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文化生活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4-06-08罗树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跨文化留学生

罗树林

(1.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三亚572022;2.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一、留学生文化认可与国际旅游岛文化优势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留学生教育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母语国家和目的语国家两种相异的文化之间会引发多种关系,这些关系是互补还是相斥,取决于留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是否认可。文化认可是一种心理上的欣赏和接受,虽然并不一定代表他们会效仿这种文化。我们这里的“文化认可”是大众意义上的,与文化人类学上的术语“文化认同”是有区别的。乔森纳·弗里德曼认为:“‘文化认同’指的是给定人群的一组有特征的属性,有个体性的体验式文化认同,也有族群性的社会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其实是把族群文化归类。”[1]简单来说,我们这里的“文化认可”是“求同存异”,而“文化认同”的则是“辨同别异”。文化认可也是衡量一种文化地位高低和口碑好坏的标志。文化认可对留学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刘珣认为:“经过理解和适应,留学生往往对这种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甚至更热爱这种文化。另一方面,如果确实无法理解或适应,就有可能放弃这种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2]126舒曼(J.Schumann)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掌握的程度。”[2]177

毋庸讳言,留学生对国际旅游岛的文化认可度,将会对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旅游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文化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走国际化发展路子,不但可以为海南带来大量的海外游客,同时也给海南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海南旅游文化虽种类繁多,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刘荆洪指出海南旅游文化大致可分为12类:“名城聚落文化、市县村寨文化、山水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文物旅游文化、宗教旅游文化、民俗旅游文化、饮食旅游文化、文学旅游文化、工艺旅游文化、戏剧歌舞文化、科普旅游文化。”[3]2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公认的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文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热带旅游文化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热带植被、热带水果、热带避寒、热带游泳等一系列资源优势,都是全国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留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热带旅游观光,品尝热带水果。海南寒暑皆宜,是健康养生和体育锻炼的好地方。

(二)海洋旅游文化

海南空气清新,碧海蓝天,称得上是一片远离工业污染的净土,被人们誉为“健康岛”和“长寿岛”。海洋观光产业、海鲜饮食产业、海上体育产业(如冲浪、帆船、潜水等)、海洋工艺产业等等都是吸引国外游客和留学生的重要因素。

(三)民俗旅游文化

方鹏认为,早在一万年前,海南先民就栖息在海南岛上了,有三亚落笔洞遗址可以为证[4]。海南岛目前还居住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具有一定的少数民族习俗资源优势。此外,宗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民俗。刘荆洪指出海南有四大宗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多元的宗教文化也可算一种文化魅力。”[3]147而如何围绕海南特色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打好“旅游文化”这张牌,去赢得留学生的整体文化认可,将成为海南留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道任重道远的艰深命题。

二、留学生文化冲突与国际旅游岛文化问题

吴为善、严慧仙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5]。从本质上讲,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蔡荣寿、金芳颖认为,“文化差异是产生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的重要原因”[6]。笔者综合了三篇针对海南留学生文化生活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①许培栓,林云,宁波《在琼留学生适应状况与管理对策》,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杨军《海南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张磊,罗丽娟等《海南高校留学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建议》,载《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年第6期。,并结合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海南留学生教育工作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校层面

三篇文章均提到高校需要在硬件、软件、管理三个方面加以改进。许培栓的结论是“很多留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措施只是基本满意”[7]。杨军的结论是“留学生教育层次结构亟待调整及优化”[8]。张磊调查统计结果是:硬件方面,64%的留学生满意住宿,36%的留学生不太满意;38%的留学生表示,学校的图书馆找不到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外文书刊;有61% 的留学生表示不满意留学生网站建设,22%的留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只有17%的留学生表示满意。在教学水平方面,58%的留学生选择教学方法需提高,42%的留学生选择教师的外语水平需提高;在管理方面,74%的留学生认为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9]。

