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大学生考证的证书选择及其动因研究

2014-06-06戴淑玲冯坚颖钟凯旭董玉婷

价值工程 2014年13期
关键词:考证大学生

戴淑玲+冯坚颖+钟凯旭+董玉婷

摘要: 基于广东省部分财经类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证书选择特征和考证动因。在英语类证书、财经类证书和技能类证书三种类型中,英语类证书的考证成功率最高,财经类证书的考证成功率排名次之,技能类的排在最后。在考证的宏观动因方面,英语类的证书对就业的贡献度最高,因而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利用交叉表与卡方检验分析考证微观动因,结果表明,个人因素中成绩是考证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子,家庭和学校因素对考证的影响比较有限。

Abstract: Based on survey of Guangdong Financial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rtificate selection and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English certification is the easiest one to get, the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ranks second and the skills certification is last in the three kinds of certifications. Moreover, the English certification is the one most highly contribute to getting a job. Therefore,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like to acquire it. Using cross tables and chi-square test microscopic, the individual factor to obtain cer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nd the factor of family and school is relatively limited.

关键词: 大学生;考证;就业因素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obtaining certification;employment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3-0003-03

0 引言

“考证热”已成为大学里的一种普遍现象。为应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证。张翠平(2008)对重庆大学等三所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调查对象表示参加过证书考试,14%的被调查者准备参加,只有6%的表示没有参加过也不准备。潘云华(2012)的另外一项调查也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平均考证次数为2.9次,平均每人考证费用为726.35元,平均目标证书为4.15个。其中,89.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存在“考证热”现象,60.6%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考证现象“热”并盲目。“考证热”的成因是什么呢?张胜利(2011)将其归咎为国家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青睐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证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齐亚飞(2011)更直接指出大学生对于考证是持工具主义的态度——是拼命地适应着外在的社会制度,追逐着外在的利益的结果。总之,对于“考证热”已有较深入探讨,但不足的是现有研究成果并未对财经类大学生考证过程证书的类型选择,及选择的动因进行深入考察。特别是对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财经高校来说,其证书类型选择及影响因素上是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触及。因此,本文基于对广东三所财经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广东财经类大学生考证中的证书选择特征及其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察。

下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设计:介绍自编问卷编制与设计的思路、调查方案、样本分布与数据分析的方法;第二部分是财经类大学生考证中的证书选择特征:基于数据展示广东财经类大学生证书选择的特征;第三部分是财经类大学生证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课题组对广东金融学院148名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预调查,了解在校生当前考取的证书及有意愿考取证书的类型,将考取人数最多的12类证书作为正式问卷的调查项目。正式问卷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调查考证现状,二是就业影响因素对考证的作用。根据相关的文献,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学习成绩、实践活动、社会资本以及学校资源。为探讨考证与就业的关联性,问卷设置了证书贡献度一项,用于探讨各类证书在被调查者眼中对就业有多大的贡献程度。证书贡献度用1分到5分来表示,5分为最高贡献度,1分为最小贡献度。

1.2 调查方法与样本分布 本研究以广东省三所财经类院校(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共发放1059份问卷,有效问卷994份。从各院校所占比例看,有效问卷中广东金融学院有487份,占49.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274份,占27.8%;广东财经大学有226份,占22.7%。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比看,男性259人,占总样本的26.1%;女性724人,占总样本的72.8%;这基本达到1:2.8的比例,符合财经类院校男女生比例。

1.3 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交叉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2 财经类大学生考证中的证书选择特征

2.1 证书分布总体情况 表1数据是1059名受测者的12类证书中考取情况,证书依次为: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驾驶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BEC(剑桥商务英语)、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小语种证书、TOEIC(托业)。endprint

2.2 证书分类情况分析 调研组将调查证书分为三类,为语言类证书、财经类证书和技能类证书。语言类证书包括英语四六级、BEC、TOEIC和小语种证书;财经类证书包括会从、银从和证从;技能类证书包括驾驶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和教师资格证。

