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凤翔县草木编制工艺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

2014-06-10张欣常艳

艺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凤翔工艺发展

张欣+常艳

摘 要:通过对陕西省凤翔县传统草木编制工艺现状的走访与调查,本文在对当地草编五年(2012-2016年)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 凤翔 草木编制 工艺 发展

凤翔县位于陕西关中盆地西北部,在我国最早论及地理的典籍《禹贡》一书中,称凤翔为“雍州之域”。 凤翔草木编制工艺(以下简称“凤翔草编”)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据《凤翔县志》记载,凤翔草编工艺起源于北宋时期,是凤翔农村世代相传的一种家庭副业,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7年,经当地文化部门申报,凤翔草编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 现状

2013年夏秋之交,项目组成员赴凤翔对凤翔草编目前的发展现状、从业人员等进行了调研和了解,基本对凤翔草编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次调研活动主要有以下收获:

1.凤翔草编的制作方法、分类及艺术特色

凤翔草编早些时候是由当地妇女利用农闲时间以当地盛产的小麦秸秆、马莲草叶或柳枝、藤条为原料,选取茎节主干部分制成生产生活用品、装饰用品、节日礼品等。这一技艺目前在当地个别地区已形成了产业,部分中青年男子也加入了从事草编技艺的队伍中。凤翔草编的编制方法大体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将制作原材料,如小麦秸秆按粗、中、细和中、长、短进行分类并入水浸泡,使秸秆柔韧棉软,便于弯折;二是最重要的环节“掐辫子”。即编织艺人以四根秸秆或七根秸秆为一组,根据心中计划好的构想编出直角辫、犬牙辫或拐角辫三种样式,后将以上三种样式穿插或组合,一件草编作品基本成型;三是草编作品的收尾工作,即缝底、收边;四是上把、装饰(如上色、点缀等),至此一件草编作品即宣告完成。

凤翔草编做工精巧,造型美观,样式新颖,经济实用。经不断创新和开发,目前有200多个品种。凤翔草编按其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生活用品:如草帽、草提篮、草墩(坐垫)、门帘、蚂蚱笼子、牲畜眼罩等;

(2)装饰用品:如屏风、壁挂(配有山水、人物、花草、风景等图案);

(3)节日礼品:如丹心桃、九角星、十二生肖挂件等。

在当地,许多草编成品都被农户搁置家中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用具发挥了实用功能,比如用草编编制的屏风、草帽、门帘、坐垫等在当地农户家中随处可见,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2.凤翔草编艺人分布情况和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走访凤翔县文化馆后得知:凤翔草编主要分布在凤翔县境内的董家河乡、范家寨乡、糜杆桥镇、田家庄镇及其周边地区,其余乡镇只有零星分布。在这次调研活动中,笔者主要深入凤翔县城关镇行司巷和董家河村进行了考察。

在凤翔县城关镇行司巷内,聚集了许多从事草木编制的艺人。在巷内可以看到,许多住户门外都挂满了五彩缤纷的草编作品,一些艺人还坐在门口正在编制草编。这里的草编技艺以杨氏一家最为出名。从杨家第四代传人杨全省的口述中得知,目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杨全省为杨氏草编技艺第四代传人,1976年开始从杨福星和张玉珍老人那里学得草编技艺,并已将这一技艺传授给了妹妹杨春丽。目前,在凤翔,杨全省的草编已形成了规模,并屡获殊荣。最主要的成就是2006年,他的草编作品“十二生肖挂件”被选为国家个性化邮票主图。杨全省的草编作品目前已远销日、美、英、丹麦、瑞典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年收入数十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的部分农户也将草编技艺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通过客户上门订购、网络销售等方式进行出售,也换来了不菲的收入。

在董家河乡董家河村,也集中着一批从事凤翔草编的艺人,约有近百名,这些艺人大多在40岁至60岁之间,传承方式多为父母传承,和凤翔县城关镇初具规模的凤翔草编产业化相比,这里则稍显冷清,艺人们的作品多是由凤翔县贸易公司或当地商贩购买,专程长期登门定购的外地客商很少。

以上两地是凤翔草编技艺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县域内其余地区,草编艺人也有零散的分布。据凤翔县文化馆干部介绍,目前凤翔草编艺人有1200余人,除杨全省等百余名艺人以草编技艺为主要经济来源外,其余艺人多是在农闲时分作为消遣来从事草编技艺,他们的草编产品多用于馈赠亲友或在自己家中使用,多余的草编产品才自己零售,或被凤翔县贸易公司回购后对外销售。目前,在当地,草编技艺传承多为父母传子女的形式,儿女一般长至十余岁时,若没有外出打工或出外求学,一般就开始随父母学习草编技艺,传承方式属于在直系亲属内自然传承的方式。

3.通过实地走访后,我认为目前影响凤翔草编技艺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两方面:

(1)自然环境因素

近年来,小麦品种不断改良,先前用于草编技艺的长颈节高杆小麦品种已几乎绝迹,新培育出来的矮化小麦品种,总高度只有60至70厘米,其中可用于制作草编的部分也就40厘米左右。此外,作为传统草编技艺材料的马莲也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生长受限,采集起来费力费时,此外由于售价过于低廉,导致数量稀少。生产原料的相对匮乏直接对凤翔草编的大规模生产形成了制约。

