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4-06-05孙提钱乃婧胡丽伟朱宇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大学生

孙提+钱乃婧+胡丽伟+朱宇峰

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和接班人,大学生成长顺利与否,关系到我党执政地位能否得到有效巩固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否长期稳定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当前我国又处于转型期,多种矛盾错综复杂,这些复杂的背景因素日益对在校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再加上家庭、个人等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场所,高校的管理工作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和对策研究,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做好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善后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突发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大学生自身不妥的行为或其它某种因素导致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需要立即处理,对大学生身心或学校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子集,它针对的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因素、危害结果各不相同,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得到的大学生突发事件类型也不同。本文将大学生突发事件分为八大类,即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政治敏感问题类突发事件、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类突发事件、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宗教问题类突发事件。

与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相比,大学生突发事件除了具有和它们共同的一些特点,例如突发性、潜在性、破坏性、扩散性等,还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主体的特殊性、事件参与的群体性、诱发因素的多样性、后果的危害性和影响的持久性五个方面。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危机意识不够、心理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四个方面。大学生政治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做事情考虑不周全,容易鲁莽,而且高校是学生们聚集的场所,在学习生活中小摩擦很容易引起大事件。因此,导致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够表现在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安全隐患,在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寝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使用过电热毯、热得快等违章电器。大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探索、成长的过程中,维权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自律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法律观念淡薄,经常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价一切是非的标准,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冷静思考,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爆发。

2学校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学校预防机制不完善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三个方面。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学校的师资队伍、服务设施等都没有同步发展,导致学生产生种种不满。高校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还包括后勤、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都有可能引发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必须正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抓好管理中的每一环。

3外部环境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五个方面。第一,我们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必然带来很多问题,增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这将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矛盾,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第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网络成为学生们与外界交流和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很多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但凡涉及到“大学生”、“高校”,便会引起网络上的一阵骚动。因此,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导火索。第三,不良的周边环境为大学生突发事件增添了风险因子,威胁着大学生的安全。学校周边遍布着饭馆、旅馆、超市、网吧等,而这些店面大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不会为学生考虑。加之校园周边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很容易导致纠纷,甚至是打群架等恶劣事件的发生,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家庭的氛围、家庭的关系、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第五,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虽然非人为的因素造成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概率较小,但是却是我们无法排除的。我们能有加强预防,及时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对策

1预防对策: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应急小组。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小组,作为学校的一个常设组织。平时应急小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选定小组成员,分配成员角色和职责。应急小组一般由校长牵头,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学生处人员、保卫处人员、宣传部门人员、心理咨询部门人员、后勤部门人员、校医务室人员等人员组成。应急小组在成立之初,小组领导就要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免由于职责不清晰,而延误突发事件的处置。其次,应急小组成立之后,组长要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各个部门近期的情况,讨论学校应该关注的领域,不断地完善预防和应对计划。突发事件发生后,组长召集紧急会议,布置紧急任务,各个部门积极配合,鼎力相助,及早解决问题。最后,高校应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到校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一些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律师、心理专家、公关专家等,以提高各个部门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小组成员全面发展,以最大的程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endprint

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提供应付、处理紧急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围绕“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应如何应对”的思路,提出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假设和拟采取的行动。高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国家发布的一些应急预案作为蓝本,参考其他高校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本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高校的危机处理手册,并将其发放给每个老师和学生,以便有效地指导师生员工和学校管理者在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好之后,高校要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大学生突发事件,高校一定要安排师生做好应急演练。高校管理者在演练之前要做好一切安排和准备,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决不能随便应付,当做游戏,这样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并要及时从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改并完善应急预案中的各个方面,使之更具操作性和更全面。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完善应急沟通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沟通系统,就是要建立一条从学生到校领导的动态信息系统,它包括信息员(班长、班干部或其他对班上同学情况比较了解的学生)、辅导员、学院领导(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等。班上的信息员通过及时地采集学生们的信息,及时地向辅导员汇报情况,辅导员根据所掌握学生的信息,向学院领导汇报,学院领导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上报校领导。信息传递要及时、准确,若事态紧急、情况紧急等可以越级上报。学校也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分配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和沟通,这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使得收集到的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

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并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体系,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下,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从而使人为决策失误率降到最低。要加强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高校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情况下,例如越来越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理论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要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原因,从中找出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切实把维稳工作做到实处。

