在一篇短短的作文中出现了十多个错别字,在批改时我给他一一圈了出来,发下本子后,他居然无动于衷,显然,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内部因素的问题。如何纠正他的态度?在评析作文时,我照着他的错字别字朗读着这位学生的作文,结果,学生们很快对我说:“错了! 错了!江老师,您把字读错了!”我说:“没错呀!作者写的就是这个字,我可不能违背他的意愿啊!”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这位学生却把头埋了下去。中午休息时他把作文本又给了我,此时,本子上的错别字都已订正了。

二、注重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人是有情感的,只要钟情于某个事物,就会有力量勇往直前,就会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当然也就能取得成效。

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强的内部动力,除了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责任感之外,教师还必须注重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空讲道理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把课上的有吸引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四年前,我收下了一名无人愿收的学困生,我依然记得当时他的语文成绩是36分,在跟随我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令我兴奋的现象,他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从原来的36分到毕业考试时的76分整整增加了40分,这对于他来说,要花费多少时间,克服多少困难,需要多少毅力,他的这一进步着实令我感到欣慰。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他取得进步的原因:第一是出于对我的感激,在无人愿收的情况下我收下了他,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第二是在他有点滴进步时,我总在班中表扬他。第三是觉得上语文课很开心,心情既兴奋又舒畅。不经意的这一善举,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培养了他热爱语文学科的情感。

学生的向师性是很强的,哪门学科的教师教得好,学生就趋向于哪位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争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质教学争取多一点学生热爱这一门学科,因为母语教学在培养民族感情、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人的一辈子都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因此,语文老师可谓重任在肩。

三、抓住文章的不同特点,教出每一课的特色

语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达到指定的目标。由于课文体裁不同,难易程度不一,教育对象不同,教学不能一个模式,应教出每一课的特色,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文章的个性特点,就会克服千课一式的毛病。课文各有特色,各有重点,教学时教师应把握特色,突出重点,就会一课一个样,学生就有新鲜感,学起来兴趣倍增。如果总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一课一式不是离谱的教学,它受到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分年级要求的制约。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借物抒情的散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方法是不相同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主要通过听、读、赏的教学方法来体会作者对柳树的讴歌与赞美。

要教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思路要开阔,不拘泥于文章的思路,要深入研究课文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背离文章的思路,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传递真情,呼唤真情

教语文,关键要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所蕴涵的真情和真意,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传递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呼唤起他们的真情,使学生学得难忘,学得感动。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然后用有声的语言来传情,如学习《大海中永生》时,诗中真挚的感情,火一般的诗句呼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心随着诗句而激荡,朗读起来荡气回肠,感情真挚,眼里噙着泪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除了诗句本身的魅力之外,更主要的是师生缅怀小平爷爷的那份情和意。教师进入角色,与作者一样倾注真情于语言,回忆起小平爷爷伟大的人格,非凡的才华,丰功的伟绩,情不能自禁,仿佛置身于十里长街,目送着远去的灵车。真情灌注于课文之中,课堂自然生辉。

语文教学是高难度的教学,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要使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显示出勃勃生机,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探究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有更多的人去研究祖国的语言文字。上述四个方面只是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成熟的体会,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在无涯的教海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编辑:龙贤东)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与学习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教师必须大力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endprint

一、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课堂上相当多的时间是被不合理地浪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浪费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动、旁观的位置,而没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做学习语文的主人,他们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过程中是无奈的、乏味的、被动的。

语言文字是技能性很强的工具。掌握它必须靠自身的努力和实践,老师是外因,关键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对语文有兴趣,求知欲强,又肯花时间去钻研、去实践,水平才会有提高。有这样一件事,班中有位同学在一篇短短的作文中出现了十多个错别字,在批改时我给他一一圈了出来,发下本子后,他居然无动于衷,显然,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内部因素的问题。如何纠正他的态度?在评析作文时,我照着他的错字别字朗读着这位学生的作文,结果,学生们很快对我说:“错了! 错了!江老师,您把字读错了!”我说:“没错呀!作者写的就是这个字,我可不能违背他的意愿啊!”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这位学生却把头埋了下去。中午休息时他把作文本又给了我,此时,本子上的错别字都已订正了。

二、注重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人是有情感的,只要钟情于某个事物,就会有力量勇往直前,就会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当然也就能取得成效。

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强的内部动力,除了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责任感之外,教师还必须注重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空讲道理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把课上的有吸引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四年前,我收下了一名无人愿收的学困生,我依然记得当时他的语文成绩是36分,在跟随我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令我兴奋的现象,他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从原来的36分到毕业考试时的76分整整增加了40分,这对于他来说,要花费多少时间,克服多少困难,需要多少毅力,他的这一进步着实令我感到欣慰。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他取得进步的原因:第一是出于对我的感激,在无人愿收的情况下我收下了他,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第二是在他有点滴进步时,我总在班中表扬他。第三是觉得上语文课很开心,心情既兴奋又舒畅。不经意的这一善举,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培养了他热爱语文学科的情感。

学生的向师性是很强的,哪门学科的教师教得好,学生就趋向于哪位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争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质教学争取多一点学生热爱这一门学科,因为母语教学在培养民族感情、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人的一辈子都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因此,语文老师可谓重任在肩。

三、抓住文章的不同特点,教出每一课的特色

语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达到指定的目标。由于课文体裁不同,难易程度不一,教育对象不同,教学不能一个模式,应教出每一课的特色,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文章的个性特点,就会克服千课一式的毛病。课文各有特色,各有重点,教学时教师应把握特色,突出重点,就会一课一个样,学生就有新鲜感,学起来兴趣倍增。如果总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一课一式不是离谱的教学,它受到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分年级要求的制约。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借物抒情的散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方法是不相同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主要通过听、读、赏的教学方法来体会作者对柳树的讴歌与赞美。

要教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思路要开阔,不拘泥于文章的思路,要深入研究课文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背离文章的思路,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传递真情,呼唤真情

教语文,关键要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所蕴涵的真情和真意,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传递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呼唤起他们的真情,使学生学得难忘,学得感动。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然后用有声的语言来传情,如学习《大海中永生》时,诗中真挚的感情,火一般的诗句呼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心随着诗句而激荡,朗读起来荡气回肠,感情真挚,眼里噙着泪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除了诗句本身的魅力之外,更主要的是师生缅怀小平爷爷的那份情和意。教师进入角色,与作者一样倾注真情于语言,回忆起小平爷爷伟大的人格,非凡的才华,丰功的伟绩,情不能自禁,仿佛置身于十里长街,目送着远去的灵车。真情灌注于课文之中,课堂自然生辉。

语文教学是高难度的教学,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要使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显示出勃勃生机,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探究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有更多的人去研究祖国的语言文字。上述四个方面只是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成熟的体会,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在无涯的教海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情课文语文
我用真情守护你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