从表3各类证书人均考证成功率情况看来,四级的人均考证成功率最高,达76%。六级排名第二,为32.6%。紧接着是技能类证书,计算机证书、驾驶证分别排第三、第四。而财经类证书会从、证从、银从的成功率分别为12.3%、5.1%、1%,排名分别为第五、第七、第十。

调查组猜测影响财经类证书考证成功率排名靠后的原因可能是:①就业趋向多元化。财经类学校的学生今后并不局限在金融行业内求职,因此考取英语类证书与技能类证书能为他们以后的求职提供更多的机会。②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考取英语类证书与技能类证书更能体现一个求职者的综合素质。

以银行从业资格证为例进行分析,调研组分析其在受测者考取证书中占的比例不大的原因可能有:一、受测者的样本分布不均,调研组所选择的调查对象并没有涵盖到已考取了银行从业资格证的;二、银行从业资格证含金量不高,而用人单位更加青睐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三、部分受测者表示银行从业资格证考取容易,门槛不高,所需专业知识不多,可以选择在需要之时才考取。

3 财经类大学生考证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

3.1 考证宏观动因:证书对就业的贡献

在本文调查中,英语类证书对于就业的贡献度最高。笔者分析,第一,越来越多的国家走进中国的各行各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大学生的眼中,认为英语证书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帮助的。第二,近年来,尽管教育部从未将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授予挂钩,部分高校仍规定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相挂钩。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2012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要求:在校期间(或证书有效期内)非英语类专业本科生学位英语课程成绩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425分及以上,或英语类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专业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学士学位。除了一些硬性要求,部分学校在英语类证书上也会表现出倾向性的态度,如对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高的班级进行表扬。在学校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努力地考取四、六级证书。

3.2 考证微观动因的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 调查结果表明,12种证书中,BEC、TOEIC、小语种、银行从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等五种证书在调查对象的考证行为中占比例较少,因此上述证书在进一步的卡方检验中不作分析。

大学生考证行为受到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生个人特征,包括性别、成绩、实习经历;二是家庭特征,包括父母对考证的态度;三是学校特征,包括班级风气、社团活动、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根据调查数据,将上述变量与证书的关联性进行交叉分析,并以卡方值来判断变量与证书的相关性,作为进一步分析财经类大学生各类证书考证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的依据。

本文用卡方检验来考察证书与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对于某一个证书与某一个变量,我们定义两者有关系时显著性水平a为0.05,即拒绝原假设的风险为0.05。如果卡方观测值的概率小于等于0.05,则认为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卡方观测值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是一个本不应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但却发生了,因此不得不拒绝原假设,断定列联表的行列变量间不独立,存在依存关系。(表4)

3.3 卡方检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3.3.1 关于考证的个人因素

3.3.1.1 成绩与英语类证书、财经类证书相关 卡方检验表明,大学生获得四级、六级英语与班级排名、班级考风、学校考证支持、父母考证态度、社团活动、兼职次数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成绩越靠前的大学生考证成功率越高。对比A类学生(班级排名前20%)与E类学生(班级排名后20%)的证书获取情况发现,A类学生人均考取的证书是一个人有2.4个证书,几乎是E类学生的两倍。这说明,英语类证书起到了信号显示的作用,考取英语证书能够显示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同学中较高的位置。同样地,卡方检验表明,会从、证从等财经类以及计算机二级证书考证成功率与成绩明显相关。

另外,技能性的驾驶证和普通话证书,在卡方检验中,它们的成功考取并没有与成绩有相关性。要获得这类证书只需要多加练习。

3.3.1.2 性别因素仅与证从、驾驶证与计算机二级等证书有明显相关性 在这筛选后的七个证书上,只有驾驶证与计算机二级证书的考取比例情况是有明显的差距。驾驶证上,成功考取证书的男性有26.5%,而女性为12.4%,两者相差14.1%。而计算机二级证书,成功考取证书的男性占13.4%,女性则占21.6%,两者相差8.2%。在上述比较的证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驾驶证的考取上男生更有优势,而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上女生占优势。而在其他的证书上,女生的考取比例会略微的占优势,但是男生与女生的成功考取证书比例的差距并不大。