2处置对策:泰然处之,坦然应对

启动应急预案,布置紧急行动。当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管理者应该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使得事态处于掌控之中。大学生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形式紧迫、影响较大的特点,因而,应急小组必须做到冷静、果断地处理各种情况。首先,应急小组成员应该迅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小组开会讨论,从而分析出当前的形势。其次,组长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根据事先确立的指导原则,迅速做出科学的决策,立即执行应急预案,并下达具体的行动任务,亲临现场协调、指挥各部门。高校各部门应有大局观念,服从并配合应急小组完成各项工作,为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为了尽快弄清事件的情况,要采用有效的调查手段,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直接原因及现状等方面着手调查,并对其可能造成的或已经造成的危害(例如,人员伤亡情况,学校基础设施破坏情况,造成的社会影响等)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处理处理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依靠组织力量,团结协作。大学生突发事件因其复杂性、特殊性,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因此,在面对大学生突发事件时,各个部门必须在统一的指挥下团结协作。首先,要确保应急小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权威性,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例如保卫处、学生处、宣传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务室等,要在应急小组的部署下协同行动,并在思想和态度上同应急小组保持一致。然后,各部门要在应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协调行动,整合各方资源,以“各个击破”的方式解决突发事件。最后,积极应对,将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应急小组和学校党政领导必须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绝不允许紧要关头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和各自为政。只有做到一切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团结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快速解决问题,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形成信息通畅、反应快捷的大学生突发事件沟通系统,是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应该保持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内部沟通顺畅,与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顺畅,即校内沟通顺畅。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即校外沟通良好。及时地将现状、处置的情况向校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并且争取新闻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管理,避免因沟通不善引起的流言、谣言混淆视听的情形。

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信息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判断突发事件当前的形势及发展趋势的依据。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除了积极地采取行动外,高校还应该对突发事件进行密切监测。要及时、清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解决情况,要弄清楚事件的影响是否在减弱,特别要注意学生因重大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心理变化,留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及可能的发展趋势。高校一定要重视信息监测这个环节,千万不要疏忽大意,不要过早地宣布处置工作结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高校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工作,才能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完满结束。

3善后对策:持续深入,全面恢复

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机制。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随着突发事件的结束而完结,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突发事件处置的终结,高校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善后工作。善后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机制,主要包括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恢复和突发事件事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方面,由校外医疗机构来负责大学生身体方面的恢复,高校医务室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在治疗期间,校相关领导要经常探望和慰问受伤害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勇于同病魔抗争。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组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团队,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恢复。当突发事件处置完之后,心理辅导团队要对亲历事件发生和受到影响的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排查和疏导,给予他们及时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消除事件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并对学生们进行追踪和回访,保证他们真正地走出事件的阴影,恢复良好、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突发事件事后恢复重建工作。参照高校应急预案,并结合突发事件恢复工作的实际情况,应急小组要立即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恢复计划,指导恢复重建工作。endprint

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事后总结机制。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高校管理者应该着手事后总结工作,总结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事件的回顾反思、责任的追究、应急预案的修改与完善。高校通过对整个突发事件进行全面地回顾,对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刻地反思,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减少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事件回顾反思之后,突发事件的性质、前因后果、危害程度等各个方面均已查清,高校领导应该对事件中相关人员的真实表现进行评定,对于表现积极,在发现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肯定和褒扬;而对于突发事件的责任人,如制造突发事件或是在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阻碍解决突发事件的人员,则要依法对其进行责任追究,情节较为严重的,交由相关法律部门进行处理,若情节轻微的,由高校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分。高校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撰写突发事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应急小组成员应根据突发事件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新形势、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不断修正与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应急管理行动。高校建立突发事件事后总结机制,不仅仅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更多是为了通过总结经验,改革自身不完善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建立更完善、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应急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事件全部弄清楚之后,学校要向外界进行信息的公开,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向社会进行解释,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做到客观、如实地说明事件,表明态度,交代学校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等,不得刻意推卸责任。

参考文献

[1]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刘向信,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4]楼仁功,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5]王凡.试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6]漆小萍.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应对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7]娄钰华.高校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分析[J].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0(3).

[8]马宾.大学生突发事件成因与预警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大学生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大学生之歌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