(二)政府层面

许培栓调查问卷的结论是“对于海南的公共卫生环境和公共秩序很不满意”[7]。杨军的结论是“财政投入体系显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8]。张磊120份调查问卷则对这一项没有进行统计。

(三)社会层面

许培栓调查问卷的结果是:“82%的留学生闲暇时都和本国的同胞或者同班同学在一起,他们很少和中国学生接触”[7]。杨军的结论是“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来琼学习的对外宣传上做得不够”[8]。张磊的统计结果是“59%的留学生和中国师生仅有一点点沟通,沟通较多的仅占28%,13%的留学生选择很少或非常缺乏和中国师生的沟通”[9]。

我们对上述三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概括,把得到的定性分析结论列于下表:

表1 国际旅游岛高校留学生文化生活问题调查问卷定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跨文化冲突可能由经济、政治、文化差异和社会认同等多种因素造成。人们无法避免冲突,但冲突本身不一定仅仅是交际的障碍。戴晓东指出:“如果我们处理得当,它能加深交际双方的理解,使交际富有建设性;相反如果我们不具备管理冲突的能力,冲突就会恶化,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10]152。因此,而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建设者们要做的,就是关心和帮助留学生,让他们尽量减少文化冲突,尽快能适应海南本土文化。

三、留学生文化适应与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

跨文化交际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1]124。而文化认可、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可以说是在这几个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方式。一般地,蜜月期大致对应的是文化认可,挫折期大致对应的是文化冲突,调整期对应的是由文化冲突逐渐发展到文化适应的过渡状态。跨文化交际理论不仅要解释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问题,还要解释如何调整和适应并达成共识的问题。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交际双方相互谦让、相互调整,彼此都发生改变。而文化适应策略是指移民在新社会作文化调整时选择的方法,一般包括态度和行为两个要素。戴晓东认为:“移民们在进入新社会时,他们主要有四种适应的策略,如果他们希望融入主流社会,一般会选择融化或整合;如果他们希望保持原有文化身份,一般会选择分离或边缘化。”[10]172显然,前两种方法更有助于留学生达到或完成文化适应。

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可以宏观布局,共同培植、树立良好的旅游文化国际形象。首先,应该打造“安全之岛”,坚决打击和杜绝类似“三亚宰客门”中“三个菜被宰四千元”之类的犯罪事件发生,把维护旅游岛的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让安全工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应该打造“文明之岛”,从点滴做起,比如城市卫生、市民陋习也牵涉到海南的形象问题。再次,打造“品牌之岛”。建立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切实推进旅游岛的开发建设。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从微观管理入手,为留学生营造“舒适之岛”和“知识之岛”。第一,留学生的衣食住行要时刻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生活开心。第二,留学生的知识学习要常抓不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增进辅导员管理,促进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接触与交流,促使其学习进步,以便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海南本地文化。第三,可以增设一门海南旅游文化课程。王国安、要英认为旅游文化课的开设不仅“有助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海南省情的了解,还有利于增加文化知识,更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11]。第四,加强留学生对国际旅游岛的宣传力度。许培栓[7]认为,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教育缺乏社会宣传。高校可以通过招生广告、宣传网站、宣传册和宣传栏等形式来宣传旅游岛。此外,还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宣传队伍,那就是留学生本身。如果能切实关心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让留学生在国际旅游岛开心生活、学习,他们会自愿加入到国际旅游岛的宣传行列中。这种现身说法往往最有效、最具说服力,也最具传播性和延续性。

[1][美]乔森纳·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8.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刘荆洪.海南旅游文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4]方鹏.椰岛寻踪:海南文化史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1.

[5]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1.

[6]蔡荣寿,金芳颖.跨文化交际通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68.

[7]许培栓,林云,宁波.在琼留学生适应状况与管理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17-18.

[8]杨军.海南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5):112-117.

[9]张磊,罗丽娟,韦玉敏,等.海南高校留学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6):37-38.

[10]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1]王国安,要英.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63.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跨文化留学生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酒店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