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星宽水墨重彩的和谐之韵

2014-06-10江小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

江小龙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论武星宽水墨重彩的和谐之韵

江小龙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民族的迁徙融合,外来文化的交流都给这个灿烂的国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经过几个世纪的吸收与转化,形成了如今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脉络。而今如武星宽、王朔、莫言等“大家”的创作源泉也都是植根这中华大地,他们的思路与作品是对天人合一抽象的解释与追求。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简而言之,还要归于对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融合;天人合一;创新

一、气韵由心生

中国当今飞速的发展,不仅在于对科学与技术的追求,还要归因对文化的总结与创新。中华大地从来就不缺乏创作题材,需要的只是独特的思路与见解,而这与个人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武星宽教授,蒙古人也,从头到脚无不透着艺术家的气质。发丝的自然蜿蜒与乖张的鬓角连成一片,好似银装素裹。五官更是棱角分明,微微上翘的浓眉下,一双善辩世事的炯炯大眼赫然显现,素色的衣着下裹藏着是那9尺的伟岸之躯,笔直的腰杆,气定神闲,这俨然已是一副精彩的画作。十二三岁的时候,拜当地喇嘛庙里的活佛为师,跟随蒙古喇嘛画师画唐卡经书插图,唐卡艺术的严格规范和精细风格以及大胆的用色,给年少时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积攒了丰富的艺术语言,蒙古的草原文化带给他深深的影响是无法浅析的,广阔的视野,驰马飞腾的感受都能在画作中有所表现。

二、见木易林

“仰观宇宙心自大,俯视大地眼亦宽”,这是笔者初窥武星宽教授作品的感受,一股天地之浩气由自心生,丰富的色彩肌理呈现,鲜明的色彩搭配,宏远的布局构图,中国的大好河山一时净收眼底,笔者只怪自己视野之浅,言语之薄,感官之顿,思绪之杂,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其奥秘,而神却已自游其中,感叹的同时,也反映出武星宽教授,学识之渊博,心胸之广阔,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苍白的宣纸上,看似随意的笔触却透显出刚毅、沉稳以及背后的文化底蕴,仿佛在述说着一段难忘的故事。鲜艳的色彩搭配,一眼望去给人突兀、辗转的意境,然而再眼望去,却又那样的和谐,点点笔触和大面的色块形成了对比,墨色与亮彩又形成了对比,在这其中又有深浅层次的变化和笔法的抑扬顿挫,无不显示出画家的高超禀赋,构图的宏远大气,聚散的排列与对比,更显示了设计大师的视觉经验。早在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大师们就提倡美术家从事设计,武星宽教授或许正是感受到了这一点的重要,他的画作显示出设计的味道,设计之中也表达着绘画的意境,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蒙汉韵味,把对山川自然的感受升华到了一种文化情结上。

三、神移墨趣

山水画在描摹山川时着重在于对脊转峰回的衍喻,而风水天道观正是这一观点的蓝本。中国山水画从东晋形成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古朴拙逸历经朝代的更替与文人雅士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情趣。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泼墨,都带有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并演变成为一种共通的哲学观即“天道观”——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武星宽的水墨重彩画本着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态度,全面、客观地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弘扬了民族文化,体现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富有时代风貌,且汲取了传统工笔和写意山水画的创作特点,通过对多学科经验总结和交融来达到对材质运用、技法及思维模式的突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现语言。如武星宽《禅云吉地》的天空,气运神韵,势态苍穹,固定的程式中显现出变化无常,体现了人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及对天的敬仰。在上古时代,由于对“天”运行的规律的理解,萨满信仰中以气运为天地基本要素的宇宙解释理论成为上古时期的标志。“轴心”时期的欧洲把清浊彻底二分,天地对立,在宗教上神人彻底分裂,在哲学上则唯心与唯物不可调和。在印度则以名实,宗教上神人一体,梵我互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中国却在“一生二”之后对了“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维,这个“第三者”即是天地之间运行的气。万物有灵的灵,实为万物的精气。艺术家作为集大成者,特别是山水画家往往也深谙风水理论。武星宽同样也将艺术绘画中的禅悟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他通过对蒙元和汉代的文化元素的解构与重组,加之以禅理和对“天道观”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演绎。

文化元素一般是对一个社会抽象精神的升华总结,源自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发展阶段。元朝统治者靠着武力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形成了他们尚武,粗狂,豪放的性格,这在审美意向和审美表现上也体现出一种凌驾于其他文化上的动势,这和以儒学为宗,以静制动的汉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武星宽的作品则很好的吸收了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文化符号,这些元素所体现的精神信仰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对天、地、人关系的审视与思考,是对“天道观”天人合一观念很好的传承与发扬。这种以意境和思维结合的理想境界正是当今人们需要不断开拓和继承的。

四、结语

综观当代的艺术纷华繁缛,让人眼花缭乱,却很难让观者产生共鸣,究其原因是对自身文化内涵研究的缺失。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一直都是文艺界乃至中国的核心。我们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元素促就了我们灿烂的文明,但对天的崇敬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却是恒古不变。周易天道观的思想内核俨然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

[1]王育武.中国风水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

[2]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上海三联书店,1996.

J222

A

1005-5312(2014)08-0184-01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