3.3.1.3 参与课外活动与考证成功率没有相关关系 这里的课外活动主要是指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校外的兼职活动。一般认为,当大学生在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社会实践活动时,那么用于考取证书的时间和精力会相应缩水。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考取证书的比例要高于参加活动的。再从兼职次数与证书考取情况,一个月内参加0—1次兼职的大学生在证书的考取上并没有比兼职次数多的大学生有优势,反而有些落后。通过这两个实践活动来看,并不能得出参与实践活动与考证成功率成负相关。因此,参加实践活动并不影响证书的考取。

3.3.2 关于考证的家庭因素

3.3.2.1 父母的考证态度与四、六级的考证成功率有正相关性 卡方检验表明,四、六级的考取与父母对考证的态度是有相关性的。当父母态度是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四、六级的考取成功率是最高的。调查数据表明,强制性的父母考证态度下大学生成功考取四、六级证书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的考证态度。而为何只对四、六级呢?笔者认为四、六级是一个非常大众的证书。老一辈对这两个证书比较了解,所以他们一般会以这两个证书要求自己的孩子。endprint

3.3.2.2 父母的态度与其他证书的考证成功率没有相关性 尽管证书类型比较多,但父母的态度对非英语类证书没有影响。这一方面可能由于父母对非英语类证书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学生在校的行为决策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

3.3.3 关于考证的学校因素

3.3.3.1 班级考证风气与考证成功率成正相关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调查数据说明了当班级考证风气越浓郁时,个人的考证成功率也会越高。因此有理由认为大学生考证会受到旁人的行为影响,一方面是从众以获得安全感的心理。另一方面通过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证书量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但驾驶证的考取与班级的风气没有相关性,说明这一证书考取更多是由于个人兴趣而自主判断做出。

3.3.3.2 学校干预力度与四、六级的考证成功率有负相关性 在卡方检验中,只有接受四、六级与学校的考证干预是有相关性的。进一步分析其交叉表,当学校态度是不干涉的情况下,四、六级的考证成功比例是最高的。那么在学生证书考取方面,对学校而言则不应该干涉太多。因为学校干涉太多,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学校应将自己定位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在证书考取方面上不要给出倾向性的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3.3.3.3 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考证成功率上没有相关关系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考证成功率不存在相关性。即学校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并不能提高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笔者认为,充分的就业信息能使得学生不会处于被动,他们可以由此知道更多单位在证书上的要求。虽然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并不能提高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但是并不代表学校提供的信息与就业指导完全没有用处。通过对比,有就业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就业指导的。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学校提供的信息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状态,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考取证书,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加其就业的砝码。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能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职业等,对自己以后就业的道路更加清晰。

4 政策建议

①学校应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对考证这一类学习任务而言,学校的影响力度非常有限,应通过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考证行为形成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完善,但也可能表示财经类的证书并没有对就业形成真正贡献,这需要进一步研究。②父母对大学生的在校考证行为应减少干预。从考证行为来看,大学生的考证行为与父母的态度关联性不大,这说明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和独立,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以免影响家长与学生的和谐关系。③由于证书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作用因而建议个人适度持有。由于证书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作用,因而个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证书,以利于将来的求职。

参考文献:

[1]潘云华,刘欢.高校学生考证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评论,2012(02).

[2]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以及应对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09).

[3]齐亚飞.析工具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张翠平.“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 2009.endprint

3.3.2.2 父母的态度与其他证书的考证成功率没有相关性 尽管证书类型比较多,但父母的态度对非英语类证书没有影响。这一方面可能由于父母对非英语类证书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学生在校的行为决策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

3.3.3 关于考证的学校因素

3.3.3.1 班级考证风气与考证成功率成正相关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调查数据说明了当班级考证风气越浓郁时,个人的考证成功率也会越高。因此有理由认为大学生考证会受到旁人的行为影响,一方面是从众以获得安全感的心理。另一方面通过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证书量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但驾驶证的考取与班级的风气没有相关性,说明这一证书考取更多是由于个人兴趣而自主判断做出。