(2)社会因素

凤翔草编由于全是手工制作,有些精细环节机器化生产难以代替,因此产量有限。此外,由于凤翔草编多为赏玩之物,造型简单,规格较小,所以价格普遍低廉,利润不高。在目前追求经济效益的利益驱使下。目前在当地,除了少数销路已经打开的艺人外,大多数草编生产者生产的作品数量不多,销量不大,由当地政府主导的、统一的产销模式尚未形成。此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当地妇女的就业门路越来越广,外出打工的妇女越来越多,草编技艺已不再是她们为数不多的从业选择。

二、凤翔草编技艺的保护发展措施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得知。为抢救保护凤翔草编技艺,凤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凤翔草编五年(2012-2016年)保护规划,并指派相关部门分别负责该规划的实施、管理、督导和检查工作。该规划大致内容如下:

1.以凤翔县董家河乡董家河村为重点,投资35万元建立凤翔草编原生态保护村,在该村建设凤翔草编原材料培育基地和草编技艺传习基地。另出资18万元,用于草编工艺品的征集工作;

2.在凤翔县文化馆设立凤翔草编工艺品展室,成立凤翔草编工艺协会。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凤翔草编工艺展,在各乡镇巡回展出,在扩大对外影响的同时扩大内部影响,激发县域内各地草编爱好者的生产热情;

3.建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的凤翔草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凤翔县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发展凤翔草编产业。县政府每年向凤翔草编项目拨款一万元保护经费。同时投资12万元,成立凤翔草编工艺开发公司,做好研究开发和营销策划工作和科学的生产、推介、营销体系,提高凤翔草编的销量,加快凤翔草编产业化步伐;

4.投资9万元,定期举办凤翔草编技艺培训班,邀请专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艺术培训,提高从业艺人的艺术素养,提升凤翔草编的艺术内涵。2013年至2014年间初步计划培养骨干艺人50人;

5.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排专业干部参与凤翔草编的保护、资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对凤翔草编鼎盛时期的情况和现状(包括流传范围、产品种类、从业人员等)进行摸底清查,建立比较完整的档案体系。

为确保如上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当地相关部门还确立了凤翔草编技艺保护工作的两大指导思想。即:

(1)民间艺人、传承对象、专家学者三者步调一致,建立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体系;

(2)传承、保护凤翔草编艺术与发展凤翔草编产业有机结合;

当地相关部门计划将凤翔草编技艺保护规划与凤翔草编技艺保护工作的两大指导思想相结合,以指导思想促进保护规划的落实,实现凤翔草编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凤翔草编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笔者对凤翔草编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政府对凤翔草编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和本人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线上的一些认识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凤翔草编艺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凤翔草编的艺术内涵和权威文化机构的认可度

从本次调研中可以看出。目前,凤翔草编的产品种类虽然不少,但在玲琅满目的作品之后,却存在着作品艺术内涵不足这样一个制约凤翔草编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目前所见到的凤翔草编成品中,生产出的产品,如十二生肖、草帽等,大多作为零售,用途多是注重实用性或作为一般居民身边的赏玩之物,且大型的、有吸引力的作品还不多见,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普遍较低。因此尚无凤翔草编被权威美术馆收藏的记录、报道或耳闻,权威专业收藏机构认可程度不高。而同为凤翔和其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技艺,凤翔木版年画和社火马勺脸谱被权威艺术机构或名人收藏的报道屡见报端,它们借此大幅提升了其艺术影响力。究其原因,就是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技艺本身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本身有着较深的艺术内涵。例如社火马勺脸谱多表现的是关中秦腔戏曲人物形象,而凤翔木版年画则以佳人爱菊、秦琼敬德、倩女寻梅等传统文化内容为作品题材,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因此,相关人士应在提高凤翔草编的艺术内涵上下功夫,使其成为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民间艺术佳品。

2. 产品创新

如何提高凤翔草编作品的艺术内涵,自然离不开产品的创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一词汇在各学科技术性分析论文中屡被提及,是专业技术学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这一现象也恰恰说明了创新的确是推动各技术学科发展的源泉。推动凤翔草编技艺在艺术内涵上的提升,既是创新,也是凤翔草编发展的必经之路。

就凤翔草编而言,提高其作品艺术内涵的方法,可以将凤翔草编作品与传统题材相结合,也可制作成组成套的、反映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题材或社会现象的草编作品。例如,目前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中陈列的“关中印象”系列泥塑作品,该作品将近千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穿插在市井街面的房屋、磨盘、道路之中,反映了上世纪解放初期关中地区的民俗风情。在2008年夏笔者赴延安的一次调研活动中,笔者在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展室内看到了一幅用剪纸形式展现出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一个用不同艺术形式展现同一艺术题材的例子。该图长约十10余米,高近一米,可以说是绘画版清明上河图的放大版,此幅长卷采用剪纸的形式加以表现,给观者以新鲜的视觉感和强烈的画面冲击力。以上两个例子或许能对凤翔草编在艺术内涵上的提升带来些许启迪。

凤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希望在继凤翔泥塑和凤翔木版年画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凤翔草编这一被称为“女人手”的民间传统技艺能够推陈出新,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内涵,迎来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凤翔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M].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2009.

[2]张金庚.草编生产技艺[M].轻工业出版社,1983.

[3]谭红丽,战国.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草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凤翔工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Birkhoff symmetry and Lagrange sym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