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2014-06-05李博豪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理论课教学活动

李博豪

研究型教学因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变化的特点,现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普遍关注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型的教”和“研究型的学”未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目的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是对影响研究型教学实施的因素未能做到深刻地认识,盲目地认为只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来、只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就是研究型教学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可以说,研究型教学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教学的效果及评价,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致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为能更有效地实施研究型教学,笔者认真梳理了影响研究型教学实施的因素,以期能为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一点经验。

一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增强教师主导教学的能力,提升其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在实施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和总结者。因此,教师主导教学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影响力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1增强教师主导教学的能力

教师主导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确保整个教学活动在一个合理、有序的空间中实施,并最终达到一个科学的结果。为此,笔者认为教师主导教学能力的培植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整个教学活动预先制定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计划,梳理好和本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其次,征询学生建议,大致了解学生的问题倾向和价值观取向,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再次,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合理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适当引导学生在选题范围内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应对突发情况;最后,做好教学活动的总结工作,评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适当建议,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深入研究此选题。

2提升教师个人影响力

教师个人影响力的培植应从提升教师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这两方面出发,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在思政课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同时要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和困惑,因此扎实的学识魅力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条件。学识魅力主要表现为教师内在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首先,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内涵,形成厚实的理论功底,并对理论作出正确的解读和延伸;其次,教师本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真信、真懂、真教、真实践”,切实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独特魅力,给学生以真正的思想启迪和心灵荡涤;第三,教师必须形成强烈的涉猎各科文化知识的意识,思政课是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因此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广泛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有效解答学生种种困惑;第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对理论上或现实的疑难问题能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解答,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服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研究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法宝,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首先,高尚的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道德的表率,同时也是道德力量的践行者,因此对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等有着强烈的道德感召力;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研究型教学的课堂是温馨的,教师要通过真挚的人文关怀去洞察学生内心世界、感知学生内心的困惑,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见解,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第三,教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第四,教师要具有语言和思想上的活力,善于用幽默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语调、清晰的谈吐、大方的举止,活泼的心智,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知识和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

二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强化学生理论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教学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意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是问题的重要发现者、思考者和解决者。而学生要承担好这一重要角色,就必须呈现出较强的理论思维意识和能力,否则整个教学活动只能在比较低的层面进行,达不到预期效果。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其教学重点不在于仅仅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而是着力于结论背后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说,结论背后的东西比结论更为重要,即少讲“是什么”,多讲“为什么”。这就是说需要强化理论思维以及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树立问题意识;向学生着力阐述“为什么提出这些观点?依靠什么和怎样形成这些观点?这些观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些观点有什么影响和作用?把握这些观点有什么用?”等等。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重在知其所以然、所必然。[2]第二,要积极培养学生自觉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让自觉思维成为一种习惯。由此,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了解社会现实、多对现实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多提出自己的见解、多和教师或同学沟通和交流,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得失。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建议学生组织沙龙、论坛等,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这一组织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解放教学思想,转变教学理念

研究型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这和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对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思政课而言,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塑造。因此,要确保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实施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状态中解放出来。endprint

第一,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多元价值需求,把学生推到教学一线中来,参与教学活动,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间互动的双向教学模式或“群言堂”模式,以此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激活主体意识,回归生活世界。

第二,在教育方式上由传统僵化的知识灌输教育向过程启发教育转变。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应该仅是“是什么”,而应该是一连串的对“为什么”的根本追问和透彻思维。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实现由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转变。鼓励大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3],并由此通过强烈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之能更科学地分析社会矛盾和反思思想困惑,从而让学生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四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选取适当的研究课题或教学内容

虽然研究型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意味着每一章节、每一个专题都必须采取研究型教学模式,这和遵循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规律也是不符的,同时也涉及到教学付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实施研究型教学时,也应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或教学内容,比如:

第一,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理解有难度的研究课题或教学内容,可采用研究型教学。因为,这类研究课题或教学内容靠单纯的理论解释是无法消除学生困惑的,必须让学生自己先把困惑和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的症结阐释出来,老师给予适当分析,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认同感。

第二,和学生利益相关切时代感较强的研究课题或教学内容,可采用研究型教学。因为这类研究课题或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和社会现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切实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探知需求,对他们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回避,充分挖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实教学素材,尽力引起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专题模块较强的教学内容,可采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严格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因此知识点相对分散的章节就不太适合实行研究型教学,而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适合做专题教学的章节,采用研究型教学既能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保证互相关联的问题得到科学的解决。

五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研究型教学主张在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传递。而传统单一的、僵化的、缺乏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有效传递教学信息。因此,只有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力和影响力,并进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积极追求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突出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产生思想共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把他们的问题意识充分激发出来,并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进行思考和求知。

其次,要善于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模块化”的特点比较突出,知识结构联系比较紧密。专题式教学不仅能有效地组织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同时还能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第三,应积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及网站、博客、微博等现代网络手段。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地运用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感效果等形式,不仅能将较为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而且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站、博客、微博等现代网络沟通手段不仅能及时发布和了解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较好的教学辅助举措。

六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认真落实实践教学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获取真知是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要求,因此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不仅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教学,一方面应利用好课堂,将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手段变为立体的教学方式,即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包括读书活动、课堂讨论课、博客微博互动、课外学术沙龙、创建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式的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通过选取社会上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亲自体验等方式,让学生直面社会、直面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对现实的体验感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构建科学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评制度,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通过期末一张卷来判定学生分数高低,甚至由此判定学生德育水平高低,可以说极为不合理,不仅会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同时也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激励机制,致使学生会把考试当做一种目的,而非一个工具和手段,更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效的评定。由于研究型教学注重鼓励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因此其考评环节不仅要重视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应建立科学的、开放的考评体制。endprint

首先,考核内容上针对性要强。在坚持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注重生活化和现实化,多关注学生的主观世界,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反省和思考相关问题。

其次,考核方式要多元化,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所谓静态的,主要是指书面阐述问题的方式,比如撰写观后感、起草讨论提纲、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所谓动态的,主要是指学生口头的或肢体语言的直接传递,包括现场发言、现场辩论、社会实践等。

第三,注重考核评价的合理性。在实施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无论哪种形式的考评都不能简单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应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构建弹性评价空间,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于一体。在此笔者主张引用等级制,不是以分数而是以建议性的文字量化出学生素质拓展的空间和有待提升的空间,以凸显出考评的真正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八实施研究型教学,必须注重教学总结和反思

研究型教学强调对问题的理解要不断深化,要根据实际的变化继续深入研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善于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尽力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客观地研判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加以总结和反思,并就具体的教学现象加以透视,分离出本质的应用范围更广的方法、理念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并加以推广运用。同时,教师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只是追求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状态,更重要的在于致力于生成一种教学文化氛围,有效地传递价值观、信念、思想、思维方式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东西。

其次,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求知行为,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问、多动脑、多行动,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

第三,为更好地推动研究型教学氛围的形成,教师个体应加强同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机制,善于吸收和倾听别人的建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尽力完善研究型教学。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在研究型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切实解决好每一个细节问题,才能保证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求是, 2010(20).

[2]宋进,王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理念和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1).

[3]张雷声.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构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型理论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