3.3.3.2 学校干预力度与四、六级的考证成功率有负相关性 在卡方检验中,只有接受四、六级与学校的考证干预是有相关性的。进一步分析其交叉表,当学校态度是不干涉的情况下,四、六级的考证成功比例是最高的。那么在学生证书考取方面,对学校而言则不应该干涉太多。因为学校干涉太多,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学校应将自己定位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在证书考取方面上不要给出倾向性的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3.3.3.3 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考证成功率上没有相关关系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考证成功率不存在相关性。即学校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并不能提高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笔者认为,充分的就业信息能使得学生不会处于被动,他们可以由此知道更多单位在证书上的要求。虽然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并不能提高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但是并不代表学校提供的信息与就业指导完全没有用处。通过对比,有就业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就业指导的。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学校提供的信息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状态,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考取证书,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加其就业的砝码。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能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职业等,对自己以后就业的道路更加清晰。

4 政策建议

①学校应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对考证这一类学习任务而言,学校的影响力度非常有限,应通过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考证行为形成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完善,但也可能表示财经类的证书并没有对就业形成真正贡献,这需要进一步研究。②父母对大学生的在校考证行为应减少干预。从考证行为来看,大学生的考证行为与父母的态度关联性不大,这说明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和独立,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以免影响家长与学生的和谐关系。③由于证书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作用因而建议个人适度持有。由于证书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作用,因而个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证书,以利于将来的求职。

参考文献:

[1]潘云华,刘欢.高校学生考证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评论,2012(02).

[2]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以及应对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09).

[3]齐亚飞.析工具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张翠平.“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 2009.endprint

3.3.2.2 父母的态度与其他证书的考证成功率没有相关性 尽管证书类型比较多,但父母的态度对非英语类证书没有影响。这一方面可能由于父母对非英语类证书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学生在校的行为决策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

3.3.3 关于考证的学校因素

3.3.3.1 班级考证风气与考证成功率成正相关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调查数据说明了当班级考证风气越浓郁时,个人的考证成功率也会越高。因此有理由认为大学生考证会受到旁人的行为影响,一方面是从众以获得安全感的心理。另一方面通过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证书量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但驾驶证的考取与班级的风气没有相关性,说明这一证书考取更多是由于个人兴趣而自主判断做出。

3.3.3.2 学校干预力度与四、六级的考证成功率有负相关性 在卡方检验中,只有接受四、六级与学校的考证干预是有相关性的。进一步分析其交叉表,当学校态度是不干涉的情况下,四、六级的考证成功比例是最高的。那么在学生证书考取方面,对学校而言则不应该干涉太多。因为学校干涉太多,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学校应将自己定位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在证书考取方面上不要给出倾向性的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3.3.3.3 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考证成功率上没有相关关系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考证成功率不存在相关性。即学校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并不能提高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笔者认为,充分的就业信息能使得学生不会处于被动,他们可以由此知道更多单位在证书上的要求。虽然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并不能提高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但是并不代表学校提供的信息与就业指导完全没有用处。通过对比,有就业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成功考取证书的比例要高于没有就业指导的。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学校提供的信息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状态,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考取证书,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加其就业的砝码。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能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职业等,对自己以后就业的道路更加清晰。

4 政策建议

①学校应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对考证这一类学习任务而言,学校的影响力度非常有限,应通过塑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考证行为形成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完善,但也可能表示财经类的证书并没有对就业形成真正贡献,这需要进一步研究。②父母对大学生的在校考证行为应减少干预。从考证行为来看,大学生的考证行为与父母的态度关联性不大,这说明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和独立,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以免影响家长与学生的和谐关系。③由于证书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作用因而建议个人适度持有。由于证书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作用,因而个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证书,以利于将来的求职。

参考文献:

[1]潘云华,刘欢.高校学生考证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评论,2012(02).

[2]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以及应对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09).

[3]齐亚飞.析工具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张翠平.“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 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证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