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水平措施的实践和探索

2014-06-10袁东北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执法水平环境监察

袁东北

摘 要:笔者针对环境监察执法中存在的执法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和执法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转变执法理念、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不断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等具体措施,切实发挥行政执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察 执法水平 实践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14-01

环境监察执法是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必须做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和环保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加重,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水平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再分析环境监察执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发挥行政执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l 环境监察执法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察执法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①保护地方经济发展所出现的不正当行政干预,这不仅使执法行为难以完成,更难以执行违法后的处罚行为。②相关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导致具体执法过程经常碰壁。③执法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执法不规范,所用仪器设备落后,手段单一。④环境执法机制并不健全,环境执法的程序也不完善。

1.1 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相对滞后的,尤其是在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政策下,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敢于违法,因为罚款与经济利益是不对称的,由于执法人员可能形成利益链条,且有通融的可能。所以,有的企业对根本不重视环保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少用或根本不用污染治理措施,投入甚少,加之有的企业领导与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搞关系,行政干预情况时有出现,执法行为难以真正到位,滋长了企业的侥幸心理,出现比较严重的排污行为,如果放任自流后果较为严重。

1.2 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盲目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甚或出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根本不重视环境保护,致使这些地区出现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事业严重受挫,难以做到经济社会的健康长足发展。个别企业有的具有相应的治污措施,为了了减轻运行成本和经济负担,出现“你查我开,你走我关”的现象,做表面文章。

1.3 执法效果欠佳

首先表现为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能力有限。在执法过程中,需要执法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熟悉产生污染物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况且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过程,要做到熟知于心是很难得,当然影响其执法能力,削弱了应有的执法效果。其次,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强制性不强,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表现在立案查处相关企业后,企业没有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罚金迟迟不缴纳,久之企业可能对环境监察执法流于形式,继续向外环境中排放超标污染物。

2 提高执法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执法能力。要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针对具体案例探讨执法的要点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双提高。②在优化人员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传、帮、带”水平。要根据本地实际,合理选择不同的专业人员进入执法队伍,发挥高素质人才和不同人员的优势,针对各自的缺陷,通过重点“传”、侧重“帮”和针对“带”的方式,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逐步提高专业技能。③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同时,细化分工。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制,并进行细化分工,选择合适的人员执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2.2 不断转变执法理念

执法工作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按照“依法行政、程序规范、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提高执法水平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之目的。执法理念的转变包括:

变“重收费、轻监管”为“收费与监管并重”。现场监管是环境监察执法的基本形式,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全面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首先,要严格现场监管,足额征收排污费。收费不是目的,关键在于通过监管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这要求执法人员要定期不定期深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在深入了解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最好以暗访的形式,深入排查污染物排放情况,比较是否存在瞒报、漏报问题,做好核定工作,并保存证据,达到足额征收排污费的目的。同时要加强预防性监管,详细排查现场环境,避免和预防环境问题的出现,降低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率。另外,要依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专项行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严厉打击和惩罚违法排污行为。

变粗放型监管为精细化管理。执法人员要深入研究企业环评结果和批复要求,深入企业调查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全程监管重点企业,最好利用监控设施,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监管,切实保证监管效果。

变重检查为长效监管机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我国三大环境保护政策。可见,在重视日常检查的同时,更应重视加大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管力度,对可能出现的污染及早发现,并采取得力措施消除隐患;对污染企业应做到防治结合,在落实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重视预防新污染,防止死灰复燃,强化整改监督,切实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2.3 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执法人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直接影响整体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执法人员要树立优质服务意识,为企业着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环境监察工作的社会认同感。

2.4 不断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教育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通过全民教育使公众和各级决策者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能力和自觉性。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和谐,使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公德,形成社会舆论,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青山碧水和沃土。

环境监察执法活动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沟通与协调,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转变执法理念,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切实发挥行政执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执法水平环境监察
涟水县首创“开门审案” 提高执法水平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新形势下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如何提升执法水平
提高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水平的探讨
关于环境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排球裁判员注意类型与其执法水平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