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大学生网络成瘾“斯芬克斯之谜”

2014-06-05张淑丽刘丽平董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张淑丽+刘丽平+董敏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网络媒介知识和批判意识,不恰当利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行为失范,甚至出现网络依赖成瘾现象。本文在分析网络成瘾的内涵及成因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在预防网络成瘾中的技术优势,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设提出了构建策略。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91亿,互联网使用率为44.1%。互联网以其海量信息、迅捷方便等优势,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然而互联网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出现网络成瘾行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破解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解之惑。

一网络成瘾的内涵及成因

2012年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在北京市16个区县177所中学和大学共计37173名学生就是否具有网络成瘾倾向进行了测评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9.6%,高中生为14.4%,大学生为14.8%。网络成瘾问题已呈“星星之火”之态蔓延开来,而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危机蔚然形成。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会出现抗拒和抵制,同时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格特质、压力作用、网络吸引力等等,但最直接原因是大学生认识和利用网络媒介的能力不足,网络媒介素养缺失,容易导致网络滥用成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则能通过提高学生对网络使用的自觉自律意识,实现对网络成瘾的早期预防作用。

二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相关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跨越发展,媒介种类、形式的不断更新,媒介素养问题正在成为被广泛研究的课题。媒介素养其实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是人们对多元化信息的解读能力。它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所产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是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信息时所表现出的解读、批判、利用和驾驭能力,它使人们成为主动地媒介接收者和理性的媒介思考者。媒介素养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内涵。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则是基于网络媒介全面覆盖之下网络媒介素养知识的通识教育。它是面向大众对网络信息资源正确使用的引导和教育,旨在帮助人们科学认知网络,培养其具有健康、客观的辨析能力和批判能力,以达到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群体虽然有较高的知识修养,但在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上还显不足,存在着网络媒介素养偏低的现象。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则能够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认知和驾驭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网络的诱惑力,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实现有效干预。

三网络媒介素质教育干预网络成瘾的技术优势

通过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有效填补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知盲区,丰富媒介素养,学会科学利用网络资源。

(一)网络媒介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认知和使用网络信息能力,自觉抵制网络诱惑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掌握网络媒介基本知识,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能够根据需求理性选择媒介工具进行信息的搜索和筛选,对媒介内容有评估和批判意识。不被无效信息所干扰,不在无限量信息中迷失,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导航能力,适时、适量、适度地接触网络,理性规范网络行为,科学利用网络媒介,避免网络沉迷。

(二)网络媒介素质教育能够正确发挥大学生媒介影响力,提升网络媒介免疫力

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个人特征的隐匿性,网络监管难度很大,也造成了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和网络秩序的混乱。较好的网络媒介素养可以让大学生拥有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在日益娱乐化、低俗化、戾气化的网络环境里保持理性,具备准确的辨别力和正确的判断力。通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用科学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不迷信不盲从,不在变幻复杂的虚拟世界沉迷,提升网络媒介免疫力。

(三)网络媒介素质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多元化的价值观交织碰撞。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教会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还能够使学生与媒介接触时保持独立主体性,在与网络媒介交互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受媒介主导,不为媒介所累。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素养,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能够从网络伦理和法律视角,规范和控制个人网络行为。分清虚拟与现实,主动驾驭各种媒介信息,做到自觉过滤、自动删除、自主选择,真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于个体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行。

四开展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阻断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一定要系统化、规范化。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素养,属于终身学习的范畴,但是媒介素养的学校教育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平台。

(一)利用课程体系平台,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列入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开设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媒介知识,提升个体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课程的开课模式可以有三种:一是将其作为必修课程;二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三是将其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出现。利用课堂教学集中、直接的特点和课程体系全面、系统的优势,将高校网络媒介教育铺展开来。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除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之外,还可以讲座、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媒介素养基本知识。

(二)依靠专业化教师队伍,保障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规范化

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化也必然对师资水平提出专业化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探索信息时代教师职业培训的新模式,对教师进行充分地、有计划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媒介素养。通过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培训,使教师具备大众传播学、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而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对辅导员、班主任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进修、培训等系统学习的方式使其迅速成长起来,熟悉网络媒介的内容和运作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打造集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网络媒介素养于一身的先进的教育工作者队伍。

(三)依托校园媒介和校园文化,普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介资源(如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等)作用,广泛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建设校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网页或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解媒介、使用媒介的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在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体开设网络媒介素养的固定专栏,邀请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传媒的资深记者、编辑、主持人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帮助大学生认识媒介,了解媒介信息的本质,提高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解构力、接受力、辨别力和运用力。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同网络素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四)发挥学生自主性和朋辈影响力,助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在网络素养教育中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网络素养教育规范化、系统化,还应当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积极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学生通过自省和自我约束,学会对网络媒介的自主接触和利用,将网络媒介素养意识自觉自律贯穿于网络行为,提升大学生媒介自主能力,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服务其成长成才。注意朋辈群体的亚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独特的影响力,充分发高校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种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总之,通过开展持续深入的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整合网络媒介知识系统,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保持批判自主力,有效控制大学生个体行为,避免网络过度使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敬红.网络成瘾症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77- 81.

[2]姜旭英,彭红雷.基于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发[J].科技文汇,2011(04):34-35.

[3]邵瑞.中国媒介教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喻国明.从青少年抓起提高群民族的媒介素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3(7).

[5]黄永宜.浅议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界,2007(3).

[6]张开.媒介素养教育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7]胡忠青.媒介素养课程建设探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6(1).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