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TT崛起改写产业格局运营商角色重定位遇阻

2014-06-09左岸

通信世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收费运营商用户

本刊记者 | 左岸

OTT崛起改写产业格局运营商角色重定位遇阻

本刊记者 | 左岸

面对OTT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强势崛起,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于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正逐渐丧失。未来,旧富们如何面对新贵的竞争,又如何放下身架与其展开合作?

OTT给运营商带来的冲击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传统运营商的危机感从未曾像今年这样强烈过。从推出针对OTT的融合通信业务,到不少高管跳槽到虚拟运营商,再到近日行业内出现了关于运营商“人到中年”的讨论,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在运营商中蔓延开来。

毫无疑问运营商的产业主导地位正在丧失,但OTT是否真的如同洪水猛兽,以及虚拟运营商是否竞争大于合作,这些问题仍值得探讨。而在当下,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在新的产业格局中重新寻找自身定位,并与OTT和虚拟运营商建立恰当的竞争合作关系。

主导地位渐丧失

曾经作为通信产业链主导者的电信运营商,其对产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一步步丧失。

一度仰仗着运营商的分成才得以生存的互联网企业,如今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茁壮成长,不仅脱离了对传统运营商的依赖,并且对运营商的收入构成了威胁。

终端厂商过去生产的手机大同小异,现在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把握,从而牢牢地吸引住了用户,掌握了通往用户的另一个入口。

随着虚拟运营大幕的开启,运营商环节新添了30多个竞争者,曾经只有三家竞争者的时候就打得焦头烂额,现在30多家新手的加入更让运营商感受到了压力。

在主导地位丧失的同时,运营商面对的经营环境也不宽松。国资委提出了运营商三年内降低400万元营销费用的要求,“营改增”的执行又使得运营商税负和成本压力陡增,而作为国有企业,运营商对于推动GDP增长和降低CPI指数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内外交困之下,运营商意识到,依赖传统的电信业务,因循原有的运营模式,必然会路越走越窄。

转型成为运营商必由之路,对于如何转型业内有两种典型观点:一是做好流量经营,回归“管道”;二是巩固原有阵地的同时积极拥抱OTT朝阳产业。

如果回归“管道”的角色,运营商就会丧失对最有价值、最有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掌控,所得到的只是附加值很低的管道收入,因此运营商并不甘心只做好管道经营,而是试图搭上快速前进的OTT列车,在OTT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2014年1~6月,行业发展对话音业务的依赖持续减弱,其中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提高至57.1%;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125.6%,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有效扭转了语音业务下滑的不利局面。

可以看到,进入4G时代后,推动电信行业转型的主体力量已不是电信运营商自己,而是OTT厂商,拥抱OTT已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并未搭上快速前行的OTT列车

拥抱OTT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共识,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电信与网易合资做易信,并在今年探路混合所有制,意在通过合资方式将互联网血液引入传统电信肌体;此外,中国移动在广州设立的移动互联网基地,联通和电信各自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运营商在OTT领域的尝试。

然而,运营商目前对于OTT的尝试难言成功。以即时通信产品来看,之前推出的Jego和飞聊基本销声匿迹,中国电信的易信也远不能和微信比拟。

从市值来看,2013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总收入只有电信运营商的20%~30%,净利润数与电信运营商旗鼓相当,总市值已经远超三大运营商。电信运营商虽然一只脚踏进了互联网产业通道,但是并没有搭上这艘飞速前进的快车。那么,其中症结究竟何在?

首先,运营商并不缺乏人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基本素质过硬,学习能力较强,转向移动互联网也不是难事。其次,运营商也不缺资金,三大运营商无论是收入还是现金流都在互联网公司之上,有足够的财力去尝试移动互联网新领域。

硬件装备良好的运营商,之所以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节奏,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方面存在不足。

面临机制体制障碍

互联网世界瞬息万变,要想适应这种环境,互联网企业就要具备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快速迭代的特点,而传统的运营商奉行重资产、高投入、大产出的模式。并且传统的通信业追求较高的通信质量,与互联网尽力而为的机制截然不同,这种模式固然保证了通信业务质量,但是也决定了通信运营商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要经历漫长过程,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远不如互联网企业来的快速和直接。

而移动互联网的机遇稍纵即逝,一个有意思的APP游戏,活跃的时间可能不过一两天时间,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而传统运营商流程长、速度慢,其组织方式、思维模式显然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节奏。运营商内部的PPT文化和汇报请示的机制,都有可能耗尽创新者的热情,将好的创意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外,通信业也缺乏互联网业务的创新机制。互联网业务不完美、快速迭代、敏捷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员工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而企业也要建立鼓励员工去冒险、去试错的机制。目前互联网企业在鼓励员工创新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激烈和保障机制,运营商在此方面则仍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在员工的基本收入上,还是创新成功后的激励上,运营商都无法和互联网公司相比。

最重要的一个挑战是,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应互联网需求。OTT的收费原则是,对于用户刚需基本采取免费模式,刚需之上的特殊需求收取费用。与OTT不同的是,基础运营商主要依靠向用户直接收费来盈利,并且收费的都是那些用户刚需的业务。虽然运营商也在探索后向收费机制,但是仍在摸索之中,尚未具备规模推广的可能。

在参与OTT的竞争后,电信运营商是否要对用户收费?如果收费,用户自然会抛弃运营商而去;如果免费,运营商如何补贴巨大的网络建设成本?

拥抱OTT,运营商需要去电信化思维和引入互联网基因,然而这牵扯到顶层设计、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前路多艰,说易行难,运营商还要且行且珍惜。

猜你喜欢

收费运营商用户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